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以交互作用理论为基础,并结合健康信念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采用锻炼行为交互作用、体质健康信念、自我效能、业余时间体育锻炼5个量表对878名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试图构建青少年锻炼行为促进模型,并给出科学的干预策略。结果表明:(1)青少年锻炼行为受到学校体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3个外因潜在变量和体育教学、学校保障、制度安排、运动认知、家长影响、家庭支持、生活方式、社区体育、体育文化和社会舆论10个内因潜在变量的影响;(2)学校体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自我效能、体质健康信念均对青少年锻炼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进一步比较得知,学校体育的预测能力最强;(3)学校体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对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影响作用不仅具有直接效应,还可以通过体质健康信念和体质健康信念×自我效能产生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量大于直接效应量;(4)对青少年锻炼行为进行干预,从宏观角度,应以社会环境为基础层,家庭教育为发展层,学校体育为创新层进行系统干预;从微观角度,应重视和强化青少年体质健康信念和自我效能教育。  相似文献   

2.
以282名企事业单位员工为测试对象,探讨不同锻炼目标对身体自我效能的影响,以及锻炼的心理需要满足在这种影响中的作用.结果发现:锻炼所追求的相对内部目标对身体自我效能、对心理需要满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心理需要满足部分中介作用于身体自我效能,即一方面直接影响身体自我效能,另一方面通过心理需要满足间接影响身体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认同理论为依据,以身体活动自我定义模型(PASDM)为基础,考察我国初中生锻炼自我定义过程。方法:通过借鉴国外相关量表和 对16位初中生的深度访谈,编制PASDM中各因素的初始问卷;通过对299位初中生(男139人,女160人,年龄(13.01±0.85)岁)的回答进行探索性因 素分析和信度分析,检验各初始问卷的信效度;通过对311位初中生(男144人,女167人,年龄(13.06±0.88)岁)的回答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考察锻 炼自我定义过程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锻炼自我定义过程假设模型的拟合优度可以接受,可以解释锻炼自我定义52%的方差;在由运动乐趣启 动的链式认知推理模式中,知觉到的运动承诺和知觉到的运动能力对自我定义有直接的预测效应,且两者对自我定义的预测作用非常接近,均达到 中等水平;运动乐趣、知觉到的想去运动和知觉到的运动努力对自我定义有间接的预测作用。结论:PASDM-2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用于解释我国初 中生的锻炼自我定义过程;我国初中生锻炼自我定义过程与西方跑步运动、自行车运动自我定义过程比较,共性与差异并存。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锻炼意向和锻炼行为的关系:中介式调节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青少年锻炼行为与锻炼意向、锻炼计划、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锻炼意向能正向预测青少年的锻炼行为,自我效能在锻炼意向与锻炼行为关系中发挥调节和中介作用;锻炼计划在锻炼意向与锻炼行为关系及在自我效能与锻炼行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调节效应的中介机制表明:锻炼意向对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影响有中介式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5.
基于当前大学生总体体质健康不容乐观的态势,提出了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应注意提高学生锻炼坚持性的问题,以及提高锻炼自我效能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锻炼坚持性的观点,并结合自我效能理论的原理对提升学生锻炼自我效能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锻炼行为激发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锻炼心理学领域内与健康有关的锻炼行为理论和模型(健康信念模型,保护动机模型,合理行为模型,计划行为模型,自我决定模型,社会认知模型,自我效能模型和跨理论模型)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锻炼行为激发机制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环境、自我效能感与中学生锻炼态度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社会认知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考察环境与中学生锻炼态度的关系。采用量表法对1 200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中学生身体锻炼态度男生优于女生,初中生优于高中生。(2)自我效能感是预测中学生身体锻炼行为态度、行为控制感及行为意向的重要因子,环境因素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对身体锻炼的行为态度、行为控制感及行为意向产生影响。(3)学校环境通过自我效能感对中学生锻炼态度影响效应小于社区环境和家庭环境,社区环境通过自我效能感对中学生锻炼态度影响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8.
王红艳 《体育科技》2010,31(4):110-113,124
根据自我效能的概念对锻炼自我效能进行理论界定,分析总结锻炼自我效能与锻炼行为的关系,指出对锻炼自我效能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肥胖人群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身体锻炼对肥胖人群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良好效益。在肥胖的防治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肥胖人群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身体锻炼在这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从体重自我污名的双重属性出发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体重自我污名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双刃剑影响及边界条件。方法:采用体重自我污名问卷、亲友锻炼鼓励问卷、锻炼价值认知量表、消极锻炼情绪量表和体育锻炼等级量表,对3 406名青少年进行测量,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体重自我污名通过锻炼价值认知、消极锻炼情绪以及二者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2)亲友锻炼鼓励正向调节锻炼价值认知在体重自我污名与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3)亲友锻炼鼓励负向调节消极锻炼情绪在体重自我污名与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4)亲友锻炼鼓励正向调节锻炼价值认知和消极锻炼情绪在体重自我污名与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结论:体重自我污名显著促进锻炼价值认知的增强和消极锻炼情绪的削弱,进而驱动青少年的体育锻炼行为,亲友锻炼鼓励在上述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为有效应对体重自我污名的双刃剑影响,应在巧妙运用体重自我污名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促进作用的同时,积极应对和防范体重自我污名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主要采用修订的"蒙汉"双语文字的《蒙古族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运用跨理论模型对蒙古族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进行了研究,对内蒙古自治区1 000名蒙古族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改变进行了实测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族大学生锻炼行为有阶段性的特点,基本呈"橄榄球"型的分布特点。在体育锻炼行为上,自我释放和自我管理与5个变化阶段高度相关,意识控制因素与后3个变化阶段高度相关,并在准备阶段出现了影响因素重叠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使用锻炼感觉量表 (EFI)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MHT)研究工具 ,通过实验比较的方法 ,旨在研究中、小学生参与不同项目锻炼的心理效应及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年龄、性别的中小学生参与不同项目锻炼的心理效应和运动愉快感存在差异。身体锻炼有助于调节学生身心矛盾 ,增强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运动处方与锻炼的心理效应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身体锻炼能够调节情绪,增强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它的心理效应受运动处方的影响。本文探讨了运动处方的4大要素与身体锻炼心理效应的关系,指出了将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运动愉快感与锻炼的心理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动愉快感是与锻炼心理效应有关的非常重要的变量和因素。探讨了运动愉快感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影响运动愉快感产生的因素和运动愉快感的研究工具,并指出了将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心理量表测定、数据统计等方法,对温州高校287名大学生(男148人,女139人)运动愉快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有72.13%的大学生体验到运动愉快感,这部分大学生中大多是2人或2人以上进行体育锻炼的,而且他们的运动量明显大于无运动愉快感的大学生以及他们的心境状态和心理健康明显优于无运动愉快感的大学生。进一步分析有关运动愉快感产生的原因、影响运动愉快感的主要因素和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高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了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萍  张亚莉 《体育科技》2010,31(1):22-25,4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桂林市四所高校大学生的健美操健身消费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桂林市高校大学生参与健美操锻炼的人数较多,但健身消费的意识薄弱,消费水平还处于低消费阶段,消费内容和结构都比较单一。而桂林市高校大学生健美操健身消费则主要存在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供给未能满足大众层次的消费要求、消费经济效益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The current study utilized exercise self-efficacy ratings from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o assess the factor structure of the Self-Efficacy to Regulate Exercise Scale (Bandura, 1997, 2006). An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 759) indicated a two-factor model solution and three separate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es (= 1,798) supported this assertion. However, a bifactor analysis simultaneously estimating factor loadings on a general factor and two subfactors (Emotional Issues and External Influences) indicated that the Self-Efficacy to Regulate Exercise Scale is best interpreted using the general factor and subfactors together. Additionally,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 2,294) relating exercise self-efficacy and completed exercise support the assertion that a bifactor model provides the most accurate information. This study is the first to assess the factor structure of the Self-Efficacy to Regulate Exercise Scale using common factor analysis and bifactor techniques and provides evidence for the use of general factor and subfactors.  相似文献   

18.
民间传统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心境状态量表(POMS)等研究工具,通过实验比较的方法,旨在研究民间传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参与民间传统体育锻炼有利于增进心理健康,改善心境状态。民间传统体育能够作为体育教学的教材。  相似文献   

19.
身体锻炼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和未来方向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身体锻炼心理学是一个很新的研究领域,本文回顾了近十年来国外这个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具体讨论了身体锻炼心理学的定义,影响身体锻炼行为的心理因素,身体锻炼期间的心理过程,身体锻炼的心理效应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等5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