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0篇
教育   7篇
体育   256篇
综合类   8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运动损伤的心理、社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表明,有大量因素可造成运动损伤,以往,人们较为重视物理性因素(如过度训练、设备粗陋、气候恶劣、场地条件较差和运动项目特征等等)对运动损伤发生的影响。然而,许多研究表明,心理、社会因素也是运动损伤形成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下面分别讨论各种心理、社会因素与运动损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2.
颜军撰写的《体育教学心理学》,是国内第一本较为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体育教学心理规律的专著。体系上、内容上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迄今为止,有关运动心理学和体育心理学的教材或著作国内出了近20种,然而,即使是体育心理学的教材或著作在体系和内容上仍未跳出运动心理学的框框,并不是“货真价实”的体育教学心理学。颜军在探索体育心理学或体育教学心理学的体系和内容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3.
一、问题的提出本世纪初以来,许多心理学家对企业、学校及军队等单位领导者的领导作风进行了大量研究。美国心理学家勒温(Lewin)等人首先研究了这一问题,他们将领导作风分为专制、发主、放任三种类型,结果表明:放任型的领导其群体成员工作效率最低,他所领导的群体在工作中只达到了社交目标,而没有达到工作目标;专制型的领导,虽然通过严格管理使群体达到工作目标,但群体成员的消极态度和对抗情绪也在不断增长;而民主型的领导工作效率最命,他所领导的群体不但达到了工作目标,而且群体成员也达到了社交目标,成员表现得成熟,且有创  相似文献   
114.
论体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季浏 《体育教学》2006,(3):9-11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三级课程管理”,不对中小学课程和教材进行统一管理和硬性规定。各地、各校完全可以根据国家颁布的各科《课程标准》的精神,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符合本地和本校实际的课程实施方案与教学计划,从而给地方、学校留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这种“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既有利于国家的宏观管理和指导,也有利于地方和学校实施课程的自丰性和多样性,真正体现新课程实施的统一性与灵活性。  相似文献   
115.
何颖  季浏 《体育科学》2004,24(5):32-35,52
研究不同的体育锻炼类型对大学生抑郁水平和个体对自身躯体状况的评价和态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锻炼组被试抑郁水平和Body—esteem水平都有显著变化,对照组变化不明显;不同的体育锻炼类型针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改善抑郁水平、Body—esteem水平的效果不同;Body-esteem是体育锻炼影响大学生抑郁水平的心理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16.
国内外体育比赛电视转播权营销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归纳总结和分析对比国内外赛事转播和营销方式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逐步建立起以收入分成签约模式和中介代理销售模式为主,以直接向电视机构销售模式为辅的赛事转播权营销机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7.
过去几十年,人们心理应激水平显著性增加,甚至儿童和青少年也报告出较高的心理应激水平,心理应激已成为人类身心疾病的重要诱因,如何有效缓冲心理应激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已成为日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是否能够调节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危害?目的:为了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水平在心理应激与健康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身体活动记忆量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和疾病严重性等级量表,对405名在校大学生体育锻炼、心理应激水平和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体育锻炼水平的界定根据身体活动记忆量表的测量结果折算成代谢当量。采用纵向研究设计,追踪测量持续1年时间,每3个月测量一次,采用层次线性模型分析评估数据。结果显示,基线测量时的疾病状况与心理应激呈显著正相关(r=0.26 ,P<0.05),体育锻炼与疾病状况(r=0.06,P>0.01)以及体育锻炼与心理应激之间相关性不显著(r=-0.04,P>0.01)。多层线性模型分析表明,心理应激(β=0.23,P<0.01)和体育锻炼(β=1.54,P<0.01)对疾病发生状况预测作用显著,体育锻炼水平与心理应激的交互作用显著(β=0.05 ,P<0.05)。结论:体育锻炼在心理应激和疾病的发生之间起调节作用,能够减缓心理应激对健康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18.
体育隐性课程会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和锻炼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体现“过程模式”课程研究思想的个案研究法更适用于体育隐性课程身心健康效应的研究.通过个案研究的实验表明,体育隐性课程内容的干预对于受试学生的锻炼态度、体质健康、自我效能、心境状态等身心健康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且容易涉及到显性课程难以达到的心理层面,影响更加持续久远,因此应当对体育隐性课程给予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9.
新时代我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方向和发展趋势以教育部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主要标志。2017年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2022年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两个版本课程标准虽然颁布时间不同,但却是一体化的思考和构建;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体育与健康育人规律,既关注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针对性和适宜性,又注重两个不同教育阶段之间的关联性和进阶性,使得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都在同一方向上改革、创新和发展,主要体现在都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聚焦于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核心素养;都强调围绕核心素养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学业质量、学习评价等;都强调结构化知识和技能教学、大单元教学设计、完整学习活动采用、复杂运动情境创设、适宜运动负荷要求、体能练习等有效措施和方法,旨在促进学生达到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实现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0.
教育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版义教课标”)构建了以核心素养为纲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培养核心素养的意义体现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和健康生活方式,解决学校体育领域存在的现实问题。新版义教课标构建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教学实施等要素,这些要素紧紧围绕核心素养展开,即课程目标设置基于核心素养、课程内容针对核心素养、教学情境与方法利于培养核心素养、学业质量与学习评价以考评核心素养为目标,对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实现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长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