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明代民歌常用茶来作为情爱的比喻,茶是婚姻的符号。明代茶区流传一种特殊类别的民歌,即采茶歌。采茶歌对茶区民俗有一定反映。利用明代民歌中有关茶的资料来研读明代历史有其特殊意义,这些材料真实地呈现了民间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2.
关于价格大幅回落的传闻与事实,开始考验普洱茶市的信心“五一”刚过,连绵的雨让一直价格坚挺的西双版纳州布朗山乡老班章毛料茶,从1250元跌到800元左右,其他各茶区的价格也有所回落。北京茶商胡旺说,这应该是正常的,雨水茶(夏茶)上市,茶价通常都有三四  相似文献   

3.
2月18日,路路、陈年普洱等几个茶友在大昌号店里品鉴今年易武茶友所赠的早春茶,感受茶区早春气息,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相似文献   

4.
姜茜 《视听界》2008,(4):88-89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源于中国,是中国的国粹,承载着悠长深厚的中华文化。饮茶是中国人的一大爱好,尤其是在闽台等产茶区,饮茶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明代民歌以其独特的魁力,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显著位置,成为继唐诗、宋词、元曲之后中华文苑中的又一奇葩。明代民歌集多以诗意很浓的名字命名,有些还带有一定的民俗气息,如:《挂枝儿》、《夹竹桃》等,有的干脆名之日《山歌》。1935年中央书店出过一种明代民歌集——《黄山谜》,收人《国学基本文库》,为该丛书的第一集第五种。“黄山谜”这个名称明显与其他明代民歌集不同,没有一点意趣,令人迷惑。著名俗曲研究专家赵景深先生就曾对此产生过疑问,他在《夹竹桃顶针千家诗山歌》序中谈到:“《黄山谜》这书名也许不可靠,内容也任意…  相似文献   

6.
一要说的是茶。喝过的茶的种类不多。小时,家里一直喝茉莉花茶。茶在其次,喜欢水里的茉莉花,干枯的花儿在水里渐渐丰盈、盛开,仿佛迟暮里的回忆,有一种奇异的味道。后来,茉莉花茶里的茉莉花少之又少了。很想亲眼看看田地里盛开的茉莉,闻闻它的味儿。对它的好奇就是源于茶,以及它与茶天生的气味相投。外国人喜欢唱咱们的民歌《茉莉花》,总觉得茉莉花隐含了他们对东方女子的想象:精巧、白皙、淡雅。有性的成分。还喝的就是茯茶。很多乡里的男人用它熬罐罐茶。茯茶经特殊加工,很耐得住水煮。罐罐茶真是一种很民间的茶艺,粗砺、拙朴、简洁。需要…  相似文献   

7.
孙魏 《兰台世界》2017,(20):101-103
明代统治者将茶叶当作治理边疆的利器,通过官给茶引、金牌信符、勘合、茶法及茶课等制度加强了对茶叶的管理。尽管明代以茶治边政策的执行力度及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但较前代已经相当规范,各管理机构分工明确,运行顺畅,有效促进了各民族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8.
遂昌茶灯舞     
遂昌茶灯舞是集民间灯彩、歌舞、戏曲于一体的表演艺术。始于明代,发展于清代,兴于民国,传承至今。每逢乡村元宵节及民间重大喜庆活动,必有茶灯舞参列,以增添气氛,活跃场面。茶灯舞的产生与茶事相关。遂昌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北宋崇宁元年(1102)遂昌茶场就是朝廷钦定的全国  相似文献   

9.
明代孔府档案中的手本,是孔府行移往来的一种重要文书。孔府与各官署之间行移往来的手本,其稿本形式有草稿、定稿、正本、存本四种,形制各异;施用范围包括中央和地方,主要集中在地方层面。明代中后期,孔府职役人员和民人所开手本,亦可作为清单、情况说明或凭证。手本在地方层面的行移往来,反映出手本在处理非严格意义上的上下级关系的特殊功用,也体现了衍圣公位高权轻的身份特点。研究明代孔府档案中的手本,能为洞见孔府的特殊地位及其行政运转机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万历年间戏曲选本<风月词珍>(<词珍雅调>之一种)中辑录的<新兴闹五更[银纽丝]>、<时兴十二时闺情妙曲[金纽丝]>、<时兴桐城山歌·斯文佳味>等民歌,既是对向来已知的明代民歌尤其是桐城歌内容的丰富,亦有助于廓清此前人们对于[银纽丝]、[金纽丝]等流传情况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1.
蒋晖 《档案与建设》2017,(12):59-63,55
《真赏斋图》是明代吴派画家文徵明的代表作.文氏两次以真赏斋为题展开创作,两幅作品中真赏斋室内外景物呈现、人物形象塑造以及创作意图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别.比较嘉靖二十八年与嘉靖三十六年两幅图卷中器物陈设、家具样式、人物关系的变化,结合文徵明的创作思想及明代中晚期江南地区文人群体的身份特征,能够看出文徵明对传统文人雅集绘画模式的突破、对文人身份理解的视角转变.通过辨析文氏借由器物塑造具有个性化、差别化的明代文人形象的意图,从而探究器物对于明代中晚期文人身份建构所具有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明代弘治至万历初年,无锡华氏、安氏用铜活字印刷了不少书籍,这是中国古代印刷史上的重要事件.但近二三十年来,有学者提出疑问,认为华氏、安氏印书使用的不是铜活字,是锡活字.这一论点在学术界已经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相关资料,认为明代铜活字印书应该是客观存在的,不容质疑.华氏、安氏使用的是铜铅锡合金的活字;明代人表述华氏、安氏铜活字印书时所采用的词语明显受到了长期以来所熟悉的雕版印刷术语的影响,我们对记载明代铜活字印书的这些基本资料,不能孤立地解释,不能断章取义,否则容易背离事实.如果将相关资料联系起来考察,并且避免以后人的表述习惯来理解明代人的表述,就不会得出明代中期不存在铜活字印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闻周刊》2009,(32):79-79
岁月之魅普茶客 数千年来,有一些古老的树木,默默生长在云贵高原的原始山林间。它们吞吐天地精华.吸收日月元气。叶片被采撷下来.制成一种特殊的食品——普洱茶。  相似文献   

14.
<正>日前,普洱市档案局首次开展的口述历史征集工作录制结束,征集口述历史视频时间约四十分钟。此次征集的口述历史内容为:澜沧芒景布朗族亚歪肯民歌艺人口述"迎客颂";澜沧古茶公司总经理口述过渡型古茶历史;澜沧芒景布朗族亚  相似文献   

15.
南京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六朝时期,豪门贵族大多喜好饮茶喝酒,以茶代酒这句口头禅就出自六朝时的南京. 唐代南京佛教高僧大德云集传法.茶有提神醒脑、生津祛疲等特殊功效,成为僧人最理想饮料,刺激了寺院茶叶的生产.之后进一步在宫廷、民间推广普及. 唐代人陆羽编撰了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因此被尊为茶圣.他从小被寺院收养,对茶的许多相关知识的最初了解和兴趣都是从寺庙中获得,练就了种茶、采茶、制茶、烹茶的技艺.21岁时他专程赴栖霞山采茶品泉,与禅师品茶论禅.后来,宋代僧人就在陆羽试茶处造亭,并摩崖刻石“试茶亭”.南京寺院的禅师们借茶悟禅,刮起了南京的茶禅之风.尽管“茶禅一味”这四个字的提法是南宋以后的事,但在唐代南京的茶禅文化中早已有所蕴育.  相似文献   

16.
二人台,起源于地处黄土高原、黄河之滨素有"民歌之海"美称、鸡鸣三省的河曲.这里的人民能歌善舞,人俊音甜.在这里到处可以听到动人的歌声,正如文字记载,河曲明代就有"户有弦歌新治谱,儿童父老尽歌讴"的场景.由于欣赏者皆为喝黄河水、吃酸捞饭的普通劳动者,故二人台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其表演生动活泼,唱腔洒脱奔放,委婉流畅,历史源远流长,歌声经久不衰,为祖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鲜艳的奇葩,与东北"二人转"相媲美.  相似文献   

17.
郑重 《中国编辑》2007,(5):89-89
最近读到一家名牌老社出版的《冯梦龙民歌集三种注解》,细看其内容,原作有冯梦龙辑录评论的两种明代民歌集《挂枝儿》和《山歌》,还有一种冯梦龙附骥仿作的艳情打油诗《夹竹桃》,刘瑞明先生则从性爱描写和语言诠释的角度对以上三部作品做了全面的注解。这三部作品均以性爱描写为主题,格调相近,放在一起出版是可以的,可供研究。问题出在书名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从1999年举办至今已经有十余年,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已经成了中外瞩目的民歌艺术盛会.民歌节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这背后与传播者、传播内容、媒介渠道以及传播技巧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9.
陈长文 《历史档案》2007,(2):129-132
笔者在从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历代登科总录》子课题《明代登科录》的研究过程中,经常要检索明代进士的籍贯,而明代许多历史文献,尤其是一些明代方志,记载人物的籍贯却相当简略.这样就给今天的学术研究事业来了诸多烦难,需要我们去一一考证.  相似文献   

20.
有一首新疆民歌唱到:"掀起你的盖头来,让我看看你的眉.你的眉儿细又长啊,好像天上的弯月亮."中国民间自古重视婚姻场面,总想尽量办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