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0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麻省理工学院进行的三次工程教育改革举世瞩目。2017年8月,该校启动了新一轮工程教育改革,其宗旨是培养能够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领导型工科人才,改革的内容涵盖工程教育的出发点、重心、教学方式和发展方向,体现出多重逻辑:从现实到未来的取向,从学科和心理的分离到整合,从学科隔离到跨学科合作,从工程实践的回归到工程教育育人本质的回归等。虽然此次改革仍存在质量保障及认证等方面的问题,但大胆创新的麻省理工精神却再次引发各国关注。该校能否以此改革契机,开启第四次工程教育改革新时代,引领世界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成了举世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的发展赋予了网络时代学习新的特点,同时也呼唤着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项目(简称MIT OCW)"开放与共享"理念的确立与实施,对我国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决策定位、资源体系、平台环境和教学科研等方面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MIT教学计划、课程改革的介绍,试图揭示出21世纪工程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李刚 《图书馆杂志》2011,(11):76-81,8
21世纪初,MIT提出了开放课程网页的理念,并运用互联网平台迅速推出了第一批代表MIT水准的开放课程。此理念得到了全球很多知名高校的响应,目前包括哈佛、耶鲁等世界一流大学在内的200多所大学共推出了近万门开放课程。目前,MIT的OCW每月的访问量达100万人次,访问者主要是自学者、在校师生,OCW为教学、研究,分享一流教学资源提供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在学科布局上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本文通过比较两校的课程设置和科研优势,对两校学科布局与大学功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大学学科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世界一流大学的现代学术职能--英国剑桥大学案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的职能正在拓展。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提升国家竞争力、生产率和创业创新能力快慢 作为现代一流大学重要标志的一种新的党校职能。本文以英国剑桥大学为例,具体阐述了该项新职能的所作所为,初步探讨了剑桥在此得以成功的自觉理念,以供我国研究型大学争创一流参考。  相似文献   
7.
麻省理工学院职业教育培训综述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麻省理工学院的教育培训项目涵盖了科学、工程和管理三大领域.MIT培训的理念是紧密联系现实、传播前沿知识、强调实用技能、开展高端培训.MIT不设全校性的专门管理机构,由各学院及培训机构自主管理,但培训项目"形散而神不散".MIT培训规模始终保持适中,培训形式灵活多样,注重与产业界合作,充分占领培训市场.其对我国高校开展培训工作的启示在于,紧密联系教学与科研并为现实服务,抓住特色服务项目,掌握好培训规模,培训活动不唯学历、文凭、证书等.  相似文献   
8.
教育现代性问题总的来说就是理性过度问题,主要表现在分裂和控制上。而MIT本科教学改革中的几项关键举措则明显反映了教育现代性问题的危机与出路。文章分别从MIT的“人文、艺术、社科”、“实验性学习组”和“独立活动期”等本科教学改革举措出发,分析教育中融合对分裂、体验对理性、自由对控制的弥补。  相似文献   
9.
麻省理工学院与清华大学物理学科课程设置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省理工学院和清华大学都是著名的理工科大学。在建设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分析与比较两校物理系课程设置,对我国理工科大学物理系制订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项目经验评述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开放课件运动成为一个日渐成长的国际现象。作为教育领域内资源开放共享理念的首创者和第一个实践者,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件项目更引人关注。本文概述了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项目执行报告的主要内容.并总结出该项目获得成功的经验,从而对基于网络的大规模资源建设和共享发布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