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体育   1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高杠绷杠空翻下”是我国独创的现代化的高难下法,在国际体操舞台上处于领先地位。“高杠绷杠下”技术,在我国有着良好的传统,早在六十年代中期的比赛中,就多见选用。著名运动员蒋绍毅的“高杠绷杠转体360°越低杠下”的“绷杠”技术即使现在看  相似文献   
12.
男子技巧团身两周空翻加转体360°动作(我国简称“旋”)最早由苏联技巧运动员洛特兹亚库于1966年首次完成,直到七十年代才运用到男子自由体操中来。现在技巧运动员已经能完成团身两周加转体720°、直体两周、团身后(前)空翻三周、直体转体720°后团等更难的空翻转体动作了,而体操运动员目前还处在普及团身两周加转体360°的动作,只有个别运动员能完成直体后空翻两周(如李月久)。可见,随着体操技术的不断发展,体操运动员在自由体操中的高难空翻动作必将沿着技巧运动员开辟的道路前进。我国男子优秀体操运动员自1978年冬训开始,进入了普及团身二周空翻加转体360°的训练。经过一个冬训,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已经有不少运动员掌握了该动作,但就目前完成的技术情况来  相似文献   
13.
单杠腾越动作是单杠成套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单杠技术的发展,腾越动作更加惊险独特。目前,直角腾越和屈体腾越(猫跳)已趋向用直体来完成,同时还出现了特卡切夫腾越(前摆分腿向后腾越抓杠成悬垂)和马尔凯洛夫腾越(后摆燕式转体180°分腿腾越抓杠成悬垂)。去年冬训,我国运动员陈军又创造了立撑后回环弧形分腿腾越抓杠成悬垂这一新的腾越动作;熊松良还在单杠成套动作中成功的运用了屈体腾越接特卡切夫腾越这一新的高难连接方法,这就使成套动作更加丰富多采。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世界男女自由体操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更加技巧化。后空翻两周或空翻转体720°已很平常,后空翻两周转体360°(旋)已被越来越多的体操运动员所掌握(女子不多),过去只有技巧运动员才会做的直体后空翻两周,现在已用于体操比赛中(我国运动员李月久在1978年上海国际体操友好邀请赛中成功的完成这一动作并取得自由体操比赛第一名)。可以预见,加难跟斗串中空翻动作的难度将是世界自由体操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训练实践表明,提高空翻动作的难度,必须提高空翻时重心上升的高度以及翻转角速度。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空间和时间,为完成各种类型的空翻动  相似文献   
15.
摆荡是指身体重心离开吊环垂直面的一种钟摆式运动。重心向前运动为前荡,重心向后运动为后荡。(图一)明显的摆荡是吊环动作技术上的一种错误,但是,在国内外的比赛中出现吊环摆荡现象的也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随着举重专项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不断加大,举重运动员腰部损伤的的发病率很高.无疑,对训练和比赛都影响极大。据国家体委运动司举重创伤研究组1981年临床普查的138名举重运动员中,有97人有腰部受伤史,占普查人数的70.3%;有82人有阳性体征,占59.4%;有腰痛症状者61人,占44.2%。  相似文献   
17.
七十年代后体操技术水平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单杠向后空翻类的下法出现了许多惊险的高难度新动作。目前我国运动员除能完成后空翻三周外还突破了“旋”的技术,出现了“折体旋”、“旋720°”等新动作,在难度方面我们已进入世界较高水平。在后空翻这种同类结构的体操训练中,基本动作的练习是十分重要的。正如《单杠“旋”》一文中所说:“学‘旋’之前要学会团身后空翻两周,这已经有了一致的看法,并  相似文献   
18.
“高杠崩杠空翻下”是我国独创的现代化的高难下法,在国际体操舞台上处于领先地位。运动员从二米三十的高杠上凌空崩出,其势如箭离弓弦,动人心魄。“高杠崩杠下”技术,在我国有着良好的传统,早在六十年代中期的比赛中,就多见选用。著名运动员蒋绍毅的“高杠崩杠转体360°越低杠下”的“崩杠”技术即使现在看来,也是先进的。我们继承了这一传统技术并加以发展,于1974年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