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性别意识培养是促进全社会从性别角度审视社会现实,推进两性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高师学生的性别意识不仅关系着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未来通过教师职业还将对学生性别意识的形成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调查高师学生的性别意识现状并采取有效的性别教育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影视教学中的社会性别意识解析”以影片《图雅的婚事》为例,具体分析了影视作品如何通过艺术手段实现对社会性别意识的传达,指出以男权文化为标准的传统社会性别观念在当下影视作品中仍居主流,在影视教学过程中有意吸纳社会性别概念不仅有研究意义更有现实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高职学生的性别意识影响其全面成长和高职教育目标的实现.研究发现,高职生性别刻板印象广泛存在,学生普遍缺乏科学的性别知识,其原因主要在于高职院校性别教育相关环节的缺失.针对高职学生性别意识特点,高职院校应从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及教育环境等方面出发,让性别教育进入高职教育的各环节,将社会性别意识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提升学生的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4.
社会性别意识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而高校学生的社会性别意识水平将决定整个社会性别意识水平的高低。通过以宜春学院学生为例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江西高校学生社会性别意识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偏低,究其原因,主要是江西经济与文化水平偏低、农村户口学生较多、社会性别意识教育缺乏等。因此,加强江西高校社会性别意识教育较为迫切,而迅速提升江西高校学生社会性别意识水平的最佳且具有可行性的途径是在江西高校开设社会性别意识通识课程。  相似文献   

5.
科学的社会性别平等教育对和谐社会的建设至关重要。师范院校因其示范性、人文性、延续性的特点,在加强大学生性别平等教育方面责无旁贷。要从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性别意识着手,把科学的性别平等意识纳入课程、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中,对师范生进行全方位的性别教育,努力做好性别平等工作,推进社会正常、有序、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性别意识是大学语文教材编写应有的内容,社会性别意识应成为大学语文教育中的必备知识。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应从多个角度对社会性别意识进行教育。本文旨在消除性别意识之间的偏见,培养科学的社会性别意识,运用大学语文的文学作品和女性主义来说明社会性别意识和大学语文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性别意识教育中,教师应该紧紧把握时代脉搏,深入挖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运用实证研究法和文献法,将性别意识教育有机地渗透到中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找准自身的性别定位,正确定义自己的社会角色,这在培养学生性别意识的同时,也能够赋予课堂教学新的功能,提升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不同学段的104名小学生进行性别意识情况的调查,探讨小学生性别意识现状并以结果为依托,科学设计学校性别教育以及性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采用《国小中高年级学童性别意识与图像性别表征之调查研究》中的"国小学童性别意识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小学生群体整体性别意识较弱。其中,各个学段的学生性别平等意识较强,高于临界值;但性别特性、性别认同、性别角色和性别理想意识较弱。以四年级学生为代表的中段学生性别意识最强,女生的性别意识显著强于男生。这些结果为小学生性别意识的培养与教育提供了一些依据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从我国教育发展趋势、教育领域存在的性别不平等、教师教育现状和教师社会性别意识的价值四个方面论证了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教育的必要性。然后参照国外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教育的经验,对我国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教育的实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从我国教育发展趋势、教育领域存在的性别不平等、教师教育现状和教师社会性别意识的价值四个方面论证了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教育的必要性。然后参照国外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教育的经验,对我国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教育的实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校开展的社会性别教育,目前仍存在着社会性别教育及研究中的“性别屏障”、高校管理层及教师的社会性别意识不强和社会性别理论自身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高校开展社会性别教育,可遵循以下新思路:应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与管理人员的社会性别意识和对性别差异的敏感度,应进一步加强对社会性别理论与社会性别教育的研究,应注意社会性别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性别意识主张从社会文化视角正确看待两性差异,倡导消除两性成长中的文化障碍.针对当前女大学生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应高度重视性别意识教育,充分认识性别意识教育在树立"四自"精神、强化主体意识、提高综合素质、提升认知、开发潜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对女大学生培养的重要性,并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将性别意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等方式加强对女大学生的性别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当前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性别意识现状出发,指出教师存在性别刻板印象、性别偏见和忽视性别教育等问题,探讨了教师的性别意识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教师社会性别意识和性别敏感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大思政课”理念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大思政课”理念的实质,是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影视教育是一种融合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实践教育,具有感性价值、参与价值和导向价值,能够充分体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理念,具有特殊的教育优势。当前,中小学影视教育因其特殊形式较难融入学校教育体系,加之缺乏影视教育师资力量及影视教育模式单一,导致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无法充分发挥。总结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的影视教育实践,可以通过跨学科融合开设微电影校本课程、充分利用现有师资并积极借助专业影视团队力量、举办微电影节且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的方式,充分发挥影视艺术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青少年社会性别教育出现一些问题:性别刻板印象影响不同性别个体的社会性别定义,教师性别比例失衡造成青少年社会性别角色意识缺失,父亲角色边缘化导致青少年社会性别气质缺乏。运用性别表演理论审视我国青少年的社会性别教育,有助于揭示社会性别培养方式背后的认识误区,培养青少年“完整的”个性品质。性别表演理论视角下,青少年社会性别教育应从以下方面进行:突破传统性别观念,消除性别刻板印象;端正性别角色期待,树立多元性别意识;培养性别“敏觉”,建构社会性别身份;传播科学“社会性别气质”内涵,营造多元性别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刘忠华 《考试周刊》2007,(37):33-34
教材是知识读本,是社会的重要文化产品,还是社会性别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别是语文教材,承载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和优秀传统,对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有着巨大作用,同时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两性观念。语文教材中的性别文化虽已有研究者关注,但仍未能引起教材编写者的足够重视。通过对近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科书中女性形象的统计与分析,我们发现教材中的性别偏见仍未消除。因此,关注性别平等,体现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现代意识、民主平等的理念,应该是今后编写语文教材时特别注意的。  相似文献   

17.
调查研究发现,中小学学生语言能力的性别差异日益明显,其成因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教育者潜在的、传统的性别意识、性别期待和性别偏见有关,也与学生在传统性别偏见影响下形成的性别意识和心理暗示有关。为此,教育者应该具备科学、觉醒的性别意识,摒弃性别偏见,身体力行地进行正确的性别教育,鼓励学生学业上无性别差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社会性别意识的兴起已成为与人口意识、环境意识并列的现代意识之一 ,它已经纳入联合国的人类发展统计指标 ,纳入国际社会发展规划 ,纳入许多国家的公共政策和立法之中 ,成为衡量各国社会发展程度的依据之一。为了深入了解和理解性别意识 ,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 ,使我国社会政策和立法体现性别意识 ,中央党校妇女研究中心于 6月 4日— 5日举办了《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专题研讨会 ,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采取圆桌会议的形式对这一理论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和讨论。现将研讨会的情况分专题作一简要综述。一、关于…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性别"在主流理论中的认同,法学教育必然受到重新审视,社会性别主流化理应成为实现性别平等的强劲动力,而且社会性别观念的引入和贯彻也是法学教育不断发展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的努力方向。法学教育中受教者与教育者的两性性别有着不同的意义。开设"性别与法律"这类的专门选修课程可以为合理的法律知识结构提供外在框架,将社会性别主流化意识渗入法学必修课可以为合理的法律知识结构提供实质内容,同时应以社会性别意识增订新的教材、审视和修订旧有教材。通过引进判例法教学方式,改革讲授法教学方式,培养教师性别平等意识,由因材施教而至"因性别施教"等方式,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中培养新生法律人树立性别平等意识,从而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  相似文献   

20.
社会性别理论为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的方法论视角。其培育路径为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给女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建构新型的社会性别文化,改善女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文化环境;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开展社会性别意识的教育与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