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一生共创作了十二部歌剧,《图兰朵》这部歌剧讲述的是外国人脑海中古代中国的故事,这也是他这一生的最后一部歌剧。《主人,您听我说》是剧中较为精彩的一首女高音咏叹调,讲述的是女仆柳儿为了表明对王子的真心,宁可以牺牲生命来保护心爱的人。本文从歌曲的创作背景、艺术分析等两个方面对该首咏叹调进行解读,也加入了一些自己在演唱这首咏叹调时的感悟,目的是更好的分析和体会这首优秀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中国歌剧是在继承中国传统戏曲和民间音乐的诸多艺术特征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古典音乐、古典歌剧和古典戏剧的优秀音乐成果,不断融会发展,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新型中国歌剧。歌剧创作在不断的探索中得到发展,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尤其是歌剧中优秀的女高音咏叹调唱段更是脍炙人口、久唱不衰。当年那种"人人争唱洪湖水、处处都闻红梅赞"的盛况至今还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底。女高音咏叹调在歌剧创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一、西洋歌剧咏叹调的基本意义和基本分类咏叹调是歌剧中重要角色的独唱曲.是人们欣赏歌剧音乐的核心部分,是展现人物内心独自或交流、倾诉感情的重要创作手法。咏叹调承担着抒发和刻画人物内心感情的深刻作用.其高超的声音技巧和歌唱家美好的音质.能够激起观众特殊的审美享受.因此歌剧咏叹调在歌剧中起着令人瞩目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歌剧是声乐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对歌剧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歌剧《魔笛》是莫扎特的代表作之一。《复仇的痛苦》是这部歌剧中最有名的女高音咏叹调。本文对这首咏叹调进行了分析对作品的人物、表演以及音乐特点进行了研究,论证了莫扎特与众不同的创作特点和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5.
歌剧《女人心》是古典主义大师莫扎特创作的一部两幕作品,咏叹调《坚如磐石》则是在他生命后期创作的这部歌剧中的经典部分。在这部具有浓郁的喜歌剧风格作品中,《坚如磐石》不仅成为古典主义歌剧中的咏叹调精品,也让歌剧《女人心》也成为喜歌剧的典范。本文主要从这部意大利喜歌剧咏叹调中的结构、调性布局、音乐素材层面出发,探索《心如磐石》的演唱特点。  相似文献   

6.
莫扎特作为著名的音乐大师,他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界的典范。对于他的音乐才华我们可以从他所创作的歌剧作品中得到印证。从他所创作的众多音乐歌剧中,不难看出他对于歌剧音乐形象的塑造以及人物心理的刻画是非常重视的,而这方面表演上最有力的女高音咏叹调,这种演唱法可以更为贴切丰富的表达出歌剧人物的形象和性格。据此本文就以莫扎特个歌剧作品为切入点,对女高音咏叹调的音乐特点以及演唱风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威尔第是19世纪意大利歌剧重塑辉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也是西欧歌剧史上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享有"歌剧泰斗"的盛誉。《弄臣》的男主角Rigoletto的人物塑造和音乐创作完美体现了威尔第歌剧创作的风格和魅力,尤其是著名的咏叹调《Cortigiani vil razza dannata》,淋漓尽致的展现了黎戈莱托复杂矛盾的双重性格。本文主要从歌剧背景、威尔第男中音角色特点、咏叹调音乐分析三方面探讨该咏叹调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歌剧是一种以声乐为主,包含了器乐、舞蹈、文学、美学等方面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在一部歌剧中,演唱,尤其是咏叹调的演唱十分重要,所以对歌剧中咏叹调的研究,是歌剧研究的重要部分。《晴朗的一天》是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普契尼创作的歌剧《蝴蝶夫人》中的一首经典女高音咏叹调,是众多女高音必唱曲目之一。本文对《晴朗的一天》研究的现状进行综合的分析和概括。  相似文献   

9.
在莫扎特创作的音乐中,几乎涉及了所有的音乐体裁,然而,其作品涉及的主要体裁形式就是歌剧,他的许多歌剧至今仍在歌剧舞台中占据重要位置,且佳作之多,流传之广令人称奇。这位音乐史上的巨匠,不仅创作的歌剧久演不衰,且剧中许多咏叹调曲目,被列为声乐艺术教学的重点学习曲目,本文简要剖析了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伯爵夫人的咏叹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对普契尼的生平、艺术特点及歌剧《图兰朵》中女主人公"柳儿"的咏叹调《你那颗冰冷的心》做了介绍,笔者试图在理解掌握普契尼歌剧的创作思路及风格后,对该唱段的演唱处理进行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普契尼是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作曲家,其创作的歌剧是世界各大歌剧院竟相上演的主要剧目,歌剧中的很多咏叹调已经成为声乐比赛和声乐教学的必选曲目。文章从普契尼歌剧中的人物形象入手选择了其最具影响力的歌剧中的经典咏叹调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达到促进声乐学习效率和提高演唱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你那颗冰冷的心》是普契尼的歌剧《图朵兰》里面的一首咏叹调,本文将根据普契尼生平的创作特点,从故事背景、角色性格和音乐结构方面探究这首咏叹调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3.
王振宇 《考试周刊》2011,(38):41-42
《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这三部作品是威尔第创作中期的三部杰作,也是最能体现其歌剧风格的作品。本文通过对其当中咏叹调的分析来探讨威尔第在这三部作品中咏叹调的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歌剧《夏莫尼的琳达》中咏叹调《这心灵的光》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分析咏叹调的音乐特征及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来揭示这一唱段的深层含义,并结合本人自身演唱实践经验进行演唱探究,为歌剧作品演唱的二度创作与教学的探索提供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15.
德国作曲家格鲁克在西方音乐史上因其对歌剧的改革而闻名于世。18世纪中下叶,歌剧在诞生了百年之后沦为取悦欧洲封建贵族生活的装饰品,尤其是意大利正歌剧,内容与形式日趋僵化,陷入一种夸张造作的陋俗。贵族们对阉人歌手的崇尚到了趋之若鹜的境地,逼迫作曲家为了迎合某位歌手炫技的需要而创作大量与剧情无关的咏叹调。早年在意大利因创作正歌剧而成功的格鲁克,深受当时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对正歌剧中的弊端进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经他改革后的歌剧咏叹调,无论是从形式、内容还是载体都体现出"力图使音乐为诗歌服务"和追求"质朴、自然"的风格。本文以他歌剧改革的代表作《奥菲欧与优丽狄茜》中的著名咏叹调《世上没有优丽狄茜》为例,分析了他咏叹调的形式美学特征、内容美学特征和载体美学特征,从而归纳出其综合美学特征,并在此基础之上探究了格鲁克歌剧咏叹调美学特征的成因、影响与意义。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丰富的情感是音乐表现的基础,西洋歌剧咏叹调正式通过歌者的演唱及其表演将音乐呈现给观众,在歌剧的旋律、和声以及节奏等因素的基础上,歌者把角色内心的情感内容传达给听众。在西洋歌剧咏叹调中,作曲家充分挖掘人声歌唱的潜能,以展示人物丰富深刻的内心世界,西洋歌剧咏叹调要求相当程度的歌唱技巧。西洋歌剧咏叹调无时无刻不展现音乐的美,它创作出的美愉悦我们的生活,陶冶我们的情操,还可以净化欣赏着的心灵。  相似文献   

17.
《魔笛》是莫扎特运用他一生在创作实践中所积累的全部声乐、器乐作曲技巧谱写的最后一部也是最伟大的一部歌剧。他以其不倦的努力和探寻,创造性地借鉴了意大利正歌剧和喜歌剧各种类型的咏叹调形式来丰富了德国的民族歌唱剧体裁,为以后的德国浪漫主义大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将对莫扎特在创作《魔笛》中所体现的民族性、哲理性、戏剧性、人物个性及对各歌剧体裁创造性运用加以简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莫扎特全名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他是"音乐神童",也是十八世纪古典音乐的创始人之一。莫扎特创作了大量作品,在他的音乐生涯中,除了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之外,歌剧也是他创作的重点之一。莫扎特一生创作了22部歌剧,因为其独特的创作天赋和歌剧的优秀质量,他也被誉为"欧洲歌剧史上的四大巨子之一"。莫扎特的音乐剧一直都倍受喜爱,他认为歌剧中最重要的是音乐,因此其歌剧有独特的音乐特点。据此,本文在简要介绍莫扎特生平以及其作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通过《唐璜》对其音乐创作手法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笔者的工作经历,浅显介绍了《唐璜》中女高音咏叹调演唱技巧的个人体会。希望对莫扎特音乐特点研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9.
《风萧瑟》是歌剧《伤逝》"秋"场中的一首女高音咏叹调,描述女主人公子君与涓生的爱情出现裂痕时的故事情节。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咏叹调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优势。对《风萧瑟》这首咏叹调进行研究,探索其创作背景、编曲方式、演唱方式等,分析咏叹调这种技法在歌曲中的特色及运用特征,并以此为基础,研究歌剧在我国的发展及艺术特征,为音乐爱好者提高歌剧欣赏水平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咏叹调《主人,请听我说》选自歌剧《图兰朵》是剧中侍女柳儿所唱,乐段把柳儿柔弱、深情、无奈的内心表现地淋漓尽致。本文从普契尼的创作特点、歌剧《图兰朵》的创作背景风格等方面为基础,重点分析柳儿的人物特征、曲式特征、音乐风格和二度创作,结合笔者本人的学习经历和舞台实践,对这一乐段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