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沉积学和海洋生物学都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文就实习的准备、实习阶段的实施、实习报告的写作,以及成绩的评定几个方面,对如何做好两者之间的野外综合实习做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野外实践环节对"沉积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教学改革为契机,针对"沉积学基础"的野外实践教学,提出了室内与野外教学内容对照并互补,重点教学用例单一简明的野外教学点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为依托,精炼教学内容,优选教学路线并进行合理的野外作业设计。将以往认知型为主的室内教学体系辅以探索型为主的野外实践教学,提高了"沉积学基础"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优秀教学团队是学科教学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保证。在"沉积学基础"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实践中,优化团队学缘结构,合理的梯队层次,营造和谐融洽的协作精神和默契奋进的文化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沉积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践性和应用性是沉积学的重要特点,因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扎实学科基础的关键环节。本文围绕提高教学效果这一环节,阐述实践教学基地的选择、教学方法改进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朱筱敏作为北京市高校青年学科带头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跨世纪学术带头人,他追踪学科前沿,先后在国内外20余个含油气盆地进行了沉积地质研究,其中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热衷教育事业,承担的教改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为我国地学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努力。  相似文献   
6.
物理沉积模拟在“沉积学”实践教学改革中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践教学是"沉积学"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传统的"沉积学"实践教学包括以岩类鉴定为主的实验教学和以现象观察为主的野外沉积考察。本文通过分析"沉积学"实践教学现状,提出将物理沉积模拟作为"沉积学"实践教学内容之一,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完善"沉积学"实践教学改革。同时结合本院实验室条件,就如何加强水槽实验室建设和建立完善的物理模拟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际硕士班的地震沉积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为依据,探索教学过程中以夯实学生专业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理论应用能力、解决实际生产及科研问题的能力为主旨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为学生从事石油勘探及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在“沉积学”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强调精心组织授课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并采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实行讲解、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进一步加强实践性教学,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增设岩相古地理编图和野外现代沉积考察环节,形成“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自主实验、课程设计、野外实习”五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确定古洪水事件的沉积学方法及古洪水研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水是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事件,也是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见证之一。古洪水研究的关键是古洪水事件的判别问题。山区河流古洪水产生的平流沉积在沉积层理、沉积体形状、颜色等沉积构造和粒度、分选性、矿物组合等沉积结构方面具有可识别的标志.在洪泛平原区,可以通过对古溃口扇、古漫滩沉积和河道内古平流沉积的识别来确定古洪水事件.利用多种方法对古洪水的研究已经在工程建设、古环境重建等方面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10.
"沉积学基础"是一门以自然地质现象为基础的大学本科课程,野外实践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围绕完善硅化木地质公园野外教学点的目标,深入探讨野外教学点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建设步骤,基于野外教学的特点,精炼教学内容和优选教学路线,并提出"野外教学和理论教学内容互补"等野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通过完备的野外教学,逐步将过去的认知型为主的教学体系转变为探索性和认知性并重的教学体系,丰富了"沉积学基础"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为相关地学类课程的实践课程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