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毕新 《记者摇篮》2010,(8):60-60,55
汽车时代到来,广播找到了适合新的媒介竞争环境的发展模式,沉寂多年后迎来了第二个春天。美国传播学者雪莉·贝尔吉指出“汽车中每5位成年人里有4位每星期听一次广播”;哥伦比亚大学一份报告则认为:“广播是一种几乎能够伴随所有行为的媒体。”  相似文献   

2.
城市广播已经进入以汽车人群为主的新终端时代。随着近年来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又带来了许多新的传播概念,诸如“碎片化”、“微博体”、“微信传播”等等,不断刷新人们的信息接收模式。  相似文献   

3.
由永怀 《青年记者》2007,(16):119-119
面对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传播优势于一身的网络媒体的冲击,“传统”的摄影记者如何快速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形势下的图片传播需要,已成为摄影记者“突破瓶颈”的当务之急。网络时代摄影记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身素质。[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中国广播已经迎来多媒体传播时代,延边人民广播电台让广播节目实现电视直播的创新实践,为广播媒体拓宽传播渠道,突破“有声无形”的壁垒,打造“可视广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从传统广播到"播客"广播--广播传播理念的变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从新技术主义的视角,重新审视现阶段的广播理论。对于广播而言,目前最受瞩目的新技术当属基于网络的“播客”(Podcasting)技术。它的诞生是广播进化的一个转折点:它继承了传统广播的优势,并且成功弥补了传统广播的天然劣势。“播客”广播具有与传统广播相同的特点:一.传播迅速:二.可移动接收:三、接收设备都具有“便携式”特点。四.它们的用户都将是“动众”,即移动、流动状态下收听的人群。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行动即宣传"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也是杰出的宣传家。在一生光辉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运用各种传播媒介组织群众,宣传党的革命路线与方针政策。如果从传播学的角度考察,我们会发现毛泽东的宣传思想中具有很强的“整合传播”意识,即他除了非常重视运用报刊、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宣传以外,也格外地重视通过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的方式来强化宣传效果,以此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中国共产党及其人民军队的良好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与信任,从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斗争中用“笔杆子”配合“枪杆子”打败敌人。这其中“行动即宣传”的思想独具魅力,显示出了毛泽东同志的睿智和独到的宣传艺术。“行动即宣传”是指个体或组织日常的行为及言行本身就是对外界展示形象的重要宣传形式,这种宣传是通过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并配合大众传播完成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过去的广播,节目的来源单一,除了自办节目、广播内部交流节目,就是一些制作好的诸如歌曲、戏曲、小说等文艺作品。广播节目的传播手段单一,就是通过广播靠声音传播的方式,鉴于广播传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特性,有人把广播称作“耳朵媒体”或“盲媒体”,而如今,随着信息来源和传播方式的愈加多元化,广播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融媒体时代。这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8.
李颖 《记者摇篮》2010,(7):35-36
一、“传播碎片”时期我们面临的困惑 这是一个通讯和传播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仿佛眨眼间就告别了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垄断的时代,取而代之的是“传播碎片”时期的来临。  相似文献   

9.
最近,有关舆情研究机构在北京地区进行的“连宋登陆”消息传播渠道的调研结果表明,互联网以10.9%的比重位居第三位,仅次于电视和报纸,而超越了广播和口头传播渠道。网络媒体已经进入信息传播的第一阵营成为“第三力量”。  相似文献   

10.
姜山 《报刊之友》2013,(3):103-106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时代浪潮的汹涌袭来,传统媒介在白炽化的媒体市场竞争中为了谋求机遇,相继走上了与网络相互融合的探索旅途,其中网络广播便是广播媒体自身生存方式的一次嬗变。而“云传播”概念的提出,又为新的阶段网络广播的“全民化”、“个性化”、“多元化”发展铺平了道路,而这又势必使网络广播成为全面实现媒介融合发展战略的关键推手。  相似文献   

11.
陈莹 《新闻世界》2012,(5):54-54
如今,无论是广播、电视、报纸、还是网络媒体都在争抢“第一时间”。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广播新闻直播报道的形式,越来越为听众认可和欢迎。如何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向听众传播信息成为了广播媒体正积极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时下有一种流行的说法:“以手机为终端的‘第五媒体’正冉冉升起。”他们的主要观点是:手机媒体对传统的传播方式有突破性创新,手机比电脑更普及,比报纸更互动,比电视更便携,比广播更丰富,集四大媒体的优势于一身,带来视听方式和传播模式的革命,从这个意义上说,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中介,传播文本、视听、娱乐等多媒体信息的互动性的传播工具,可称为“第五媒体”。这个观点,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笔者却不敢苟同。我认为所谓“手机媒体”仍然属于网络媒体的范畴,手机仍然是“第四媒体”。本文试图用浅显的语言来阐述一下理由。  相似文献   

13.
程锐  李志军 《中国广播》2007,(10):33-34
有专家曾说,我们已处于了一个超媒体时代。所谓超媒体时代是指建立在诸多媒体相互叠加并且高度融合基础之上的多维传播时代。的确,广播、电视、纸质媒体、互联网,各类信息快速无障碍地走进我们的生活,而广播似乎被挤压在了一个极为“狭小”的空间,对广播而言开辟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刘新传 《新闻知识》2005,(10):64-67
在高校里,广播始终是党的理论宣传工具,传播科学化知识的有力阵地,在宣传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广播的优势在于它的声音与便捷、传播对象广泛、传播感染力强和传播功能多样。高校广播的记们充分利用“采访机”,突出新闻的现场感,其真实性、权威性大大增强;记还通过口述新闻,结合同期声,极大地发挥了广播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5.
广播一直是党和政府在基层的重要“喉舌”,除信息传播功能外,还具备较强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伴随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全面深入,农村“大喇叭”这种特殊的“应急广播体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农村“大喇叭”在新冠肺炎防疫中传播效果如何,还存在什么问题,这些值得业界和学界深入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第二媒介时代下的危机传播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珺 《新闻知识》2007,(2):80-81
美国学马克·波斯特(Mark Poster)在《第二媒介时代》一书中,将“播放型传播模式(broadcast model of communications)”盛行的时期定义为“第一媒介时代”,他认为在电影、广播和电视中,“为数不多的制作将信息传送给为数甚众的消费”。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介入以及卫星技术与电视、电脑和电话的结合,一种集制作、销售、消费于一体的“双向的去中心化的交流”模式产生,即进入“第二媒介时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石溦 《中国广播》2009,(5):37-39
广播曾经是一个“广而播之”的大众媒体,“我说你听”是它原有的传播模式。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个性化欲望的日趋强烈,广播走上一条“说给爱听的人听”的“窄”播之路。  相似文献   

18.
三网融合给中国广播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本文以iPhone为例,提出了广播通过智能化数字媒介终端进行传播的策略,阐述TiPhone:i.g..种智能化数字媒介终端的优越性,分析了广播基于iPhone的传播模式。提出了在三网融合时代广播产业发展的四项策略:广播要对智能化数字媒介终端使用者进行理性研究;广播要创新节目形式,力求贴身定制传播内容;优化传播渠道,提供通路保障;智能广播与传统广播应当“战略协同,资源共享”,发挥合力。  相似文献   

19.
姚争  徐学明 《传媒》2024,(4):13-15
口语时代,人与人的交流需双方同时“在场”,纸质媒介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状态,使得人在传播过程中得以“离场”;及至大众媒介时代,广播传播人声、电视呈现人像,“面对面”的沟通再次回归;而数智时代,AI主播以及ChatGPT、文心一言等软件的大规模应用,让真实的人“再离场”。但正是由“再离场”所引发的人类隐忧,使得口语传播活动对于具身性的原初关怀再次得到凸显和呼吁。“具身化”得到前所未有的回归与强化,真人之间的在场交流感更加不可替代。人们更多地期待身体的“在场”。  相似文献   

20.
跨进新世纪以后,由于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传播的千变万化,广播步入了多媒体竞争激烈的时代,可以讲广播现在是处于“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境地。在日趋白热化的竞争中,广播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何方?怎样来开拓广播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笔者认为,广播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不断地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增添活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树立起”依托广播、跳出广播、发展广播、繁荣广播、回归广播”的理念,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全方位开拓,积极探寻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