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87篇
科学研究   2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3篇
综合类   37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以情绪低落、悲观厌世、认知和睡眠障碍为主要特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临床一线抗抑郁药主要是基于单胺假说的药物,通过对单胺递质的调节发挥抗抑郁作用,尽管疗效肯定,但普遍存在起效延迟、有效率低、不良反应多等诸多缺憾,单胺假说也不能解释抑郁症的全部现象。因此,近年来除单胺假说外的其它假说越来越引起重视,炎症假说认为应激刺激引发炎症过程,最终导致抑郁症的发生,该文着重通过抑郁症的(神经)炎症假说阐述抑郁症与炎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2.
Preschool children from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families often experience difficulties in developing prosocial behavior. Risk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 in caregivers (parents and guardians) may further compound these difficulties. The overall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compensatory effect of Head Start classroom environmen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prosocial behavior among children with caregivers high in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 We initially examin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aregiver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children's starting levels of prosocial behavior and then tested classroom emotional support as a moderator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caregivers’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children's prosocial behavior development during the school year. The sample of 194 Head Start preschoolers in 28 classrooms was part of a larger study designed to test the effects of an emotion-based prevention program. As expected, caregivers’ levels of depressive symptoms predicted lower starting levels of prosocial behavior. However, classroom emotional support promoted improvements in prosocial behavior for the children of the caregivers high in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eventive interven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63.
企业集群风险分析:基于产业生态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产业生态的视角,以企业集群模式的进化为逻辑分析起点,运用和生态学的类比方法,考察了企业集群的风险及其形成机理,最后就产业生态层面如何有效地进行风险防范和改进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64.
通过对大同大学四个年级366名大学生进行学习倦怠现状的随机调查;探讨造成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旨在帮助大学生摆脱学习倦怠现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厌学转变为乐学。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t和F检验。发现大学生学习倦怠存在性别、学科和年级差异显著,其学习倦怠情况呈现中等程度倦怠。  相似文献   
65.
运动处方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实验研究,证明运动处方的实施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有较大的改善,其调控主要集中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强迫”五因个子上。为今后利用运动处方科学地对中学生进行强身和健心和为国家体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66.
褪黑素(melatonin,MT)在同步昼夜节律方面具有关键作用,且抑郁症的主要特征就是昼夜节律紊乱导致的睡眠障碍和褪黑素分泌紊乱。针对昼夜节律系统开发出的褪黑素类似物(如阿戈美拉汀、雷美替胺、他司美琼等)在治疗抑郁症方面有积极作用,特别是阿戈美拉汀,这是一种具有抗抑郁和抗焦虑作用的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及5-HT2C受体拮抗剂。研究综述了昼夜节律紊乱与抑郁症之间的关联,以及褪黑素在运动调控生物节律与改善抑郁行为方面的作用及机制,并提出了运动联合MT的抗抑郁策略。提出运动的抗抑郁作用,一方面通过MT的分泌调节使生物节律同步和MT促进海马神经发生和生物钟基因表达同步,另一方面通过MT调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节律和水平及改善炎症和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6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综述法,以"运动处方""治疗""抑郁症"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超星发现等文献网站,搜索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旨在整理出运动处方治疗抑郁症的研究现状,为今后的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
摘要:目的:以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相关神经生物学变化为切入点,探讨有氧运动对慢性应激大鼠脑海马区神经可塑性的影响。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按照体重均衡分为对照组(CON)、慢性应激模型组(MOD)、氟西汀组(FLU)、低强度运动组(LIR)和中等强度运动组(MIR)。给予大鼠4周慢性应激,并分别伴随氟西汀给药、低强度或者中等强度的运动干预。4周后,通过开场实验、蔗糖饮水实验、新奇抑制摄食实验以及新物体识别实验检测运动对慢性应激大鼠抑郁样行为、焦虑样行为以及认知障碍的影响;同时,利用酶联免疫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运动对慢性应激大鼠血清皮质酮、海马内前炎因子IL1-β,以及蛋白GFAP、S100β、BDNF、p-ERK、p-CREB表达的影响,探讨运动抗抑郁的行为学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1)低强度和中等强度运动能够显著增加慢性应激大鼠的开场活动、缩短新奇抑制摄食潜伏期,同时提高慢性应激大鼠新物体的识别指数;2)运动有效逆转了慢性应激大鼠血清皮质酮的异常升高,同时降低海马内前炎性因子IL1-β的分泌;3)运动可显著星形胶质细胞的标志性功能蛋白GFAP和S100β的表达水平,增强慢性应激大鼠的BDNF/ERK/CREB信号转导通路中重要蛋白BDNF、p-ERK、p-CREB的表达。结论:运动可以通过提高慢性应激大鼠脑海马区神经可塑性来达到抗抑郁的目的。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运动调节血清皮质酮的异常升高,降低海马内前炎性因子的释放,同时,提高与神经胶质细胞相关蛋白GFAP和S100β活性,从而起到神经元保护的作用;2)运动可以通过激活CREB,BDNF以及ERK等重要信号蛋白的表达,提高神经营养作用,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增加神经可塑性和神经发生来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69.
利用Bootstrap交叉验证的方法对女大学生应对方式在体育锻炼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结果发现,问题解决纬度在体育锻炼对抑郁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值为-0.0193,中介效应置信区间为[-0.0433 -0.0053],中介效应量占总效应量的28.4%;其他8个应对方式纬度中介效应都不显著.结论认为,积极应对方式在体育锻炼对女大学生抑郁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0.
当前抑郁症已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而由于经济、认识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众多大学生抑郁症患者并没有得到全面、有效的治疗,有些虽经过传统的药物及心理方面的治疗但疗效并不明显。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缔造了诸多养生方法,这些方法经过几代科研工作者的发掘、整理,已逐步完善、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体系。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论证了传统体育养生方法对大学生抑郁症辅助治疗的可行性与实际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