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探究性学习方法作为提升儿童素质的学习方法,与传统教育、启发式教育都有不同之处。本文重点分析了博物馆如何利用自身优势使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进行儿童美育,在分析了目前博物馆界现状及成绩、不足之后,通过介绍、分析笔者亲自操作参与的一个典型案例:首都博物馆与北京三里河第三小学的"博物馆寻美教育活动",总结出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进行博物馆美学教育的心理特点以及探究性学习方法在博物馆儿童美育的应用方法和经验,为业内该领域的研究及实践提供参考与启发。  相似文献   

2.
儿童博物馆在过去二十年间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在中国发展起来。一些相关的基本问题:“什么是儿童博物馆?儿童博物馆展示什么?为什么需要儿童博物馆?”在中国并不为大众熟悉,也没有受到太多博物馆专业领域人士的关注。本文将从影响儿童博物馆的理论及研究,儿童博物馆与其它场馆的区别,儿童博物馆的教育内容等几个方面来介绍儿童博物馆的核心教育理念。以期通过本文能够把儿童博物馆的精髓呈现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关注儿童博物馆,为中国儿童教育方式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博物馆已进入对公民进行普遍教育的阶段,不少具备前瞻眼光的博物馆开始积极探索观众的分众化教育。而重视儿童群体,改善其服务方式、拓展其服务领域,是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不可推卸之责任。儿童群体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亦因之浮出水面。但此类教育往往无的放矢,并无严谨的学理支撑,教育策划和实施趋同于成人。本文以学科交叉为视角,首先借由对博物馆儿童教育中现存问题的分析,窥寻影响儿童教育效益之症结——儿童教育心理学缺失,接着通过对现代儿童教育观和教育心理学的深入分析,尝试建立博物馆儿童教育观,以期能有助于博物馆形成儿童群体的基本观点和总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早期学习在国际上讨论得越来越多,博物馆和其他机构都视之为一个趋势。参观传统博物馆的幼童在增加,这促使博物馆教育人员考虑相应的教育实践问题。当今世界的主要从业人员和机构在考虑学习问题时也有了一个转变,这种转变包括他们对建构主义框架的接受。这种教育和学习方式意味着知识是个体基于生活经验、个人兴趣、天赋、先验知识和文化态度建构而成的。随着幼童观众的增加,为适应这类观众的特殊学习模式,需要遵循与儿童有关的当代学习理论的新实践。幼童参观博物馆时,诸如玩、讲故事、感官体验和主动学习等策略可能会帮助孩子与收藏中的物件建立联系。当幼儿班(3-5岁)和幼儿家庭的孩子满怀兴奋和期待走进博物馆时,创造小孩及其成人伙伴积极参与的体验是教育人员和其他博物馆专业人员的责任。对提升博物馆从业人员对博物馆面向儿童的机会及有效实践的认识,理解教育理论及这些重要理念与展馆中实践的关系而言,这是个特殊而适时的时机。  相似文献   

5.
随着各类公立博物馆在馆内相继设立儿童专区,其在对外营运中诸多问题也逐步暴露:误读儿童专区就是开展儿童教育项目的场所;缺乏儿童展区策展资金、人员和经验;老博物馆并未预留足够的儿童专区空间。为此文中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建议:馆方应明确儿童专区需包含展现本馆特色的展览主题;博物馆应大胆涉足并不断积累、交流儿童展览经验;老博物馆或另辟分馆,或撤换展区,满足儿童展览空间需求。以期切实为博物馆儿童专区展览传播效益的提升提供合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后期,教育被列为博物馆的首要功能。随着博物馆免费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青少年逐渐成为博物馆参观的最大群体,也成为博物馆教育的重要对象,博物馆青少年教育也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如何让青少年走进博物馆、感受博物馆、爱上博物馆;如何搭建素质教育平台,让青少年在博物馆中了解过去、认识现在、憧憬未来、让博物馆成为他们的"第二课堂";如何开展教育项目的设计,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工作研究中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和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的情感对行为具有支配作用。儿童是情感丰富的精灵,他们的情感对其行为的支配能力更强。儿童图书馆是培养儿童早期阅读能力的重要场所。鉴于孩子的情感特点,如何为孩子提供无微不至的情感服务,让孩子爱上图书馆,爱上阅读,并实现快乐阅读,本文作了阐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根据博物馆学者研究,早期的博物馆参观经验,尤其是特别正面或者特别负面的记忆,会继续地在回忆中保存、发酵,甚至影响观众与博物馆的长期关系[1],经营儿童观众,就是经营博物馆的未来。笔者试图将博物馆儿童教育实践模式分为三类,对其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进而分析其在中国现阶段实施的困难。希翼三种模式的梳理和困境分析能为博物馆从业人员提供实践行为的理论参考,同时呼吁文博界有心之人共同关注博物馆内儿童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在博物馆展厅中产生的恐惧感会严重影响参观效果。本文以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为例,经观察和分析,认为展厅的环境氛围、动物标本和某些特殊场景是引发小学生恐惧心理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根据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原理,提出了创设良好博物馆教学情境并疏导小学生恐惧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当前网站获取信息成为现代人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博物馆作为向公众传播知识的重要文化教育机构,纷纷触网,使得观众足不出门尽览世界各个角落的博物馆。博物馆网站儿童版的出现作为一个新鲜事物,为儿童观众带来福祉,为其享用博物馆资源提供了入口和平台。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博物馆网站儿童版出现的原因以及阐释其存在的作用,希望促成此版本建设的成熟和完善,并使其得到文博工作者以及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同,并被不断尝试,有助于积累博物馆儿童教育的经验,推动博物馆儿童教育的理论研究,丰富我国博物馆学。  相似文献   

11.
科技类博物馆作为公共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为全民提供平等、多元和包容的科学教育是其社会责任与使命。鉴于此,特殊儿童及其家庭逐渐成为科技类博物馆关注的对象。我国博物馆的分众教育发展起步较晚,故面向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的教育服务尚未普及。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对英国、美国科技类博物馆相关案例进行整理、筛选、分析和比较,归纳得出受众明确类(行动障碍型儿童及其家庭、学习障碍型儿童及其家庭)和受众未明确类两种类型,并对博物馆提供给行动障碍型、学习障碍型儿童及其家庭的教育服务异同点进行比较分析。希望为我国科技类博物馆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启发。  相似文献   

12.
纵观当今国内外博物馆的发展形势,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对博物馆积极投身社会变革、为社会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传统博物馆也正面临对青少年的吸引力下降的问题。为更好发挥博物馆以文化人、培根铸魂的社会功能,孔子博物馆创造性地活化利用孔子教育思想,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通过实践得出,博物馆教育应在深挖文物内涵、借力高新技术、多维度宣传、加强馆校联动、打造系统化研学课程及培养复合型人才等方面不断创新,吸引青少年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多家博物馆设立儿童专区,还有一些专门针对儿童受众的独立展馆逐渐开放,但都偏向于自然科学或者职业体验的方向,又或者采用国外的运作模式。苏州博物馆基于我国国情、总结国内博物馆运营实践,专门设立了以儿童需求为核心的空间——探索体验馆。该馆针对3-12岁儿童的年龄特点,结合苏州特色文化,接轨国际教育理念,开展展教相关研究,逐步建立起苏州博物馆自己的展教体系,有助于儿童在早期成长阶段建立起社会公民意识,为其将来学习、生活、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一、美国博物馆基本情况美国有超过17,000家博物馆[3],包括美术馆、历史博物馆、儿童博物馆、动物园、水族馆、以及科学中心等不同类型。大多数博物馆都是非营利的(not for profit)[4]。在联邦及州享有税收政策的优惠,能接受可减税的捐款。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博物馆的儿童教育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但是如何提升博物馆儿童学习的质量,是业界面临的重要课题。多元智能理论为博物馆儿童教育提供了一个提升儿童学习认知能力的全新途径。在构建基于藏品实物的“真实情境”基础上,采用“多元切入点”的活动设计模式,辅之以实践共同体的实践参与模式,使儿童利用获得“直接经验”开发多元智能,将成为博物馆儿童教育从“参与”到“理解”提升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儿童们往往认为专门为科学家所开设的博物馆与现实生活并无联系。正因为与日常生活联系不甚紧密,各种展览被笼上一层神秘的、难以理解的烟云。除了学校组织或由尽职的父母领着,儿童们是很少主动地参观博物馆的。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呢?这是否与博物馆的性质、启蒙思想、展厅环境有关系呢?如何使那些仅仅偶然参观博物馆的儿童自然而然地喜欢上博物馆,并对展览感兴趣呢?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借助于陈列在法国巴黎科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亲子教育活动能够促进亲子之间互动交流,帮助家长在活动中更好地了解儿童、发现儿童。本文从认知、行为和情感三个维度出发,分析了博物馆教育活动中的亲子对话,对比了不同类型对话内容的差异、整体对话类型,分析了不同环节、不同家庭之间对话内容存在的差异,希望研究结果能对未来教育活动的设计开发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智慧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发展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数字博物馆到智慧博物馆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理念在博物馆领域深入实践和物联网等新枝术在博物馆应用普及的必然结果。本文回顾了数字博物馆发展历程,分析了从数字博物馆到智慧博物馆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智慧博物馆=数字博物馆+物联网+云计算"的智慧博物馆发展模式,最后讨论了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技术集成应用对智慧博物馆建设和发展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正教育是博物馆的首要责任,博物馆是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课堂。欧美发达国家都把博物馆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资源和学习基地,儿童是博物馆的主要观众和服务对象。2014年美国约有35000家博物馆,其中儿童博物馆约有300多家。在美国,不仅许多大中城市都有儿童博物馆,而且其他博物馆也都十分重视儿童的博物馆学习,往往都辟有服务儿童的专区(儿童展区或儿童体验学习中心)。参观博  相似文献   

20.
夜游博物馆     
《中国新闻周刊》2006,(41):83-83
位于纽约的美国自然史博物馆,每月都会抽出几天时间,为人们提供独特的“夜游”服务。凡带有年龄在8到12岁孩子的家庭或者团队,都可以在这里享受博物馆精心安排的一个美妙夜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