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987年我国确立了51所高校为首批高水平运动队的试点院校,经过了二十多年无数体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全国各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正朝着积极、规范和有序的方向发展,在世界众多高水平体育竞赛中,来自高校的高水平运动员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在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现阶段如何使竞技体育与高校教育更加健康、持续、协调地发展,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高校是培养高水平竞技运动员的主要阵地之一,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肩负着培养国家高水平运动员的重任。我国历来对高校体育培养工作十分重视,国家体育局在1987年4月发布了《关于普通高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并首次发布了具有招收高水平运动员招收资格的21所高校名单。紧接着国家教委于1995年提出了组队参加世界大运会的目标,并随后确立了53所具有招收高水平运  相似文献   

3.
“体教结合”培养运动员模式的出现,是时代呼唤人文精神回归的一个体现。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走学院化之路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走访调查、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培养学生运动员的具体方法和对策,旨在为我国高校培养优秀的学生运动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CUVA)高水平运动员发展现状分析,为确保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持续、健康的发展,使大学生排球联赛得以健康的发展,让联赛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培养高水平排球运动员的摇篮,为今后“体教结合”之路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的依据,也是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5.
高水平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是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我国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学业投入度理论,在自编问卷的基础上,对湖北省9所高校的高水平运动员学业情况进行调查,从高水平运动员学业投入的三个维度,即行为投入、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高水平运动员学业投入处于一般水平,其中学习行为投入较为不足;不同个体特征高水平运动员的学业投入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内部学习动机、专业志向和院校学业环境支持度对学业投入有正面影响;训练压力对学业投入有负面影响。基于上述结论,各高校可从高水平运动员个体特征差异、学训安排、院校培养模式等方面着手推进高水平运动员的学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自1987年我国原国家教委批准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以来,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这种竞技体育已溶入到学校教育中,形成了比较规范化管理的新秩序。虽然我国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由于体制上的种种原因,高校的排球竞技水平始终和专业水平存在明显差距。我国高校如何培养出既能立足国内,又能走向世界。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大学生竞技体育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要使我国竞技体育在2008年奥运会之后得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探索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我国高校“体教结合”培养模式创造了机遇。分析后奥运时代“体教结合”在竞技体育和高校人才培养中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研究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和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探讨竞技体育实现多维、多渠道培养优秀运动员人才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数量逐年增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后勤保障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就业保障是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后勤保障的重要内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作为高校培养的新型人才,如果没有掌握一门扎实的文化专业技能,而仅靠运动技能毕业后很难在社会中立足.因此,注重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提高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基层体育教师,亲自参与高水平的排球运动竞技已是不再可能,但担任教练员为国家培养优秀的运动员或转行做一名排球裁判还可以享受排球运动带来的快乐。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跟踪调查、观摩高水平比赛等方法,以西南4所高校的60名高水平排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其中女36名,男24名,平均年龄20.77岁,排龄6~11年.他们分别参加过全国排球联赛、大学生排球赛、省级比赛等赛事.其中有5%的运动员曾参加过世界青年排球锦标赛.笔者从2009~2011年跟踪统计了这60名运动员3年中的113例运动损伤,并根据现代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新特点、新规律,运用运动解剖学、训练学、运动医学等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对113例运动训练、各级比赛导致的运动损伤进行相关因素的分析,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北航男排学生运动员的培养目标、招生录取、文化教育、运动训练以及管理过程进行分析,并对厦门理工学院学生运动员的培养作对照思考,为高校培养高水平学生运动员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高校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在大学里排球专项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现象较多,影响了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的竞技水平,正常的教学秩序以及学生的正常生活。如何解决训练比赛与伤病的矛盾,就成为有效提高运动员技能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国青少年排球教学训练大纲》,对影响排球运动成绩的因素之一——身体素质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参加2009年全国少年女子排球锦标赛(甲组)共155名运动员(其中每队抽取10名运动员为代表。共100名)的身体素质测验项目半米字移动成绩进行分析,发现女子少年甲组身体素质的半米字移动这个项目的测试成绩普遍偏高。笔者对《中国青少年排球教学训练大纲》中女子少年甲组身体素质评分表中的半米字移动评分标准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修改意见,并重新制定评判标准,力求使《中国青少年排球教学训练大纲》中女子少年甲组身体素质评分表中成绩的评定更趋完善,为中国排球协会及排球教练员、运动员今后的管理、训练及比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女子排球运动,在技术要领、战术打发、得分规律、训练原则和主要比赛规则(除了网高不同外)等方面,同男排基本是相同的;特别是近代女子排球战术发展日趋男子化、不断借鉴男排的打法来试装女排.因此,就总体而言,女排同男排的训练,具有更多的共同的普通规律,但因女排运动员在人体解剖、生理技能、心理品质和球网高度等方面,同男排的有所不同,所以女排在训练安排、技术运用和队伍管理上,必然就产生它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以福建省首届大学生排球联赛28支参赛队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录像观察、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发现,福建省普通高校排球运动队伍少、赛事少、运动员基础差、教练员业务能力较低。因此,要提高福建省高校排球运动的水平,就应提高体育主管领导的认识,积极发挥排球协会的作用,加强后备人才培养,提升教练员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排球运动员气质类型研究,进一步探讨排球运动员气质类型的分布特点,不同气质类型运动员在某些技术上的差异以及与战术位置、训练的关系等,为排球运动员的心理选材、排球技术特长训练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第29届奥运会男排前8名球队的非技术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中国男排队员在身高、网上高度已经达到世界强队水平,而在年龄、体重、克托莱指数、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且由于文化背景等差异导致各球队形成了不同的技战术风格.根据现有差距和特点进行了改进,以期为中国男排进入世界男排强国之列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根据排球课战术教学特点,指出在教学与训练中,应有计划地安排战术意识训练,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与训练方法。这对于学生掌握专项动作技术,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要求,发挥技术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排球学生和运动员,提高教学与训练质量及学生的专项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高师院校体育院(系)肩负着为我国培养各类合格体育人才的重任。排球课程在实现体教专业培养目标与任务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现行的体教专业排球课程改革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排球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为促进排球课程改革、提高排球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综述法,根据心理素质和心理训练的特点,针对高校大学生业余排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快速发展但不完善、排球比赛经验缺乏和具有极强可塑性的个性心理特征,论证了对高校大学生业余排球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能提高对技战术的理解和提高对心理状态的调控能力,对更好的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完善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并针对高校大学生业余排球运动员的特点提出建议,为高校业余排球运动队制定心理训练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