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5年英国大选是20世纪英国历史上的重要界标。时值政治巅峰的丘吉尔在大选中被选民抛弃,工党出人意料地执政。这次大选的政治意义在于奠定了战后保守党和工党争雄政坛的格局。工党执政期间极力推行“福利国家”政策。工党下台后留下的遗产———“福利国家”政策,被历届政府所承继  相似文献   

2.
三年一届的澳大利亚联邦大选将于今年下半年举行。多年来,在自由党和工党的大选竞赛中,各自推出了一系列的移民政策方案以吸引选票,本文将就自由党和工党在移民方面的主张以及过去实施的移民政策做简要的回顾和比较,使不同类型的潜在移民申请人把握好关键时机,尽快递交移民申请。 从对移民的政治主张来看,自由党代表澳大  相似文献   

3.
英国工会是英国工党的主要缔造者,没有工会就没有工党。从1900年工党成立到1945年工党在二战后首次大选中获胜,是工党与工会关系发展的早期阶段。在这一阶段,二者关系具有总体处于和谐局面、工会居于主导地位、工会推动工党发展、世界大战起促进作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英国工党诞生后镜意向政坛进军,取代自由党进入英国两党制轨道。二战后工党上台执政推行国有化和福利政策,取得很大成就,迫使保守党向工党政策趋同。70年代末,英国爆发经济危机,保守党经先改革,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激活了经济。为摆脱18年在野的困境,工党进行政策革新,从而赢得1997年大选的胜利,重新上台执政,现在是工党向保守党政策趋同。  相似文献   

5.
詹姆斯·卡拉汉在1979年大选前不久曾说过,他预感到英国政治中的“海变”即将发生,这种大变化“或许每30年发生一次”.果不出所料,在同年的大选中,他领导的英国工党负于玛格丽特·撒切尔的保守党手下.卡拉汉认为,选民对政府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工党对此无能为力.时间证明他是对的.此后经过三次大选,更换了三届领导班子,但工党至今仍屈居于反对党地位.(5月12日约翰·史密斯逝世后,工党正在酝酿选举一位新领袖,此人大概非托尼·布莱尔莫属.)变化不仅仅限于英国.在整个北欧,选民对社会民主党和其它左翼党的支持程度大大地降低了.工党1979年的失利只是其中的一段插曲,瑞典社会民主党在1976年大选中的失败(自1936年以来第一次被挤出政府)才是悲剧的序幕,而赫尔穆特·施密特领导的德国社会民主党1982年在德国的下野则是悲剧的尾声.1974年,左翼在奥地利、比利时、英国、丹麦、芬兰、德国、荷兰、挪威和瑞典等国执政,到了1982年,除奥地利外,在其它国家都已先后下野.  相似文献   

6.
1945年的大选失败后,英国保守党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政党政策,向工党靠拢,接受其福利国家和国有化政策,从而形成了战后英国长达30年的共识政治。70年代,英国经济陷入困境,保守党又打破共识政治,抛弃凯恩斯理论,接受货币供应学派理论。保守党勇于革新的精神使其再次赢得选民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冷战时期的英国工党与工会关系起始于二战后工党的上台执政,结束于1992年的英国大选。这一时期的二者关系多次起伏,呈现出主导权由工会转移到工党、关系起伏与工党的政坛沉浮存在相当程度的契合、基本定位由劳工运动盟友疏远为社会伙伴关系、工会由工党发展的推动力量演变为制约力量、保守党的工会政策和英国社会状况变化是关键性影响变量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世界教育信息》2007,(4):92-92
澳大利亚最大的反对党工党领袖凯文·拉德声称.将在赢得大选后的3年内实行“回归基础”的数学、科学、英语和历史国家课程。  相似文献   

9.
冷战时期的英国工党与工会关系起始于二战后工党的上台执政,结束于1992年的英国大选.这一时期的二者关系多次起伏,呈现出主导权由工会转移到工党、关系起伏与工党的政坛沉浮存在相当程度的契合、基本定位由劳工运动盟友疏远为社会伙伴关系、工会由工党发展的推动力量演变为制约力量、保守党的工会政策和英国社会状况变化是关键性影响变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英国工党与工会之间的关系问题是英国政党政治的重要内容。自1906年工党建立以来,尽管工党与工会之间发生过多次政策上的冲突,但是互相支持始终是主流。然而,进入90年代以后,工党与工会之间却出现了分手的征兆。二者关系的这种逆转,反映了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目前,工党和工会都进入了冷静思考、调整政策、自我改造的新阶段,以期在世纪更替之际的英国政治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1.
据《澳洲人》2008年5月13日新闻报道,澳洲工党政府开始为自己在去年十一月大选期间关于"教育革命"的诺言拨款,计划在以后四年间,大力提升全国基础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英国工党第二届任期教育宣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6月7日,工党再次在大选中获胜.在这次竞选中,工党把教育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在5月15日的竞选讲话中说,"和上届任期一样,在第二届任期中,我们将继续把教育作为第一位的宏观经济政策.英国的教育和终生学习水平必须达到国际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从英国工党与工会关系看工党职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工党脱胎于英国工会,是欧洲的主要左翼政治力量,“民主社会主义”是其主要的政治纲领。二战后,工党政府率先开始构筑英国式“福利国家”,开始大规模的“国有化”计划。但是,从60年代末开始,英国工党却面临着主要阶级支柱工会的冷遇以及政治仕途上的失意,其主要根源是英国工党经过战后50年的发展,社会职能和阶级基础发生了变化。对一个谋救求执政的政党来说,牢固的社会支持和卓有成效的政绩是执政的基础,而工党党章中被视为“图腾”的“公有制条款”,却不能满足日益壮大的社会中间阶层选民的要求,也妨碍了工党在经济政策上的灵活性。工党与工会关系的转变正反映了工党开始根据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职能。  相似文献   

14.
英国联合政府基础教育走向如何,是英国联合政府执政后受到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十三年的工党政府时代所形成的基础教育政策是联合政府基础教育发展的前提背景,是英国社会无法选择的;大选中工党、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三党执政理念的对决,尤其是教育理念的争锋,是一个难以判断的关于英  相似文献   

15.
自1997年英国工党在大选中获胜执政以来的两届任期内,布莱尔领导下的新工党将其“第三条道路”的价值观引入高教改革。近年来英国高等教育所出现的危机及其改革措施表明:英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动向与新工党执政思想中的建设“全纳社会”、强调对弱者的保护、重视权利与责任平衡及团结与合作的政策取向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英国多元文化教育及其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社会。二战之后,特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量移民涌入英国,教育系统内部和社会的反应变化多端,开始是抵制,经过同化和融合,多元文化主义最后发展到反种族主义。但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特别是1988年教育改革法通过之后及随后的政策变化导致了多元文化教育及反种族主义教育的倒退。1997年,新工党以压倒性优势赢得了大选。新工党政府的言辞多少有点更令人对前途充满信心,但是任何具体的政策或者说特别关注多元文化的反种族主义教育的实践尚需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7.
在五月三日的大选中,保守党取代工党再度掌握政权。前保宋党内阁的科学教育大臣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就任首相,任命麦克·卡莱尔为科学教育大臣。保守党新内阁的教育政策,根据大选前的选举公约,有下述几点:一、停止工党的导致优秀学校遭到破坏的政策。废除一九七六年教育法的下列条文:①把公立学校和受政府补助学校重新合并为综合制中学的条文。②地方教育当局使  相似文献   

18.
英国"新工党"学前教育政策及其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英国"新工党"取得大选胜利以来,在"第三条道路"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对学前教育进行改革. "新工党"政府学前教育政策的历史演变充分印证了政策在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英国学前教育政策在其自身的演进过程中呈现出推进学前教育的政府角色转换、改善处境不利儿童的保育和教育、坚持终身教育理念、促进保育和教育的融合和追求卓越的教师教育等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美国2000年大选因计票混乱导致总统难产,两党候选人展开司法大战,招致全世界嘲笑,最终经由联邦法院裁决,小布什进入白宫,客观地反思这次大选,很难说法院干预选举体现了司法公正,美国人也未必会因这次大选出了乱子而废除选举人制度,但是,这次大选的政治影响不容小觑的。  相似文献   

20.
英国自1997年工党领袖布莱尔上台之后,不仅对工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工党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而且在政治、经济、社会、外交等方面对"第三条道路"进行大胆实践,取得一些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