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1篇
教育   6篇
体育   84篇
综合类   26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我国优秀马拉松运动员李柱宏训练特点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优秀马拉松运动员李柱宏的训练,在整体训练过程安排和基本训练周、赛前训练周以及身体素质与运动成绩的比较中,归纳整理出李柱宏训练内容及特征,并进行了诊断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2.
针对我国女子马拉松相对落后的现状,从社会和历史角度、运动训练角度、人才建设角度、科研角度等对其落后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为我国女子马拉松备战29届奥运会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3.
创业教育被誉为面向21世纪的第三本教育护照,然而当前创业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特别是在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的比例还很低,创业教育的体系尚未形成,因此,依据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和高职教育规律,创业教育应坚持全程化、系统化的特点,逐步构建其马拉松体系。  相似文献   
104.
水在运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运用运动中水的补充这方面的科学资料,从马拉松比赛中水补充的生理机制及其效果,提出了在马拉松运动中科学合理补水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5.
马拉松赛事对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以我国马拉松赛事现阶段的发展态势为出发点,围绕新冠肺炎疫情下马拉松赛事的发展困境及复赛路径展开研究.结论:疫情致使办赛主体运营遭受冲击、赛事衍生产业受到影响、疫后管理服务面临挑战等方面给马拉松赛事的发展造成困境;提出加强马拉松复赛前期保障...  相似文献   
106.
2008年奥运会我国女子马拉松项目竞技实力的目标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一种简洁通用性强的差值算法Visual C++,根据历届奥运会女子马拉松的成绩,以灰色分析方法为理论依据,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世界与我国女子马拉松项目的成绩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女子马拉松属于我国的优势项目,该项目目标定位是争夺该项目的金牌。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运动员应借助主办国优势,加强大赛经验的积累,注重心理训练是实现目标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7.
从运动损伤发生情况、损伤发生的原因等方面,对北京体育大学参加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参赛学生受伤发生率达到35.54%。受伤原因大多由运动疲劳,损伤的种类以腿抽筋、脚底起泡、肌肉拉伤等为主。损伤的发生除与项目特点有关外,还与一些主客观因素及环境条件有关。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8.
厦门国际马拉松赛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风险管理学、保险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厦门国际马拉松赛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旨在提高人们的风险意识,对赛事的风险进行准确识别,有效地规避和化解风险,从而建立体育赛事的风险预警机制,并创立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理论,为成功运作体育赛事服务。  相似文献   
109.
通过多种研究方法和视角,初步形成了对我国女子马拉松训练负荷安排特点的基本认识和了解:我国女子马拉松队伍整体的较大负荷年、周、日训练量分别集中在7 000~9 000 km、160~250 km和30~45km之间,日负荷基本没有超过50 km的,优秀选手年度训练量相对偏小;强度训练课安排的周期一般为3~4 d,两个相类似的大强度训练课的间隔则更长;持续训练中,教练员通常以400 m和1 000 m分段速度来控制训练强度。强度间歇训练一般以400 m间歇跑为主,文章也对我国优秀选手训练强度控制情况进行了实际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对国家男女马拉松队、肯尼亚国家马拉松队2007年冬训负荷结构特点以及国家男女马拉松队2007年冬训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研究,发现现代马拉松项目训练的负荷节奏和结构特点是:100%以上目标强度的训练占总负荷的5—10%;90—100%目标强度的训练占总负荷的15—20%;80—90%目标强度的训练占总负荷的50—60%;80%以下目标强度的训练占总负荷的15—20%。研究结果表明:现代马拉松项目的训练应紧密围绕马拉松专项强度展开,特点是负荷节奏感强,日平均负荷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