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描述上海市20~59岁成年人体脂率(BF%)、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等形态指标人群分布特征,探讨BF%、BMI、WC的异同点。方法:基于2020年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上海市20~59岁成年人数据库,纳入26 826名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组成年人BF%、BMI、WC特征以及相关人群分布。结论:上海市成年男性WC随年龄增长而增大,成年女性BF%和WC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以BF%、BMI、WC 3个指标评判上海市20~59岁成年人超重与肥胖情况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上海市成年男性以WC为标准检出肥胖率最高,以BF%为标准检出超正常标准率最高;上海市成年女性以BF%为标准检出超正常标准率及肥胖率最高。BMI与BF%相结合,或与WC相结合,可以反映身体脂肪含量及比例,以及脂肪分布。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人体测量学、生物电阻抗法对运动训练专业105名大学生进行体成分测量并探讨体脂含量和不同身体指数对运动员营养状况评价的相关性与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不同身体指数对运动员营养状况的判别结果不尽相同;BF%与各指数的相关性依次是:腰臀比〉肥胖度〉劳雷尔指数〉BMI〉克托莱指数。腰臀比、肥胖度、劳雷尔指数对运动员营养状况评判方面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建议:在不具备体成分分析仪的情况下,可选用腰臀比、肥胖度、劳雷尔指数替代BF%、BMI指标,在应用时要注意特殊身材个体的处理,不宜使用克托莱指数判别运动员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结合健康教育对隐形肥胖大学女生体成分的影响。方法在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三年级女生中,采用自愿、知情的原则征集180名志愿者,利用In Body-520人体成分仪筛选出40名隐形肥胖者,进行18周的有氧运动和健康教育干预,在第6、12、18周利用BIA法进行体成分测量,与干预前进行比较。结果在180名大学女生中,隐形肥胖者40名,占总人数的22.22%,占体脂率(BF%)≥30%人数的78.43%;中心性肥胖者(WHR>0.8)48名,占总人数的26.67%。经过18周的有氧运动和健康教育干预后,完成实验的40名女大学生BF%和WHR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体重指数(BMI)和肥胖度虽有降低但不明显。结论对于肥胖的判断,BF%较BMI更具科学性,隐形肥胖对女性健康更具危害性;18周的有氧运动和健康教育干预可减少大学女生的BF%和腰臀比,改善身体形态。  相似文献   

4.
将40名老年女性随机分成太极组和快走组,分别进行16周,5次/周,1小时/次的太极拳和快走锻炼,使用韩国Inbody-3.0身体成分分析仪在锻炼前、后进行测试,选取体重、WHR(腰臀比)、BMI(身体质量指数)、脂肪质量、体脂百分比、肌肉重量、瘦体重7个指标进行描述统计.结果显示:太极拳组在体重、BMI、脂肪质量、体脂百分比、肌肉重量和瘦体重指标中锻炼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WHR指标锻炼前后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快走组在体重、BMI、WHR和脂肪质量指标锻炼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体脂百分比、肌肉重量和瘦体重指标锻炼前后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16周的太极拳和快走锻炼均可以有效的减少体脂,降低体重;但太极拳锻炼可以更有效的增加肌肉重量和瘦体重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12周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模式的搏击操运动与同等剂量的中等强度持续训练(MICT)模式的跑步运动对肥胖男大学生身体成分影响的比较分析,评价搏击操运动作为一种HIIT模式对肥胖男大学生身体成分影响的有效性。【方法】以30名肥胖男大学生为实验对象,以体重为匹配变量分为2组,MICT组和HIIT组,进行12周的运动干预。MICT组每周进行6天,每天32min跑步运动,运动强度为60-75%HRpeak。HIIT组每周进行6天,每天4次4min的搏击操运动,间歇期为2min的完全休息,每天运动时间为16min。运动强度为85-95%HRpeak。研究指标包括体重、BMI、WHR,脂肪质量、FMI、BF%、肌肉质量和LMI。【结果】(1)与干预前相比,MICT组和HIIT组肥胖男大学生干预后体重(p<0.01,p<0.01)、BMI(p<0.01,p<0.01)、WHR(p<0.01,p<0.01)、脂肪质量(p<0.01,p<0.01)、BF%(p<0.01,p<0.01)、FMI(p<0.01,p<0....  相似文献   

6.
身高标准体重指标与大学生身体成分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身高标准体重指标与身体成分的关系,以220名普通大学生(男女各110名)为实验对象,通过测量其身高、体重与身体成分,结果发现身高标准体重指标与身体成分之间相关性极低(P〉0.05),而体重指数(BMI)、体脂百分比和腰臀比(WHR)与身体成分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1)《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身高标准体重指标不能客观有效地评价身体成分;(2)建议在《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评价身体成分的指标宜选体脂百分比、BMI和WHR,首选为体脂百分比。  相似文献   

7.
《湖北体育科技》2015,(8):704-708
目的:以中北大学不同运动专项的男大学生运动员为主要研究对象,测量其身体成分、体型判定、腹部脂肪、双臂、双腿、躯体瘦体重及脂肪的分布,探讨每个运动项目的某些规律性特征,对科学选取优秀运动员和提高运动成绩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韩国人体组成分析仪ioi353为研究对象的身体成分进行测试。研究发现:中北大学运动训练专业BF%由高到低依次是:排球﹥足球﹥篮球﹥中长跑;BMI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排球>篮球>足球>中长跑。中长跑运动员的BF%与BMI相关性较高;排球、足球和篮球运动员的BF%与BMI相关性不高。排球运动员的体脂含量最高,中长跑运动员的瘦体重最高,并且所含肌肉量也最高。研究对象的无机物和蛋白质均处在正常范围值内。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生物电阻抗技术测量90名体育学院大学生的身体成分,并将身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体脂百分比(PBF)等指标做统计分析,探讨身体成分与运动之间的关系,为身体成分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不同组别之间的大学生身体成分存在显著差异,运动水平高的大学生身体成分相对具有优势。结论:身体成分与运动水平具有很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隐形肥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胖与隐形肥胖影响着大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状况,为探究在校大学生肥胖及隐形肥胖情况,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300人,男女各150人,采用inbody3.2生物电阻抗人体成分分析仪对他们进行身体成分测量,结果发现:大学男女生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基本在正常及以下范围;大学男女生的身体成分差异悬殊,女生体脂百分比高;大学女生隐形肥胖严重,男生隐形肥胖现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认识BMI在判定肥胖时的误差。方法:采用体成分测试仪对石家庄学院在校的1270名大学生(男生488名,女生782名)进行了测试,体成分测试仪输出指标主要包括:体重、体脂肪量、肌肉量、BMI、体脂肪率、肌肉率、骨量、水分量、BMI判定结果、体脂肪率判定结果等。结果:BMI判定男大学生的肥胖率为9.84%(48人),体脂%判定男大学生的肥胖率为6.35%(31人);BMI判定女大学生的肥胖率为2.69%(21人),体脂%判定女大学生的肥胖率为21.61%(169人)。结论:BMI判断肥胖,只考虑到身高因素影响体重,并不能客观地反映体脂含量,在判定肥胖时有较大的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