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3篇
科学研究   10篇
体育   36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在大众媒介对青少年的影响不断加大的背景之下,如何趋利弊害地让大众媒介在青少年成长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提出了媒介素养教育这个重要课题,而传统的现代主义高举科学和理性的旗帜以及终极关怀和追求绝对真理的崇高理想,被去中心、差异性、零散性等后现代主义思潮所代替,本文探讨后现代视野下的如何进行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62.
对多Agent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进行了综述和讨论,针对目前在电子签名认证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仿真多Agent系统的电子签名认证模型。  相似文献   
63.
体操运动员初级选材的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揭示目前我国体操运动员初级选材的操作特点,论述了能力特征、形态特征在初级选材中的重要作用,并总结了它们的特征项群及选材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64.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国男子体操队在北京奥运周期成功经验进行探讨,并结合男队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备战伦敦奥运会的建议.  相似文献   
65.
第29届奥运会男子体操单项决赛动作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动作类型、动作难度以及动作的使用情况等对第29届奥运会男子体操单项决赛动作(跳马除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D组以上难度动作成为运动员成套动作难度价值的主体;各个项目中不同类型动作使用次数呈现不均衡性,并且存在仅为满足动作类型而"凑"动作的现象;规则的导向作用使得北京奥运周期出现较多的潮流动作、新的连接.  相似文献   
66.
在全球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不足的背景下,对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模型(YPAP模型)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对于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研究深入解读了YPAP模型的产生、构架及特点,厘清了模型的内在机制与不足,发现YPAP模型靶向精准、内容关键、结构简单,但涉及因素与深层机制仍有待丰富完善。系统梳理了YPAP模型的国内外实践应用,发现与国外相比我国模型的发展性验证及综合干预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并据此从理论、思想、实施3个层面对未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研究提出展望。建议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YPAP模型的本土化研究及推广应用,并积极转变思想教育观念,在全社会联动、多层次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提高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67.
邵斌 《考试周刊》2010,(57):125-126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法、访问法等科研方法,对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在五种情形下如何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8.
“青年科学家论坛”探讨信息高速公路(摘自《中国科协报》1995年9月17日)邵斌由中国科协主办的“青年科学家论坛”第二次活动,今年8月在北京举行。与会者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题就“信息高速公路’他提法、我国是否要上“信息高速公路”、关于Interne...  相似文献   
69.
周期训练理论的基本原理及研究中的若干新问题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通过对周期训练理论基本原理的剖析,以及对其在现代运动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所作的审视,发现传统的周期训练理论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提出为适应现代比赛赛制的变化,广大教练员在安排运动训练结构时,仍要以周期训练理论为指导,正确处理好比赛与训练的关系;认为加强训练负荷刺激及其效应的基础理论研究,是未来专项周期训练理论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0.
采用专家访问和三维高速摄影的方法,对我国优秀运动员黄力平、黄华东等人完成“踺子上板转体180(°)前手翻”类动作推手技术时的运动学特征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完成推手技术时,应在第一腾空尽快完成转体,极早为入推作准备;撑手时,应避免重心过高,尽可能地控制入推时相身体位置角;顶肩、制动腿的动作应利用,如腕、肘、肩等小关节的充分推伸来完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