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6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人的文化存在性有着深刻的教育意蕴.文化是人的本质性的存在方式,人的生物本能和文化需求规定了教育的现实存在及其特性.教育不但绵延了人类的文化,而且创造了人类文化,教育的文化行为是文化对教育的诉求,教育"以人为本"是文化的人本规定性的应然追求.  相似文献   
12.
胡德海先生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较高的抽象思维和思辨能力去选择中、西文化现有的思想成果,塑造出一种新的、富有创见的、思维缜密的教育学理论体系,形成了他的教育学思想,其中涵盖了哲学、文化学和人类学、系统论、进化论、结构学、结构主义、人本学等思想理论,体现了其独特的学术造诣。  相似文献   
13.
胡德海先生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较高的抽象思维和思辨能力去选择中、西文化现有的思想成果,塑造出一种新的、富有创见的、思维缜密的教育学理论体系,形成了他的教育学思想,其中涵盖了哲学、文化学和人类学、系统论、进化论、结构学、结构主义、人本学等思想理论,体现了其独特的学术造诣。  相似文献   
14.
胡德海先生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较高的抽象思维和思辨能力去选择中、西文化现有的思想成果,塑造出一种新的、富有创见的、思维缜密的教育学理论体系,形成了他的教育学思想,其中涵盖了哲学、文化学和人类学、系统论、进化论、结构学、结构主义、人本学等思想理论,体现了其独特的学术造诣。  相似文献   
15.
小学全科教师是为了补充农村尤其是乡村教师队伍而采取的教师培养模式.文章以培养目标定位为逻辑起点:服务农村、综合培养、引领卓越;以专业素养养成为价值追求:以立德树人为前提、以全面发展为根本、以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专业发展为基础、以终身学习为宗旨;以课程体系建设为特色体现:通识能力——公共基础课程、学科能力——学科教育课程、专业能力——教师专业课程、实践能力——教育实践课程.旨在积极探索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路径,为农村地区尤其是乡村小学培养更多合格的师资,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科学的时代”,但也是一个科学主义文化盛行的时代。科学主义原则排斥了人文主义精神,科学原则的普遍性吞没了人的丰富个性,因此,科学技术尽管探索了无尽的自然奥秘,“但是关于构成个人生活的特殊色调和纹理的那些温暖而亲切的事物,它却一无所知”。在教育文化领域,科学往往被视为最严谨、可靠的知识形态,其他各种知识都必须经过科学的考究和实证来增加说服力。由此,科学主义文化的盛行对人文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幼教国培计划"是新时期加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农村幼儿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是"幼教国培计划"的重点项目,科学制定以促进农村幼儿骨干教师专业成长为主的研修目标、合理设置以提升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水平为主的研修课程模块、灵活采用以获得不同教学体验为主的研修方式、适时进行以提高培训效果为主的考核评价、示范引领学前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办学模式,为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教育教学的评估和管理需要一个评判的尺度或标准。在我国的基础教育现实中,教育评价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甄别与筛选,忽视了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指向,致使学生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教育评判应符合人的教育性,教育评价的取向应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启发学生自觉进行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19.
公平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价值追求.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和资源配置的权利.教师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公平的根本,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公平的关键,“特岗计划”是补充农村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因此可以说,“特岗计划”以教育公平为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优化了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师资队伍结构,是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举措,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新途径,促进教育公平的新支点.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资料等从培养单位、培养方案等方面对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现状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较为雷同;培养目标的设置重在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导师负责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等。建议:各培养单位应积极开拓思路、总结经验,建设符合自身发展的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应按照体育学科特点和社会实际需求制定培养目标;逐步建立由导师组协作培养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形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