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新小说》主编者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浩帆 《出版史料》2004,(2):100-103
《新新小说》是中国近代优秀小说期刊之一,它创刊于清光绪三十年八月(1904年9月),在上海出版,由新新小说社编辑和发行,开明书店总经售。所刊文字以小说为主,或著或译,间附戏曲、诗话。初为月刊,但从第2期起就开始脱期,到1907年5月,将近三年时间仅刊行10期,以后是否续出不  相似文献   

2.
郭浩帆 《出版史料》2003,(4):118-125
晚清十年间,是中国小说借助近代化传播媒介迅猛发展的时期。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新小说》是我国第一份具有近代色彩的小说专门杂志,1903年李伯元主编的《绣像小说》是最早响应“小说界革命”号召,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小说杂志。继《新小说》、《绣像小说》之后,上海又有《新新小说》、《小说世界日报》、《小说世界》、《新世界小说社报》、《小说七日报》、《竞立社小说月报》、《白话小说》、《十日小说》等小说期刊先后问世,其  相似文献   

3.
龚军辉读大学时,是我的学生。他那时就已经是位小有名气的青年诗人、小说作者,有才气,有热情,朋友广,做事执著。《期刊市场营销》是他沉淀十年的成果,是他在期刊出版社当编辑、做发行、抓广告、策划活动、推动刊社改革狠抓管理的人生轨迹,是他用心血浇灌的鲜花与果实!正如他专注于写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一样,《期刊市场营销》对中国期刊的当下性是有着深刻了解与领悟的。这种当下性表现于如下五个方面:第一,材料具  相似文献   

4.
刘艳凤 《青年记者》2007,(18):48-48
从1995年开始,一种不同于《望》等传统期刊的新闻类期刊在国内悄然兴起,如北京的《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广州的《新周刊》、《南风窗》、上海的《新民周刊》等。但是,相对于《读者》、《知音》、《家庭》等文摘类与生活类期刊,上述新型新闻类期刊还远非其对手;甚至相对于如《小说月报》、《小说选刊》等历史悠久的文学期刊,上述新闻类期刊同样不能匹敌。到目前为此,中国几乎没有一份真正能影响主流阶层的新闻类期刊杂志。市场呼唤新闻类期刊,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新闻类期刊业发展,笔者试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近代小说期刊,特别是小说期刊与其出版机构之间关系的研究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本文通过深入发掘有关资料,对《月月小说》的创办历史及其与乐群书局、群学社的关系做了比较细致的描述。  相似文献   

6.
八十年代——阅读饥渴时代 20世纪70年代末,思想解放的思潮推动期刊的发展,文学期刊、青年期刊,如春雨滋润着年轻人干涸的大脑。《十月》、《收获》、《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国青年》、《山西青年》、《辽宁青年》、《青年一代》、《广东青年》(后改名《黄金时代》)等独领风骚。这些期刊思想开放、立意新颖,发行量都在100万-500万之间。《山西青年》还创办了刊函大学经营模式,既满足了读者的需求,又获得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文学类期刊的发行量日渐式微,生存每况愈下的情况下,《微型小说选刊》半月刊在刊内刊外同时下功夫,在努力刷新版面,更新栏目的同时,举办多种有吸引力、影响力的活动,激发读者的参与热情,培育读者的阅读“情结”,期发行量逐年增长,从原来的不到10万份,增加到33万份,在全国同类期刊中领先。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该刊以变应变,及时调整了市场定  相似文献   

8.
出版史话     
《现代出版》2013,(4):56+70
旧派小说之三:狭邪小说晚清最后10年,在谴责小说这一主流之外,还有一部分小说是写士大夫与伶人、妓女生活的,鲁迅把这类小说叫做"狭邪小说"。早期的"狭邪小说"中最著名的是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成书于1894年。而到20世纪初始10年,承接《海上花列传》之  相似文献   

9.
《新小说》主编是梁启超,该刊1902年创于日本横滨,次年改在上海刊行,1906年元月停刊,共出24期。连载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痛史》等名作,对促进晚清小说繁荣局面之形成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军  李灿 《出版史料》2012,(4):102-106
《小说》半月刊系原《良友画报》主编梁得所在上海创办,由大众出版社出版发行。1934年5月创刊,1935年3月废刊,共计出版十九期。  相似文献   

11.
期刊在出版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如改刊名、改刊号、一刊多版等,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图书馆期刊的采访、著录、分类等工作,从而影响到读者对期刊的检索利用。依据《连续出版物著录规则》、《新版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期刊著录工作应注意刊名变更、版本变更等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当下的图书市场中,官场小说无疑是最火爆的品种之一.最明显的例子是,"中国作家富豪榜"自2006年创制以来,官场小说作家连续六年榜上有名,《中国制造》、《十面埋伏》、《国画》、《省委书记》、《驻京办主任》、《跑动》等官场小说赫然在列.[1]这其中以《侯卫东官场笔记》的业绩最为耀眼.该系列自2010年6月上市以来发行量已突破300万册,籍籍无名的作者小桥老树也借此连续两年跻身作家富豪榜.  相似文献   

13.
目前高校图书馆期刊采购工作主要通过招投标和签订合同方式进行,分析了期刊采购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期刊采购合同进行精细化约定的必要性,并从期刊订购系统、MARC数据、订到率和到刊率、停休刊、到刊速度、送刊频率、到刊质量、加工情况等方面如何约定进行详细说明,从而确保期刊采购质量。  相似文献   

14.
刘兰 《出版史料》2012,(3):105-108
商务印书馆自1903年创办第一份刊物《绣像小说》起,至1948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总共创办了二十一种刊物,非商务自办而由商务代为发行的期刊为五十种以上,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期刊群。在四十馀年的时间里先后创办了如此众多的期刊,在我国期刊史上可以说是创办期刊最多的出版社。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2011,(11):159
2011年9月21日,在刚刚落幕的第九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万方数据联合发布了《2011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报告,并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2011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为《2011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  相似文献   

16.
《地球科学学刊》(英文版)被SCIE收录,文章通过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地球科学学刊》(英文版)2006-2012年收录论文数量、被引频次、单篇被次数、引用专业分布、引文类型分布和h-index等方面的影响力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地球科学学刊》(英文版)国际显示度较低,依据统计数据指出期刊的准确定位、优秀稿源、选题方向、稿件的时效性以及期刊数字化等是影响和提高期刊国际影响力的关键因素,《地球科学学刊》(英文版)的国际影响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7.
西方文化对于晚清报刊小说的发展与繁荣的深刻影响,不容忽略。晚清报刊小说折射出中西文化交融的独特特征。文章从办报的物质条件、西方传教士的办报活动、晚清期刊小说、晚清日报小说等角度探讨其中折射出的中西文化交融。  相似文献   

18.
陈原作为一位杰出的出版家,在建国前参与编辑的期刊很多,如《国际英文选》、《少年战线》、《新华南》、《反侵略周刊》、《民主世界》、《世界知识》、《读书与出版》等,也撰写了很多期刊评论文章。他的期刊评论与他众多的图书评论一样,大多是融介绍、评点和抒情于一体的随笔形式。有以人评刊,以刊忆人等,大都围绕“刊和人和我”这一主题,或道出文坛掌故,如忆史枚、陈翰伯等,或态度诚恳.率真直言,写出刊物与时代之沧桑。  相似文献   

19.
张锦华 《编辑之友》2016,(4):99-102
清末传统文人为寻求国家富强,在西学东渐背景下,开始创办文学期刊.受“文以载道”传统影响,清末小说期刊编辑出版者以激励爱国、启蒙民众为担当,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也具有了初步的大众传播意识.为适应期刊这一现代大众传媒,他们吸收西方先进文化与技术,根据读者需求进行编辑.变革的同时,也坚守了传统文化,探索了文学期刊的现代化,树立了文学期刊的编辑范式,同时也为五四运动、文学革命奠定了基础.但随着出版经营活动的开展,有些编辑逐渐在商业经营中迷失,过分追逐小说期刊的娱乐功能,助长了小说创作的庸俗化.  相似文献   

20.
李乔(1908-2002年),彝族,中共党员,云南省石屏人。1927年考入东陆大学预科学习。1929年到上海,接受了新文学运动的影响,有幸聆听了鲁迅先生的演讲,并阅读了鲁迅、巴金等进步作家的作品,他以小说处女作《未完成的争斗》参加“创造社”出版的《现代小说》杂志“无名作家处女作征文”获得头奖。抗日战争爆发后,李乔投笔从戎,随60军184师开赴鲁南前线,与张天虚等文化名人创办了军中小报《抗日军人》,亲历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1948年回乡参加了地下党领导的“边纵石屏支队”。全国解放后,李乔参加中央西南访问团深入到思茅地区的阿佤山区,创作了短篇小说《拉猛回来了》,该小说荣获云南省文联“抗美援朝征文”一等奖。1953年,李乔随省委民族工作队到金沙江边亲历了彝族地区的民主改革运动,创作了彝族当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长篇三部曲《欢笑的金沙江》、短篇小说集《挣断锁链的奴隶》等文学作品。1978年在云南省第二次文代会上,李乔当选云南省文联副主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