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有一所小学规定:该校4300多名学生每周一到周四都不用背书包回家,书包统一留在班级保管。据了解,学校这一做法的初衷是想从“作业改革”上来探讨学生的“减负增效”。据校长说“,不背书包”是学校一次教学方式的改革。学生的“减负”问题,确实有必要好好探讨。从作业改革的角度来考虑“减负”问题,也算是一个重要的突破点。学生“不背书包”,不等于教师不布置作业,而是要布置有实效的作业,提高作业的效率。学生的“包袱”问题,绝不仅仅是“背不背书包”这么简单。既是学生,总得背个书包才像样,才像个读书人的样子。但是,小小年纪却又背个格…  相似文献   

2.
2000年1月7日教育部“减负”电视会议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明确要求小学低年级不得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那么,不给低年级学生留家庭作业,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业成绩吗?我校一年级两个班学生的一个学期不背书包上学的实验结果,足可以回答这个问题。针对学生书包过重,课外作业量过大这一问题,我们产生了这样的假想:如果学生放学不把书包背回家里,即使教师留下作业也无法实现,家长也难以自留作业,这就从源头上根除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生把书包留在学校,使得他们上学、下学不再去背那沉重(5公斤多)的书包,既减轻了课业负担,又卸下了负重压力,使…  相似文献   

3.
前两年隔壁孩子的家长还在感叹学生的“书包越背越重、眼镜越戴越厚”,然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减负”文件的颁布,他又开始唠叨:下课以后干什么呢?真正“减负”以后,学生在课后干什么就成了一个倍受瞩目的话题,一件刻不  相似文献   

4.
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已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热门话题。“减负”给学校带来了巨大压力,使学生家长产生诸多担忧,社会各界人士也产生了不少疑团。要消除目前教师、家长及社会各界在对待“减负”工作认识上的误解,必须正确处理好“减负”这一系统工程内部的十个关系。 1、要正确认识处理好“减负”与负担之间的关系。所谓“减负”,就是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压力,而不是减掉中小学生所有的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全国教育“减负”的大背景下,在许多学校里,学生课业负担的确有所减少,但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负担过重的现象。因此,减负不仅要减“有形的”不合理的学业负担,而且还要减掉“无形的”过重的心理负担。 一、当前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的原因 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过重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教育者对减负的认识不一致,影响减负的实效性。由于受传统的人才观、质量观的影响,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家长对减负问题认识不统一,造成所施加的教育影响不统一,出现了多重矛盾。   1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之间的矛…  相似文献   

6.
电子教材能够有效推进"减负",而且它不仅能减学生的"负",还能减教师和家长的"负". 首先,电子教材能给学生的双肩减负.众所周知,书包已经成为中小学生不能承受的重负,如果能把学生书包里的教材、作业、课内外读物、字典等学习材料全部数字化,整合在一个轻便的移动终端中,学生的书包就实现了彻底"瘦身",学生减掉了双肩的重负,从此可以轻装上学了.  相似文献   

7.
“减负”是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并不是说减掉学生所有的课业负担,在实际工作中,要正确处理三个关系,以防“减负”走向极端。  相似文献   

8.
新春伊始,三湘大地唱响了一支嘹亮的“减负”之歌。本刊记者们从七个市采访得来的信息,令人欣喜不已:“减负”,这个喊了多年的口号如今终于落下了根,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我们向在一线身体力行的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意!现在的问题是要正确理解“减负”,防止把“减负”的歌唱走调。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需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减负”与力。强教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有人认为,既然是“减负”,就可以放松教育管理,就可以不要教学质量了,这是非常错误的。“减负”是要减掉那些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  相似文献   

9.
20 0 0年 1月 7日 ,教育部发出了《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减负”)之后 ,全国积极开展了“减负”工作。在“减负”的落实过程中 ,又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拟就“减负”的认识和实施谈谈自己的看法 ,以期对解决“减负”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正确认识“减负”科学的指导思想是正确行动的前提条件。“减负”要实现其目的 ,真正起到推进素质教育的作用 ,首先必须有全面而正确的思想认识。(一 )学生负担的构成学生的负担主要有三种 :第一是心理负担 ,主要来自家长和教师两个方面 ,这种负担是由于家长和教师对学…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治理乱收费工作中,学校特别是中小学的收费问题一直成为社会一个聚集的热点。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理学校“三乱”的同时,一些地方和部门认为学生保险增加了学生家长负担,将其作为为家长和农民减负的一项内容,采取严厉措施减掉。甚至有的地方还将“学生平安保险”划为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的“三乱”行为,予以取缔和制止。这一做法目前已直接导致了学生保险业务的大幅度滑坡,承保面迅速缩小。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做法造成了大量学生脱保,在各种不安全因素对中小学在校学  相似文献   

11.
国家教育部发出“减负”通知后,时间已过半年多,家长们都在想些什么?家庭和社会应该为孩子们做些什么?本刊记者带着这一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采访了家庭教育知名专家关鸿羽教授。记者:在教育部发出“减负”通知以前,不少家长抱怨学生学习时间太长、作业太多、书包太重。教育部发出“减负”通知以后,不少家长又反其道  相似文献   

12.
《人民日报》的一则消息称:2007年9月15日,重庆永川市城区一位家长每天接孩子,替孩子背沉重的书包,孩子书包里除了课本、作业本以外,还有许多老师推荐的教学辅导书和课外读物,足有七八斤重。没办法,家长只好替孩子背书包,成了名副其实的“书童”。2007年10月26日,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颁布局长“一号令”,要求全区小学、初中学生书包重量限制在学生体重的10%以内,并明确规定,如果查到学生书包严重超重的现象,区教育局将追究校长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生“苦役”何时了有人计算过,我国大中城市的小学生一年级背的书包有3公斤重,初中一年级的书包重9公斤。造成学生课业负担如此沉重的原因是什么呢?父母“望子成龙”。家长爱得越深,学生负担越重。为了让孩子在升学竞争中万无一失,有的家长同时为孩子请了好几...  相似文献   

14.
《湖北教育》2011,(12):19-19
上学的路上,家长帮孩子背书包的现象司空见惯。家长背书包并非因为书包太重,而是为了“爱”孩子。在生活当中,家长如此“爱”孩子的事情远不止这一件。  相似文献   

15.
当前,许多学校对“减负”动真格,“减负”措施陆续出台。“分数’、“名次”、“升学率”这三个套在教师身上多年的“枷锁”被卸去,一些教师如释重负,存在可以端一口气,轻松一下的心态。这种心态的出现,既有它必然的一面,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些教师对素质教育还缺乏正确的理解和深层次的思考。“减负”只是减掉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并不是将必要的课堂、家庭作业也减掉,代以统一在课堂集体辅导了事;并不是将对差生和优秀生必要的课内外辅导、练习也减掉,从而体现不出冈材施教的原则;也不是将必要的单元测试、智能训练也减掉…  相似文献   

16.
综合辩证论“减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的学业负担包括课业负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负担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其核心是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目前,在“减负”问题上,存在着“减负”就是没有学习负担;“减负”就是教师轻松,甚至意味着教育教学质量下降;“减负”就是不要考试;“减负”与家长无关等误区。科学“减负”,应坚持“标本要兼治,软硬一起上、减加一齐做、内外共同抓”的原则,使“减负”工作真正见到实效。  相似文献   

17.
减负提质 措施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真正做到“减负“不“减质”、“减负”不“减责” ,全面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这是当今教育的热门话题 ,我们的做法是 :  一、提高认识 ,真正认识“减负”内涵。  “减负”是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的需要 ,减掉那些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不堪忍受的学习重负和心理压力。减负绝不是降低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的精神实质 ,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真正做到“减负”不“减质”、“减负”不“减责”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李兵 《教书育人》2001,(15):14-15
“减负”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加强多方面的管理,抓好每一个具体的环节。“减负”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对实践中多方面的问题加以认真研究解决,这样才能促进“减负”的真正落实,才能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笔者认为,在“减负”的过程中应当研究解决好四个具体问题。一、学生家庭作业问题“减负”之后还应不应该布置家庭作业,布置什么样的家庭作业,布置多长时间的家庭作业,对此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和社会都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这首先应该弄清楚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减负”不是不布置家庭…  相似文献   

19.
减负已喊了多年 ,但成绩不显著。关键的问题是“减”不到点子上去。上学不背书包 ,不留家庭作业 ,不搞统考 ,不排名次 ,都是减负的有效措施 ,但如果对减负理解至此 ,未免太简单化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不单是削减教学课时 ,减少课后作业量 ,更重要的还是减少硬性划一的学习任务和由此而引起的学生恐惧、疑虑等过重的心理负担。真正把那些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简单重复、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东西减下去 ,把各种强化“应试教育”的考试减下去。否则 ,如果学生对学校开设的课程根本不感兴趣 ,厌恶听课 ,视上学为危途 ,即使课程再少 ,学生仍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治理。一、齐抓共管,力争“减负”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也阻碍了素质教育的落袄。“减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号角,也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动员令。目前“减负”环境仍不宽松。例如,小学课程多,学生自习时间少,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时间少;教材内容多,难度大,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减负”缺少应有的社会环境,校外教育场所少,家长对“减负”认识不足、因此,“减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