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浅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语境下和谐人际关系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际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它在本质上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矛盾的解决,利益关系的妥善协调。针对当前中国的国情,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语境下,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要明确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语境下,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致的精神理念——以人为本;第二,要加强诚信建设;第三,要贯彻落实制度建设;第四,要充分汲取和利用中国传统的人际和谐思想精华,坚持继承性与时代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诚信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构建和谐社会要求以诚信为重点,正确处理义与利、竞争与协作的关系,培育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3.
论马克思人际关系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一生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致力于人际关系的改善和人的解放。他通过亲身参加社会实践,对人际关系和物质生产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深入的考察;揭示了旧社会人际关系的异化;指出了人际关系和谐的本质;提出了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思想。马克思人际关系和谐思想对当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外在标尺,构建和谐社会要注重人际和谐。目前,社会的人际关系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金钱化、冷漠化和失信化等,迫切需要加强诚信道德教育、加强尊重意识培养、加强友爱精神培育,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被归纳为: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的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稳定有序的社会。具体说,就是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一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二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三要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它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目的和利益”,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未来”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三个层次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更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它可以调节各种社会关系,化解社会各种矛盾,使人与人之间形成巨大的合力,发挥人的最大能动性,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最终实现人类的幸福。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制约甚至破坏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会给人类带来不幸。所以,必须采取对策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利益分配合理布局是构建人际关系和谐的核心,公平正义是实现人际关系和谐的原则,宽容理解是创建人际关系和谐的纽带,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八荣八耻"教育是确立和谐人际关系的价值导向,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校园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和未来的一项重要任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各类人才。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和谐关键是要确保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即人际关系的和谐。因此,我们要重视和谐校园人际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以人为本的政治和谐,以人为本的经济和谐,以人为本的文化和谐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稳定有序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以人为本为根本前提,把“五个统筹”落实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世界,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是一种不散的精神,道家学派的思想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文化,主要包含天人关系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具体说来,它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探讨道家传统和谐观,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和谐文化、正确理解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追求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统一和谐。教育直接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精神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和谐人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高等学校也只有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育和谐人才的过程中,才能激发每个社会成员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从而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1.
高东  王学增  白成 《唐山学院学报》2009,22(4):33-34,36
构建和谐有序、稳定安宁、生活幸福的美好社会,是古今中外人类孜孜以求的共同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命题的提出,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而且也是对东西方古代文化中关于"和谐"思想的汲取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浅析家庭体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功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体育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日益显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体育所倡导的以人为本、以家庭和谐为中心、追求公平和公正、终身体育的起点和归宿等理念极好地顺应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家庭体育与和谐社会是共生、共存、共荣的关系,它倡导"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追求家庭和谐,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追求公平和公正.促进社会公平观的建立.其教育利于社会安定有序局面的控制,其文化倡导社会的诚信友爱.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优先发展教育,通过发展教育,提高人的素质,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人与人之间能够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有序。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作为传播知识、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创新科技、服务社会的重要阵地,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必须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科学民主管理制度体系,必须要努力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必须要大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5.
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就要继承儒家"仁爱"思想,树立仁爱观念,关心人、爱护人,人际关系和谐了,整个社会的和谐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三个文明"与社会和谐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三个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三个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7.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和谐,具有协调、融洽、合作等意义。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文明和谐新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和谐,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而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由和谐的校园孕育出来的,因此,创建和谐校园至关重要。而教师在孕育和谐的人、创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起主导性作用。所以,要创建和谐校园,就必须首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根本,是社会和谐建设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和谐社会建立的前提条件.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协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有赖于构建和谐教育,使得社会通过人的素质提高变得更加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有序。构建和谐教育,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健全的民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而完善的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通过民主与法治的制度架构,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重建人与人之间诚信友爱的关系,从而创建一个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