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籍桂芳 《课外阅读》2011,(8):215-215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音乐像一缕和煦的春风,一滴甘甜的雨露,悄悄地滋润人们的心灵,开启人们的心智。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说明大的道德品质修养从文艺开始,以德为准绳,最后体现于具有音乐的涵养,它深刻地揭示了音乐教育有修德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
《柳州师专学报》2019,(6):99-102
孔子的教育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本,认为人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不断自我完善,其教育思想以"有教无类"为出发点,以"成于乐"为其教学实现的评价标准,其教学目的在于把学生培养成为道德高尚,知行合一的"君子"。对于大学生道德教育而言,孔子的教育思想依然是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3.
正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足见音乐可以调和人性。音乐是一门富含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和品德教育相伴而行,得益于音乐比其他任何艺术形式都能够更加有力、直接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音乐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大力"扬"音乐教学之"长",想方设法地让德育的触角依附于一些音乐活动,那样学生就会在音乐教学中获得真善美。新课标强调音乐教师不要为思想教育而去对学生进行说教,不能把音乐课上成思想品德课,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不着痕迹地进行德育。可能有的老师认为音乐课的任务是教学,进行思想教育有点牵强,其实不然。因为音乐能够更加直接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品德教育又是与情感教育相辅相成,因此,音乐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让德育的触角依附于一些音乐活动。那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引领学生感悟真、善、美呢?  相似文献   
4.
宋晓岚 《学周刊C版》2015,(12):118-119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指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乐以治性,故能成性,成性亦修身也”。从中提示了音乐对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有着其独特的功能。幼儿音乐教学是音乐教育中的一部分,这种早期的音乐教育为幼儿提供发展其音乐才能的机会,是成人所能给予幼儿的最良好的关心和培养。《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引导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5.
孔子是儒家礼乐思想的奠基人。孔子认为音乐蕴涵着"仁"、"和"的要素,将乐音之和推及到整个社会宇宙,能使整个社会宇宙得到和谐化的发展,使人类仁道相处。音乐通过艺术的感化影响人们的心灵,可以移风易俗、善民心,最终促成人格的完美实现。从"仁"与"乐"的关系、"和"与"乐"的关系,分析了孔子的"成于乐"的艺术观及其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6.
一、以音乐陶冶爱国主义高尚情操 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先生说过,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刻意地培育一些少数伟大、杰出的所谓‘天才’,而是希望透过音乐教育,把每一个小孩都提升到拥有一颡高贵的心灵与完美的人格到极优秀的程度,而事实上这也是每一个人所应追求的目标。”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指出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高尚的人格。音乐教育的作用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诗的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诗教传统,代表中华民族巍然独行于全球各族人文世界中的便是诗的教化。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明确地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主张,其实质就是感知到知觉到觉悟的过程,"诗教"是"立人"的奠基石。但由于受"惟智是举"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在经济大潮"立功主义"的冲刷之下,人们对教育的价值取向存  相似文献   
8.
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多年前,孔子就曾提出“兴、观、群、怨”说,对诗歌的美学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都作了充分的肯定。“兴于诗,成于乐”,“兴,起也,言修身必先学诗”。诗歌具有重要的审美怡情作用,优秀的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给人以美的享受,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文学精品,  相似文献   
9.
文化识别源自企业形象管理战略,是在企业大规模化经营背景下诞生的一种对企业内外行为的管理。相较于企业规整化的运营模式,学校的管理更需要灵活化与人性化。不过,我们可以适当借鉴企业管理中的形象识别,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内涵加以具现,建立内在文化与外部行为的联系,从而实现学校的良性发展。就这点而言,"学校形象识别系统"概念的提出颇具前瞻性,可为我们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毛艺 《中国教师》2013,(Z1):197-197
"美"从美学方面看,人类车轮轨迹就是在不断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过程。它是一切艺术文化毕生所追求的目标。时间倒退到两千多年前,孔子曾说过:"兴于《诗》,立于札,成于乐"[1]的著名美育理论。到了近代,蔡元培先生更是规划了一幅学校美育蓝图:开设美育课程,进行审美教育。[2]文章语言之美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发展,现今,我们的教育更是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