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必须建立在全面准确把握和分析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课题组掌握了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宏观数据,如性别、政治面貌、学校类型、专业、年级、学校区域的差异。通过大夏学堂课程讨论板,了解了学生对获得感的具体想法。总体来说,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有所增强,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持续努力。大学生对好的思政课是有期待的,他们希望从中获得知识、方法、理论和视野。  相似文献   

2.
增强大学生学习的获得感是贯彻学生主体的根本体现,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主要要求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做有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4.
大学生思政课需求是其对思政课产生获得感的逻辑前提。从总体上说,目前大学生对思政课的需求呈现出无需求、低需求、高需求三种状态。对于无需求状态,要将其转化为有需求;对于低需求状态,要将其转化为高层次需求;对于高需求状态,要厘清思政课满足需求的边界。唯有如此,才能准确把握大学生对思政课的需求并将其引导为合理性需求,让大学生产生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5.
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研究走向深入发展,需要构建一个具有理论支撑且相对统一的测量指标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评价主体是全员大学生,评价内容包含“客观获得”与“主观感受”两个方面,而评价方式则可以采用多样化方法,从而构建立体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是祖国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中华民族振兴的主力军,当前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增强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对社会主义认同感敢于担当有所作为,为正在崛起的中国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应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等三个维度透彻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当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信息获取不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动态过程考察不够、对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认知特点的把握不准等是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不足的主要原因。为此,应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模型”为参考,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认识效率;以“三全育人”理念为引导,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以学生主体性研究为抓手,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和认知特点;以获得感提升为核心,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8.
增强大学生获得感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现阶段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不强,主要原因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供需不平衡不充分,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吸引力不足,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单一、片面。新时代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要多措并举,开展系统的调查研究促进供求信息对称,推动更高层次思政课供需动态平衡;以现实问题为抓手,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建立健全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9.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水平的现实反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升是体现学科发展成果、提升教育质量层次、落实育人使命任务的迫切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学生、供给和环境等多重维度交织影响的产物。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要抓住学生参与这个行动前提,构建教育要素准备与学生接受获得的结合机制,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贯通提升获得感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生成是大学生在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之中接受特定思想信息的社会过程,这个过程借助多重社会场景相互作用而塑造出具有育人一致性的关联生态。只有以大学生为中心,基于思政课的社会性,并在课堂、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有机联动之中,才能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生成的社会逻辑。循此思路,可以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发生的社会场景区分为:“课堂社会”、“高校社会”、“总体社会”,大学生在“课堂社会”学习思政课的过程中,结合自己在“高校社会”中的体验,并受到来自“总体社会”的影响,只有当三者有效整合成层次分明且有机联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才能生成真正意义上的“获得感”。在构建思政课依托的三重“社会”的一致性方面,需要重视“课堂社会”的基础性作用,利用“高校社会”的中介性作用,发挥“总体社会”的支持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课堂实践教学的内涵、存在的问题出发,着重阐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课堂实践教学的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12.
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主体问性转向的融合,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教学方式选择等问题。在明确在主体间性转向维度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好教师问、师生间、学生间交往的三个环节;践行学生主体、互动教学、共同发展等理念;通过采用课堂讨论法和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式,真正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为此,我们必须明确课程目标,加强学科建设,创新教育思路.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新的课程观和教育理念,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旨在发掘所有课程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所有教师、专业和课程的育人功能.因此,课程思政建设是所有学科全面推进、相互协同,实现人才培养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的过程.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面临教师思政意识薄弱思政与专业分离以及网络信息化的负面冲击等现实困境.为此,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强化育人意识,在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学科融合,利用互联网优势构建"大网络"思政工作格局,层层推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与任务等方面论证了在当今历史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意义和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品质、科研水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在于引导学生追求真理,发现新问题开展新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教学激情,促进教学科研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成功的基础是加强教师自身的教学与科研实践.这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这门课程提出的新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16.
宾业伟 《高教论坛》2013,(11):114-115,125
文章针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点,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等方面,探索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获得感是指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所获得的认知、思想与精神上的认同感和成就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主观体验。增强学生获得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水平的试金石。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应当以学生获得感为重要指标,抓住教师、学生及教学方法三大环节: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提升教学质量和增强获得感的重要环节,大学生主体性是能否最终取得获得感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和获得感取得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和利益诉求多样化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话语权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寻求教师话语权的回归和重构,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课体现实效性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高等学校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支撑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支撑作用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定位在使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有了广阔空间的同时,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提供了理论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目标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契合,使服务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征在使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有了合法性的同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整体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学科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