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209篇
科学研究   150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38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71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265篇
  2014年   543篇
  2013年   591篇
  2012年   556篇
  2011年   582篇
  2010年   489篇
  2009年   406篇
  2008年   380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把学困生的转化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本文就学困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转变问题做了一些探索:把更多的表现机会留给学困生、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52.
课改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个性特长。那么,如何给学困生一个发展空间呢?一、让学生树立成功的自信心和决心学困生不是样样都不行,而是缺点掩盖了他们的优点,自卑感掩盖了他们的自信心。对学困生我们要多肯定、少否定,多激励、少指责,一旦发现他们做了好事就及时表扬,一旦有进步,哪怕很微小的进步,就及时鼓励。据我观察,学困生对学习虽然不感兴趣,但对文  相似文献   
53.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各个学校都讲求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是不讲教学成绩,而是对教学成绩的衡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那么,如何快速、有效地提高教学成绩呢?想要提高教学成绩,关键点在于转变学困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有较强的教学业务能力,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相似文献   
54.
范瑾华 《宁夏教育》2011,(11):70-70
学困生虽然在很多方面都有所欠缺,但只要关心和理解,他们便能进取。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我非常尊重学困生的个性,时时留心观察他们的喜怒哀乐,从各方面像慈母般关心他们,使自己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好老师,用我的爱培育着一朵朵迟开的花朵。  相似文献   
55.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会出现一些语文底子薄、语文素质差、学习积极性低的学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困生"。新课改后,要求我们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尤其是学困生。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  相似文献   
56.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作文教学占有重要比重,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然而在整个班级中会有很多同学厌恶作文课堂,甚至提到作文就会产生恐惧心理,只有提出针对性的学习策略,因材施教,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如何辅导小学作文学困生写好作文,在改进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57.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成功,也没有永远的失败,也就没有转化不了的学困生,没有永不失手的学优生。破而后立,败而后成。我们坚信,每一个"学困生",都是潜在的"学霸"!  相似文献   
58.
杨旋 《教育文汇》2011,(3):37-37
一个曾经的“学刚生”,一个英语成绩曾在班级倒数的“学困生”,考上了省示范高中,其中英语获得了142分的好成绩。她叫王莉,我是她的英语老师兼班主任。  相似文献   
59.
新学期伊始,在整理上学期的旧物时,一本数学补差记录进入了我的眼帘,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常常会感叹学优生的聪明、机灵,学困生的笨拙、迟钝。我们往往把更多注意的目光凝聚在学优生的身上,将他们视为宝物,却忽视了学困生的存在。在我们的教育对象中,学困生是更需要重视、需要关心的一部分。如果学困生的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提高教学  相似文献   
60.
在所有教育科目中,数学与其他科目相比它占着很大的优势,它的适用性也与其他科目之间融会贯通。在一个新成立的班级中,许多学生在刚开始对于数学都是从零开始,不久便逐渐展现出来数学水平的高低。其中很多学生由于自身因素以及外界因素觉得学习困难,这就造成了所谓的学困生出现。在教学方面,教师应该在了解不同学生情况后进行分层教学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