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概念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在教学中,多停留在让学生死记硬背、而不能真正理解其含义的水平上。究其原因在于对概念学习的基本规律不甚了解。下面就自己的体会略谈一二。一、处理好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的关系日常概念是儿童入学前或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概念,其特点是从直观出发,注重事物的外部特征,具有弥散性、含糊性和主观性;而科学概念是从事物的内部本质出发,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性。日常概念常常是学习科学概念的重要基础。中学生物学教学,尤其是低年级的教学,不可能摆脱日常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始终把核心概念及概念间的相互联系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尽管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会出现"概念不清楚"、"概念掌握不完整"、"概念理解错误"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几种概念学习方法。一、纠正错误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生物学现象习惯性的概括和称呼,这些概念是错误的,不科学的。例如物种的概念,生活中我们习惯于把鱼称为一种生物,很多同学把池塘里的鱼作为一个物种。类似的蛇、羊等都被误认为一种生物。再如"呼吸作用"误解为"呼吸运动"等,这些日常概念对我们学习生物学概念  相似文献   

3.
正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始终把核心概念及概念间的相互联系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尽管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会出现"概念不清楚"、"概念掌握不完整"、"概念理解错误"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几种概念学习方法。一、纠正错误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生物学现象习惯性的概括和称呼,这些概念是错误的,不科学的。例如物种的概念,生活中我们习惯于把鱼称为一种生物,很多同学把池塘里的鱼作为一个物种。类似的蛇、羊等都被误认为一种生物。再如"呼吸作用"误解为"呼吸运动"等,这些日常概念对我们学习生物学概念  相似文献   

4.
两栖动物概念形成的教学,一般教师采用的教法是:先根据概念的几个方面,提出几个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条逐条地找出青蛙和蟾蜍在外形、繁殖、生长发育过程等方面的相同点,然后得出两栖动物的共同特征,最后根据这些共同特征再认识几种两栖动物。分析上述教学中学生的认识过程,学生对两栖动物共同特征的认识是从找相同点开始的。一方面,没有让学生全面收集形成两栖动物概念所必需的事实材料,没有事实材料作依据,“相同点”从何而来?另一方面,“相同点”是教师按概念所包涵的3个方面的内容逐条逐条提问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是一种由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变的过程。学生头脑中形成的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的相异构想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本文分析了学生存在的生物学相异构想的成因及来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物学教学中相异构想的转变策略。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学生学习生物学概念的现状,通过情境教学促进学生深度思考、优化教学过程训练科学思维、引导学生建立生物学概念体系等策略,使学生在生物学概念学习中进行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7.
在"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节的教学中,以"小蝌蚪问妈妈"的情境展开探究,结合活动、问题、思维和生活情境,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引导学生理解和构建变态发育的核心概念,提升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概念是生物学的基础,如何在概念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尤为重要。研究采用课堂观察法,通过教学案例研究,分析了目前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考点知识忽视重要概念,学生归纳与分析等能力的培养欠缺;重识记忽视理解过程,忽视学生分析与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重"知识点"忽视概念体系,学生系统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欠缺;重结论忽视探究过程,忽视学生科学精神与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关注重要概念、注重概念理解、重视概念形成过程与概念应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物学是整个生物学学习内容的打基础过程,它包括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的理解和解释.对于初中生来说,生物学的概念是既熟悉又陌生.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活动,形成并理解概念,明确所学的生物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形成科学世界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巧妙运用类比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事半功倍地理解生物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0.
科学概念是构成生物学知识体系的基本单位。实践和体验是学生认知世界的基本途径,学生在学习科学概念初始,就已经形成一定的前科学概念。传统的概念教学模型没有关注前科学概念对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不同影响。因此,本文以调查学生的前科学概念为基础,分析其本质的合理性或错误程度,作为指导学生概念学习的重要依据,从而提出三种高中生生物学前科学概念转变的教学模型,即重新解释教学模型、架桥教学模型和概念重建教学模型。  相似文献   

11.
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因环境的不同,使得他们所具有的科学前概念具有个体差异性和稳定性。儿童的科学前概念是他们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的知识和经验,他们的前概念并不都是错误的,而是缺少连贯性和完整性。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对所要学习的科学概念往往存在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因此,我们在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的前概念、技能等逐渐暴露出来,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转变概念、界定概念、获得新的概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科学探究过程而忽视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概念的现象比较普遍,5E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12.
概念是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的抽象,它来自于客观现实,高于客观现实。要形成正确科学的概念,就要充分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现象、过程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如花的内涵是“被子植物有性繁殖器官”。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科学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全体对象。如桃花、菊花、杏花等都是花这一概念的外延。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科学概念的内涵,了解科学概念的外延,从而正确掌握概念。  相似文献   

13.
前科学概念是指不经过专门教学,而是在同别人的日常交往和积累个人经验的过程中掌握的概念。它常常带有片面性,也不够准确。在进行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前教育中,已经通过接触书本、方桌、灯罩、三角板等物品,形成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等几何形体的前科学概念。由于前科学概念比较牢固、生动,在大脑皮层处于较强的优势地位,所以,它会对几何概念的形成产生较  相似文献   

14.
一、把握教材内容的特点中年级(六年制)教材共有56课,其中有26课的内容为认识自然界常见的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比较适合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根据具体内容的认知过程及抽象概括方式,可将这些课粗略地分为四种类型。A型:日常概念的科学化。(6课)此类课的特点是,学生对要认识的同类事物已能用相应的概念来称呼。如:螺丝钉、圆珠笔、果实、茎、花、鱼、鸟等。但这只是日常概念,学生对此类事物的本质属性还并不了解,如:果实是可以吃的,鸟是会飞的等等。教学时要在日常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该类事物中的某些具体事例进行分析、比较,最后抽象出相应的本质属性,把日常概念上升为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15.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离不开对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观察、实验等直观形式。生物学的概念和原理是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实质,是在获得大量生物学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掌握生物学概念和原理的。这是生物教学过程的中心问题。生物学概念的形成一般是从具体的事物开始,经过分析、比较、综合、概括,从而形成概念和科学原理。因此,生物教学以让学生首先感知生命现象为突破口,以研讨生命现象、探究原理为主线,以应用生物原理解释生命现象为目标,符合生物学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表现…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要加强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概念的形成就是科学思维的过程,基于科学思维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不经过专门的教学,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积累经验而获得的概念,这类概念称为日常概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揭示概念的内涵而形成的概念,这类概念属于科学概念。由于小学科学教学中,概念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将儿童自发形成的日常概念,上升为一定层次的科学概念,因此将儿童的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加以对比,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便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马月先 《考试周刊》2014,(82):160-160
生物学概念为学生构建了全面的生物学知识框架,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统一的学习知识体系。学生在日常学习活动中,需掌握生物学概念知识,并构建自己便于理解的知识框架结构。教师应利用多种有效途径,开展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相似文献   

19.
在学生的个体发展过程中,掌握概念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一是通过课堂教学(也包括个人自学),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掌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这类概念一般属于科学概念.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也是我们科学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另一个途径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辨别学习与积累经验.如在日常生活中,儿童看到麻雀、燕子等,通过一定的分析、综合而形成"鸟"的概念.这种在日常生活中掌握的概念称为日常概念或前概念.  相似文献   

20.
生物学概念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反映人们对生命科学认识的深化。教师可以在教学当中利用概念转变理论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渗透概念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史,使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