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陈光威 《钓鱼》2004,(9):4-5
为官从政之道千万条,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是最重要的一条。因为凡事只有当权者率先垂范、做出样子,才能服人心、顺民意,人民群众才会心服口服,争相效法。否则,人民群众便会离心离德,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最终国将不国,家将不家,正所谓“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子张》)。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礼记·哀公向》)。诚哉是言。勤俭节约是美德,也是实现廉洁政治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如果当权者能够严以律己,带头俭约节财,反对奢侈浪费,并能拒贿不贪,那么铺张浪费、贪赃枉法、行贿受贿之风就必能得到遏制,社会正气就会得到高扬,邪气就会被压倒,社会就会安定,经济就  相似文献   
2.
在历史上,曾经有一种"宗教裁判所",打着宗教的旗号,对"科学"进行过生死的"判定",比如中世纪时代教会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斥之为"异端";在历史上,也曾经有一种"政治裁判所",打着政治的旗号,对"科学"进行过摧残式的"判定",比如前苏联的科学霸头李森科在当权者的支持下,把基因遗传学打成了"伪科学"。  相似文献   
3.
三点导读     
美点赏析明代陆容的《阿留传》记载了太仓周元素家僮阿留的故事,他"痴呆无状",但由于有一技之长而得到主人终身"专任",在周家捧了一辈子的"铁饭碗"。作者借此发表议论,针砭时弊。本文叙事简洁,人物个性鲜明,呼之欲出。阿留生性"痴呆无状":叫他打扫院落,他"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叫他看门、招呼客人,"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  相似文献   
4.
范垂新 《教学随笔》2008,(Z2):108-111
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山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晚唐重要的诗词名家之一,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传其"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时号‘温八吟’"(南宋尤袤《全唐诗话》)。晚唐时代,政治极端腐败,当权者朋比结党,互相倾轧,把持朝政。温庭筠虽然富有才华,但无人援引,兼其生性傲岸,生活颓放,曾在旅店中因"不识龙颜",傲视宣宗,又曾得罪于宰相令狐,长期受到排斥,一生中仅做过方城尉和国子监助教之类的小官。由于长期宦游在外,沦落不偶,因而怀才不遇之感,思乡之情常常发于篇什之中。  相似文献   
5.
本书用散文的笔法,从金融学角度针对中国和世界的金融市场,就各种政策、动态、发展和人物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既有对当权者的呼吁和提醒,也有对扯虎皮当大旗的经济学家的嘲弄和反驳;既有对劳苦大众的悲悯和声援,也有对权贵官僚的抨击和怒斥。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反腐败只能依据“标本兼治”的战略思想,运用内约、制约、规约和惩约的机制性手段综合治理,才能达到遏制腐败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王冬云 《教书育人》2007,(12):59-60
笔者偶尔心血来潮,想给教育加个姓氏,于是四处讨教,多方咨询,便有了下面的言论。 卖书的说:教育姓“黑” 学期末、开学初,我最忙碌。我靠能把稻草说成金条的嘴巴,闯进学校,用丰厚的回扣敲开当权者的大门。于是,一本本沉甸甸的《名师导学》《同步训练》《高考链接》《模拟试卷》……摆上学生的课桌。虽然老师们总说参考书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内容陈旧,某一章节是十年前某个版本的复制;雷同,几本书某个章节一字不差;张冠李戴,张三的题配上李四的答案;出错,经常性地出现丢字、落字、错别字;  相似文献   
8.
焦文林 《高中生》2011,(10):14-15
阮籍3岁丧父,家境清苦,勤学而成才。当时的政局十分险恶,统治者用强硬的手段御下,杀戮异己.士人们只好用喝酒、佯狂等手段与当权者作顽强而坚定的斗争。于是,便有了风韵脱俗、才情过人的“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洒脱不羁的风度让后人景仰,而其代表人物阮籍,更是令人为之折服。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在人类历史上,当面对统治者、当权者昏庸无道、腐败暴政、涂炭人民时,便有正直的人站出来进言,这就是"言谏";便有文、诗写出来,这就是"文谏"、"诗谏"。  相似文献   
10.
真正的朋友是可以患难相助的。刘禹锡和柳宗元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当刘禹锡因写玄都观观桃花的讽刺诗得罪当权者被再次贬到遥远之地时,柳宗元考虑到他有八十多岁的老母,于是自愿代为前往。虽然皇帝没有批准柳宗元的请求,但也更改了刘禹锡的贬谪之地。十四年后,当刘禹锡再次回到长安时,好友柳宗元却已过早离开了人世。柳宗元去世前,曾将自己的手稿全部交给刘禹锡,还把儿子交给刘禹锡照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