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150名听力残疾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阶段变化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准实验不等同比较组前后测设计,使用散页印刷品为主要干预方式,对其进行了12周针对性的干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对实验组听力残疾学生的锻炼行为水平未产生影响;接受干预前后,实验组学生在不同锻炼阶段的人数分布发生了改变,且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χ2=4.048,P=0.044<0.05),这一结果部分证明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接受干预后,仅实验组学生的意识提高(t=-3.35,P=0.001<0.01)和刺激控制(t=-6.94,P=0.000<0.01)因素的均值相对于对照组学生出现了非常显著的提高,以阶段变化模型为理论基础的此干预实验并未有效地影响实验组听力残疾学生锻炼行为各心理决定因素的变化;锻炼收益、锻炼弊端和变化过程因素成功地预测了实验组听力残疾学生锻炼行为从预期阶段向准备阶段的转换.通过12周基于TTM模型的干预研究,部分证明了以阶段变化模型为理论基础的干预措施有效影响了听力残疾学生锻炼阶段变化的准备水平及心理决定因素,但完全没有影响到其锻炼行为水平.针对听力残疾学生这类特殊人群,有必要进行促进其锻炼行为水平的后续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2.
《体育与科学》2017,(5):96-108
目的:了解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周期对不同年龄人群Pz点P300潜伏期以及波幅的总体影响趋势及差异。方法:根据国际共识性指南(Prisma原则),运用Review5.3对符合标准的中文文献12篇,外文文献9篇,共34组数据进行元分析,自变量为体育锻炼,因变量为Pz点P300潜伏期以及波幅,分析指标包括效果量、异质性检验、敏感性、发表偏倚等,并进行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周期及不同年龄人群的亚组分析。结果:(1)P300的波幅效应值d=0.93,潜伏期效应值d=-0.94,都达到了大效应值,且P值均小于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通过亚组分析发现,老年人P300的波幅效应值d=1.87,潜伏期效应值d=-1.40,P值均小于0.01;青年人P300的波幅效应值d=0.50,潜伏期效应值d=-0.72,P值均小于0.01,效应量独立样本T检验P值分别为0.001、0.038,均有统计学意义,波幅Qb值为1.41,P<0.01。(3)7周以上锻炼P300的波幅效应值d=1.25,潜伏期效应值d=-1.35,P值均小于0.01;7周及7周以下P300的波幅效应值d=0.76,潜伏期效应值d=-0.67,P值均小于0.01,效应量独立样本T检验P值分别为0.039、0.034,均有统计学意义。(4)休闲体育类项目P300的波幅效应值d=0.59,潜伏期效应值d=-1.02,P值均小于0.01;体能类项目P300的波幅效应值d=1.22,潜伏期效应值d=-0.88,P值均小于0.01。结论:(1)体育锻炼对P300影响较大,对认知功能的改善起到较好的作用.(2)相比于青年人,体育锻炼对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效果更加明显。(3)无论年龄或者运动方式,坚持七周以上的锻炼周期对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七周以下的锻炼周期。(4)无论采取体能类运动项目还是休闲体育类项目,对改善认知功能均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休闲类项目对潜伏期改善效果较好,在波幅上体能类项目的改善效果优于休闲类项目。  相似文献   

3.
采集了16名经验丰富的太极拳练习者上步、退步、侧步、蹬腿和中定5种典型的太极步中下肢股直肌、半腱半膜肌、腓肠肌和胫骨前肌的肌电信号(EMG).分析了肌肉的收缩幅度(Amplitude)、收缩强度(Integrated EMG)和收缩持续时间(Onset duuration).结果表明,不同太极动作肌肉振幅各不相同,肌肉收缩强度和持续时间也明显不同.统计学分析显示,5种典型动作肌肉收缩强度差异为:股直肌(F=229.9,P=0.00),半腱半膜肌(F=190.8,P=0.00),腓肠肌(F=263.5,P=0.00),胫骨前肌(F=235.6,P=0.00).肌肉收缩持续时间差异为:股直肌(F=519.3,P=0.00),半腱半膜肌(F=585.5,P=0.00),腓肠肌(F=844.5,P=0.00),胫骨前肌(F=868.1,P=0.00).研究认为,太极拳练习中下肢肌肉的离心、向心和等长收缩方式,结合不同的肌肉收缩负荷和肌肉收缩持续时间有助于提高肌肉的协调性、肌肉力量和肌肉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4.
永磁旋转磁场加快运动后血乳酸消除速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永磁旋转磁场对人体剧烈运动后恢复期血乳酸消除速度以及肌肉抗疲劳和无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4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分别完成3次Wingate无氧功率负荷试验,30min恢复期内分别在有磁(实验组)与无磁(对照组)干预条件下保持静态休息。检测恢复期血乳酸浓度、Wingate无氧功率和股外肌表面肌电平均功率频率下降率的恢复。结果: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磁处理和恢复时间对恢复期血乳酸浓度变化的主效应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磁处理因素F=8.34,P=0.005;恢复期时间因素F=16.05,P=0.000);t检验结果表明,恢复期实验组(0.40±0.10)和对照组(0.32±0.13)血乳酸消除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t=2.95,P=0.011);但两组受试者Wingate无氧功率测试的评价参数PP、MP和△P和恢复期30min后Wingate无氧功率试验过程中股外肌表面肌电平均功率频率下降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永磁旋转磁场能够明显加快剧烈运动后血乳酸消除速度,但对于以股外肌表面肌电平均功率频率下降斜率表示的肌肉抗疲劳能力以及以PP、MP和△P表示的机体无氧运动能力的恢复却无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调查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应激水平的基础上,视健美操为一种减缓应激水平,调节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拟探析:1.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应激水平状况。2.何种体育锻炼项目,多大运动量对大学生具有最佳心理健康效应。3.参加健美操锻炼的时间和次数对女大学生应激水平的影  相似文献   

6.
个人项目运动员自我设限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青  张力为 《体育科学》2008,28(1):22-26
自我设限是指个体针对可能到来的失败威胁事先设置障碍,为失败创造一个合理的借口,从而保护自我价值,维护自我形象.通过两项研究考察了个人项目运动员自我设限倾向和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一通过对来自不同运动水平和运动项目的187名运动员的调查研究发现,运动员自我设限倾向和整体自尊具有中等水平的负相关(r=-0.450,P<0.010),低自尊的运动员拥有更高的自我设限倾向;成就目标定向的主效应显著(F=3.104,P=0.028),高任务/低自我定向的运动员自我设限倾向低于采用其他目标定向方式的运动员,而其他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控制了自尊水平之后,运动水平不会对运动员的自我设限倾向产生影响(F=0.200,P=0.819).研究二以61名大学生运动员为被试,采用2×2组间实验设计,以自我设限倾向(高、低)和运动情境重要性(重要、不太重要)为自变量,自陈式自我设限行为为因变量,做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自我设限倾向的主效应显著,F(1,57)=19.381,P=0.000;情境因素的主效应不显著,F(1,57)=2.648,P=0.109;自我设限倾向和情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达到了边缘显著性水平,F(1,57)=3.184,P=0.076,交互作用不客忽视,有必要进一步讨论.高自我设限倾向的被试在重要情境中表现出更多的自陈式自我设限行为,而低自我设限倾向的被试在不同重要性的情境中表现几乎无差异.两个研究中所使用的量表均有可接受的信、效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社会支持的心理健康效应和身体锻炼功能的双重效应,以徐州市8所中学的学生为个案。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探讨身体锻炼对青少年心理应激的影响效应。结果身体锻炼与心理应激和负性事件呈负相关,与社会支持、正性事件和中性事件呈正相关;社会支持变量的出现,引起了身体锻炼对心理应激解释量和标准回归系数的降低;身体锻炼对社会支持和心理应激具有直接效应,社会支持既可以直接对心理应激起作用又可以间接起到中介变量作用。结论社会支持在青少年心理应激影响机制中充当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使用锻炼感觉量表 (EFI)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MHT)研究工具 ,通过实验比较的方法 ,旨在研究中、小学生参与不同项目锻炼的心理效应及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年龄、性别的中小学生参与不同项目锻炼的心理效应和运动愉快感存在差异。身体锻炼有助于调节学生身心矛盾 ,增强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应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是复杂的,机体往往因应激源的种类、刺激强度、持续时间、被测个体差异等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免疫应答.在应激状态下,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神经系统的异常变化是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主要中介.身体锻炼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干预手段,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降低心理应激反应.本研究试图采用免疫学、神经内分泌学手段,通过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探讨中等负荷身体锻炼应对心理应激的免疫学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应激条件下20名优秀射击射箭运动员和40名普通大学生心率及心率变异性的分析,探讨优秀射击、射箭运动员自主神经活动的特点.方法:实验采用电脑游戏作为应激诱发材料,在被试操作的同时记录心率和心率变异性指标.结果:1)主动应激条件优秀的射击射箭运动员的焦虑体验显著低于普通大学生.2)两组被试在三个阶段的HRP主效应显著[F(2,116)=59.986,P<0.01],LF主效应显著[F(2,116)=9.731,P<0.01],HF主效应显著[F(2,116)=4.462,P<0.05],LFnu主效应显著[F(2,1163.821,P<0.05]HFnu主效应不显著.3)组间比较HF在不同阶段有显著主效应[F(1,58)=7.902,P<0.01].组别与阶段之间在LF[F(2,116)=4.884,P<0.05]和HF[F(2,116)=5.032,P<0.05]有显著交互作用.4)x2检验表明,预期阶段共同激活模式在两组被试中分布存在显著差异(x2=4.051,df=1,P=0.044);应对阶段共同激活模式在两组被试中分布存在显著差异(x2=5.714,df=1,P=0.017).结论:优秀的射击射箭运动员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兴奋的强度和时间跨度上高于普通大学生,尤其副交感神经的调节功能更加强大;无论在预期和应对阶段运动员都以共同激活模式为主,相较于普通大学生,他们心率增加的幅度更小,单位时间内增加的坡度更平缓,活动也更稳定.  相似文献   

11.
以阶段变化理论模型(TTM)为基础,采用类试验研究法对随机抽取的4~6年级34名肥胖小学生为试验对象,对其自我效能、自尊水平及BMI 值运用变化阶段量表、自我效能量表、自尊量表进行基线调查与评估(T0)并依据此结果实施基于体育锻炼的TTM模型干预,并在指导干预后的第1 个月(T1)、第3个月(T3)及第6个月(T6)测量试验对象的自我效能、自尊及BMI值。结果:肥胖小学生从T0~T6时间点的自我效能及自尊在不断增加; 自我效能除T1与T0相比不具统计学意义,其余时间点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自尊水平仅在T6与T0、T6与T1相比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对象随着锻炼行为不同阶段的向前推进,其自我效能及自尊水平逐渐提升,且不同阶段多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时间点和不同阶 段的BMI值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体育锻炼的TTM较长时间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肥胖儿童的自我效能及自尊水平,强化 其锻炼动机,使其控制体重和心理健康朝向良心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验比较的方法,使用锻炼感觉量表(EFI),研究中、小学生参与不同强度锻炼的心理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小学生适宜参与中、小强度锻炼,且性别差异不大;中学生参与大、中强度锻炼更能取得较大的锻炼心理效应和获得更大的运动愉快感,且男生相对于女生更喜爱参与大强度锻炼.研究指出:就大众健身锻炼而言,不同年龄、性别的个体,为了取得较大的锻炼心理效应和获得更强的运动愉快感,应合理安排与选择运动强度,中等强度是大众健身锻炼较适宜的锻炼强度.  相似文献   

13.
陈艳  万忠伟 《安徽体育科技》2013,34(1):82-84,91
目的:了解岳阳市城乡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对比情况,制定相应的中学生健康政策,为岳阳市城乡中学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分别抽取岳阳市5所中学31个班级约1860名学生进行无名问卷调查。危害中学生健康的危险行为主要为伤害、吸烟、饮酒、网络成瘾、不良膳食行为、缺乏体育锻炼。结果显示:岳阳市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城市和农村在不良饮食行为(X2=34.21);意外伤害行为(交通违规行为X2=8.85;不安全游泳行为X2=6.64);物质成瘾行为(吸烟、饮酒X2=16.74);精神成瘾行为(X2=31.43)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应针对城乡不同人文环境,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促进城乡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干预效果,为学校及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开展运动与健康教育提供借鉴.方法:以选修健康教育课的大学生作为教学实验组,随机选取未参加本课程学习的教学班作为对照组,运用课堂教学、个别咨询和制订运动处方对实验组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进行干预,干预前后通过问卷调查评估其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报告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男生有规律地参加体育锻炼和参加课外锻炼≥3次/周的人数增加明显,大学女生体育锻炼时间>30min/次和每次锻炼中等强度以上的行为较干预前均有极大改善.干预后,实验组每月体育健身消费在201-300元之间的大学生,其消费水平由干预前的9.4%上升到24.6%,比对照组高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99,P<0.05).68.8%的实验组大学生自己能够应急处理运动损伤,比对照组高26.8%.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提高其体育健身消费水平及常见运动损伤的急救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岳阳市城乡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对比情况,制定相应的中学生健康政策,为岳阳市城乡中学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分别抽取岳阳市5所中学31个班级约1860名学生进行无名问卷调查。危害中学生健康的危险行为主要为伤害、吸烟、饮酒、网络成瘾、不良膳食行为、缺乏体育锻炼。结果显示:岳阳市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城市和农村在不良饮食行为(X2=34.21);意外伤害行为(交通违规行为X2=8.85、不安全游泳行为X2=6.64);物质成瘾行为(吸烟、饮酒X2=16.74);精神成瘾行为(X2=31.43)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针对城乡不同人文环境,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促进城乡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健美操对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应激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应用《生活事件自评量表》对多所普通高校的女大学生进行测查,对女大学生应激水平与体育锻炼运动项目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健美操锻炼能有效地降低心理应激水平。(2)有较高比例的女大学生对于“就业压力”,“受人歧视”,“亲人亡故”等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3)每周参加健美操锻炼的次数与心理健康调节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实验采用北京博达电子公司生产的DDX-200型电脑多功能心理生理能力测试康复仪,以不同程度,项目的身体锻炼为干预手段,对如何通过身体锻炼提高大学生认知心理健康水平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锻炼处方对男大学生的认知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房蕊 《安徽体育科技》2007,28(5):38-40,46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627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对女大学生而言,不同的锻炼项目不会直接影响锻炼者的自尊(长期心理效益),但不同的锻炼项目会直接影响锻炼者的单次情绪体验(短期心理效益),在单次情绪体验中疲劳、烦恼的产生显著偏低;不同的锻炼时间带不会直接影响锻炼者的心理效益,但它通过与项目的交互效应来影响锻炼者的自尊(长期心理效益),因此,确定合适的时间带对于能否最终获取长期心理效益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锻炼行为阶段变化与变化过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跨理论模型为理论基础,探究锻炼阶段变化和变化过程的特点和关系,为青少年锻炼促进干预提供手段和思路。按人口统计学抽样要求,采用锻炼阶段变化和锻炼变化过程量表对899名中学生进行测查。多元方差分析、判别分析和logistic回归等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锻炼水平有着明显的阶段特点,多数学生锻炼不足;变化过程因素存在显著的锻炼阶段特征;相邻锻炼阶段转变过程中,不同的变化过程因素预测不同锻炼阶段的转变。研究建议应根据青少年锻炼阶段采用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关系,提高大学生应对心理应激的能力。通过教学实验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进行12周体育锻炼干预实验。研究结果:无论是体育锻炼的频率、持续时间、锻炼项目、锻炼强度,还是这些变量的交互作用均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大学生选择更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