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教育   49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根据美国近年来在科学/数学学科人才培养中创立并发展起来的新型职业型硕士学位--专业科学硕士,在评价和分析其发展背景基础上,研究其学位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培养特色,分析该学位教育的关键知识和能力特征,揭示学位项目的设计及建立与经济发展和高技术企业发展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2.
很多人都有一个感觉,中国经济在上升,国民文明水准却在下降,甚至今不如昔。从总体上说,笔者并不赞同今不如昔的说法,可为什么中国人讲文明现在却成了“问题”了呢?  相似文献   
23.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需要整体反思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中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如果从天津中西学堂(1895)、上海南洋公学(1896)、杭州求是书院(1897)的创办算起,已经走过了整整一百个年头。在这一百年,它是怀着强国富民、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艰苦跋涉,顽强成长起来的;也是随着中国工程事业的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勇敢应对外部的重重挑战和自身的种种难题而日益壮大的。到今天,它已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有着举世无双的规模。然而,还不是关起门来乐观想象的那样强大,仍不足以承当"科教兴国"的历史重任。与发达国家的工程教育比较,中国工程教育的差距可能不是数量而是质量,重点表现在…  相似文献   
24.
美国“2020工程师”计划是一项面向未来的大型工程教育改革研究计划。本文以其第二份研究报告(《行动报告》)和相关资料为依据,评介美国工程教育21世纪初的改革动向与发展趋势,诸如夯实工程专业的地位、扩大全方位的合作、试行工程教育普及化、坚持改革策略的系统性等等,为我国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工程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中国人的十月革命观是动态的。在不同时期,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角度观察十月革命,摄取不同的内容,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不同的十月革命观与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背后蕴涵着中国向何处去这样关系道路选择的重大问题,因而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26.
20世纪80年代以来,STEM学科集成战略已逐渐成为美国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为美国构筑可持续的竞争力奠定了基础。本文试图梳理美国STEM战略的发展脉络,并解读该战略的组织保障与投入机制等方面的具体实施。美国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的这一重大举措应该能够给我国科学与工程教育创新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7.
在世界汉语教学界,白乐桑先生是一位很有名气的人,法国国民教育部汉语总督学、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授、全欧第一位汉语教学法博士生导师、法国汉语教师协会创始人及首任会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但是,在他身上,你看不到这些"官衔"的影子或光环。他言谈是那么平和,待人是那么亲切,衣着是那么朴实。如果只听声音而不看人的话,就像是同一位普通的中国学者交谈。如果只看人不听声音的话,就是面对着一位普通的法国学者。但是,在平和之下,我感受  相似文献   
28.
近年来,美国工程教育相继实施了RREE、EERC计划,倡导对工程教育进行规范严谨的研究,以确保工程教育的可持续创新.本文在评介这两个计划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工程教育应当关注的几个问题,以期中国工程教育未来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9.
本文通过对于欧洲DOCET资历框架的出台背景、理念方法和具体结构的探讨,阐明"资历框架"对加强工程教育质量保证的作用和意义,为我国工程教育当前的CDIO实践探索和卓越工程师资历框架构建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0.
苏联、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三个社会主义联邦制国家,以主要的民族区域为联邦主体,本意是要保证各民族的平等。但在实际上,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大小民族不平等、不同质民族不平等、事实上的民族裂痕为表面上的平等所掩饰等现象。分属不同文化,受不同大国影响,复杂的历史恩怨大大地弱化了联邦制下的各民族对同一国家的认知程度。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在国家结构上是联邦制,可在政治制度上却是高度集权的苏联模式,一党政治集权与一个民族的集权相结合更加强化了三国的内在离心力。三国的联邦制终结不是偶然的,而终结的方式则与各国民族关系的好坏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