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教育   34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186篇
综合类   69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吴松  王岗  张君贤 《体育科学》2012,32(5):87-91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以"武术意象"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美学和现代艺术学的理论对"武术意象"展开了分析与讨论。研究认为:1)"武术意象"所指向的是经由拳家们所创造出的各种武术技术、技法的形象,是建立在再现"物的模样"基础上的"物的形象"的表现,即是以现实中存在着的打斗、搏斗技能作为素材,对其进行特殊地加工和改造而得到的另外一种表现方式。2)"武术意象"是被武术拳家们外化和物化了的意识客体,它以"意"为主导,以"象"为基础,在"象中有意"、"意中有象"的意象交融中,成为了一种艺术化的意识客体。3)从审美学的视角来看,"武术意象"这一艺术化的形象是他们对武术这一审美客体进行审美活动的开端,是他们获得审美体验的本原,更是承载了武术拳家们内心世界中主观之"意"的艺术化了的"物象"。4)从艺术学的视角来看,"武术意象"以艺术本体的形式出现在武术之中,这使得武术最终在技术的表现形态上形成且具备了鲜明的艺术属性,它是一种典型的艺术化物象。  相似文献   
282.
开放获取运动使得图书馆可以免费获得许多有用的电子资源.诸如图书馆联盟与谈判等旧观念仍然有助于图书馆将成本保持在可以管理的水平.本文将新旧理论与资源相结合,使图书馆能够维持或减少用于电子资源的成本,且成为一个容易使用的、仍能保留满足其藏书要求的资源.  相似文献   
283.
从中国武术"精神"日渐消解这一现象出发,就其现象和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由技入道"是中国武术精神的所在,然而当代武术的发展变得只是崇尚武术"技术"的变革与发展,背离了对武术"精神"的固守。对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纳为是对自我的"迷失"与"否定",其表现为三个方面的内容:⑴西方文化的"全球化"使得扩中国武术生存的"精神地带"被占据;⑵"文化话语权"的丧失使得中国武术关键的"精神文化"被冷落;⑶"武术入奥"的发展导向使得中国武术固有的"精神思想"被弱化。上述问题的存在,是值得当下武术学者、工作者们警醒的。  相似文献   
284.
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利用营销学和传播学的理论,对少林武术文化品牌的建设背景进行了梳理,并对少林武术文化品牌培育的阶段进行了阐述,最后对中国武术文化品牌的传播内容和途径进行了深入剖析。研究认为:少林武术通过利用媒体、结合自身多元性的文化内涵、借助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以及面向世界等传播途径,成为中国武术文化品牌最具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品牌,实现了从"国家品牌"到"国际品牌"、从"技艺品牌"到"文化品牌"的转型。  相似文献   
285.
散打运动员体能测试模式与标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测试法和多元统计法,对目前散打运动员体能测试内容及其标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探讨。认为,散打运动员体能测试的重点应在速度耐力、耐力方面和力量、灵敏方面,并由此建立了可供散打运动员体能测试采用的部分项目及相应的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286.
美的武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字眼,也是社会中每个个体的无尽追求.我们可能不知道美这个字的出处,不知道美有多少种涵义,甚至不知道美字如何写,但我们都会有美的感觉,美的领悟.  相似文献   
287.
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成材的最佳年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在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后.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即传统武术向科学武术发展.为了寻求武术套路运动员成材的科学依据,我们进行了武术套路运动员成材规律的研究.研究发现,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成材的年龄段,有一定的规律,并且对运动员成绩的影响非常大.本文就运动员成材规律中的年龄段、训练年限进行科学的划分和论证,以求能通过普遍现象的研究,寻求最佳的武术训练途径.  相似文献   
288.
从武术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吻合与差异探讨武术进入奥运会王岗一、前言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后,正面临着一次绝好的再发展机遇。在全世界不同文化的相互交融加速发展的过程中,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正悄悄的融入世界...  相似文献   
289.
中国武术的灵魂:思想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义一种文化实际上是定义一种界限,从本质上讲,这种界限是一种文化上的认同。正如艺术一样,它不是孤立的,它不仅仅是作为艺术家个人的一种主体意识的表达,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人类所共同追求的思想境界的表达。文化是人类独有的一种生存方式,体育是人类独有的以审美方式把握世界并坚守精神家园的方式。在中国传统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射"跟"御"实际上就是一种体育活动,是一种活态  相似文献   
290.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创造了无数令世人为之叹为观止的成就。而这一切成就的取得显然都离不开发达的农耕文明的支持。在近代以前,农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长城、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于中国农耕文明颇具象征意义:长城,不仅是中原地区农耕民族防御游牧民族进攻的一道防线,更是一道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地理分界线;黄河则为华夏文明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养分,使农耕文明在这片丰饶的东方古陆产生发达,并最终成为主导中国社会进步的力量。农耕文明能在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占据主导地位,除去自然条件优越之外,更重要的是出于封建统治者的需要。为了维护统治,自战国时秦商鞅变法之后,封建统治者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从而使中国古代在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中一直为土地所羁绊,而未能走向更高的社会发展阶段。在农耕文明的主导作用下,小农经济也就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而在此之上形成的中国文化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了浓厚的农耕文明的色彩。儒家思想、宗法制度以及在此之上的林林总总,使中国的古代社会形成了一个近乎超稳定的结构,无论汉唐,无论明清,无论王朝的兴亡与更替,中国的古代社会都在沿着自己的既定步伐缓慢前行,而不受丝毫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