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体教结合"与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了当前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认为竞技体育发展的关键在于其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而“体教结合”是实现其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体教结合”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2.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在经历了全运会选拔模式、政府主导型培养模式、举国体制下的三级训练网模式、“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模式之后,还处于实变阶段,并没有达到质变的高度;通过对“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模式的理解和二者存在根本分歧的认识,在思考原有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以及从“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模式得到的启示,提出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必将向完全依托教育系统的全新机制转变。  相似文献   

3.
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的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多元化体系。总体看,可以分为体育系统培养、教育系统培养、体教结合培养和社会力量培养等四种模式或基本体系。即:①体育系统的“金字塔型”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②教育系统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一条龙式”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③中学一大学体育的“体教结合”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体教结合"   总被引:45,自引:5,他引:40  
在回顾“体教结合”10余年发展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的视野审视“体教结合”。认为:“体教结合”是时代的产物,也有阶段性的特征;只有加强学校体育,才能保证“体教结合”长远的发展。提出“体教结合”是现阶段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树立科学的大教育观、使体育成为教育的内核,校领导要在“体教结合”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打破行政壁垒、形成行政合力等理念。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法,分析“体教结合”基本内涵、背景以及高校在实施“体教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落实“体教结合”的基本对策。实践证明,坚持竞技体育与教育相结合,科学训练,学训并重,走中国特色的“体教结合”道路,将有助于我国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的内涵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看似相同,其实内涵截然不同,它们决定着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两种机制。当前推行的“教体结合”是在“体教结合”未能实现其既定目标的情形下提出来的,“教体结合”后备人才培养机制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必将引导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由传统的“教体分离”模式向完全依托教育系统培养的全新机制转变。  相似文献   

7.
刘苹 《体育师友》2008,(6):72-73
“体教结合”是拓宽竞技体育发展渠道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方面。“体教结合”可以为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更深厚的土壤,有利于社会体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体育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体育,“体教结合”是体育界和教育部门必须重视和大力推进的带有方向性的一项事业。本文总结了广州市荔湾区游泳业余训练实施“体教结合”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超越"路径依赖",谋求全面发展--"体教结合"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华洪兴 《体育科学》2006,26(6):75-78
从“路径依赖”的角度,提出“体教结合”的学习一训练模式,以利于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体育院校应以改革求创新,注意发展特色教育,并对新时期体育学院的发展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深化体教融合发展的内在价值,剖析体教融合发展中的短板及成因,并提出应对策略。深化体教融合发展的价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建设一体化赛事体系。发展短板:顶层设计的全面性和持续性亟须加强,两系统赛事体系一体化程度有待提高,体、教两系统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不足,学校体育资源短缺问题突出。应对策略:完善法制建设,确保政策主客体权责利分明;坚持统筹规划,构建一体化赛事体系;明确目标导向,建立“双循环”人才培养机制;推动资源共享,完善学校体育资源供给渠道。  相似文献   

10.
侯爽 《体育科研》2019,(3):30-37
“体教结合”是解决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和举措。传统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只重视专项体育技能的发展而忽视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不利于个体的全面发展。“体教结合”更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体育与教育的融合,使得竞技体育人才逐渐从运动员这一单一角色向“学生-运动员”双重角色转变。研究以角色认同为切入口,探讨上海“体教结合”举措下,角色的转变对体育竞技后备人才的影响。选取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少年班学员作为“学生-运动员”样本,选取国家乒乓球青年队及部分省市队队员作为职业运动员样本,使用结构化心理测量工具,对比两类受访者在运动与学业上的角色认同、心理倦怠与动机变量的差异。得出:在上海“体教结合”举措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认同“学生-运动员”双重角色,他们在学业任务中的卷入程度更高;双重角色使运动员在运动任务与学业任务上的主观价值感存在差异,表现出双重角色之间的冲突,但对个体的整体人生规划并不冲突;双重角色之间的转化,对于“学生-运动员”的心理健康存在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1.
在哲学诠释学语境中,中国体教关系从体教结合转向体教融合反映一种从自然科学“说明”到人文科学“理解”的科学思维转向。借助哲学诠释学理论,将中国体教关系转向诠释是从认识论到本体论的转向,可以揭示出“理解”体教关系的人文科学思维。研究发现中国体教关系的科学思维转向具有历史实在性;转向是真理观、思维逻辑和思维过程等3个维度的整体转向;转向启示“理解”体教关系的本体论条件是体教关系真前见,体教关系否定经验,以及对体教关系意义的提问。研究认为,“理解”体教关系的人文科学思维是诠释者在本体论条件下,从效果历史论真理观出发,基于问答逻辑与体教关系文本的对话。  相似文献   

12.
“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解决竞技体育发展中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竞技体育、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本文对近几年来浙江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之“体教结合”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开放的大教育"体系下可持续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等方法,提出要可持续地培养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应构建竞技体育人才“开放的大教育”培养体系。实施要点为:树立“全面发展”和“终身教育”的观念;实施“体教结合”;贯彻“科教兴体”,促进运动训练科学化;完善岗位培训体系;以及将体育学院办成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14.
体教融合是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创新举措,是助推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为推动体教融合多元主体的治理效率,借助SFIC理论模型,从协同治理参与体教融合的现代语境入手,在诊断我国体教融合发展样态及困囿的基础上,探讨协同治理的推进路径。研究发现,协同治理是体教融合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但在具体实践中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举措“疏堵”效果不明、制度空间落后、联动机制单一等方面的桎梏。为此,提出基于SFIC模型的体教融合协同治理推进路径:厘正多元主体协同目标及动机,夯实启动条件;实现“国家—政府—学校”的纵向贯通和“政府—社会—家庭—学校”的横向融通,加强催化领导;推动体制改革,简政放权,完善监管评价主体及体系,升级制度设计;以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为平台,推动“六方联动”,促进协同过程;形成制度、资源、学训及赛事“四方融合”局面,巩固协同成果。  相似文献   

15.
“体教结合”发展模式是培养全方位速滑运动员的必由之路,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黑龙江省速滑运动项目“体教结合”发展模式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黑龙江省速滑运动项目“体教结合”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黑龙江省速滑运动项目“体教结合”模式发展的对策,旨在为黑龙江省培养更多优秀速滑后备人才,使之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创新基层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当前基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列举了我国现行的五种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即:体育运动学校模式,试点学校自办模式,单项俱乐部模式,教体结合模式,校企合作模式,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阶段、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制度创新;走“体教结合”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之路;建立适合运动员学习训练特点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的新机制:建立和完善体育人才的交流市场的对策和建议,以创新基层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年来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投入、规模、运动项目与“体教结合”等方面的发展变化,研究认为,陕西省后备人才培养投入维持在较低水平,业余训练资源严重匮乏,投入渠道单一;三线队伍规模略呈下滑之势,“金字塔”人才流动结构失衡,选材面日趋狭窄;优势与新兴项罔的训练规模有所扩大;“体教结合”工作政策引导力度不够,政策驱动力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8.
对学校“体教结合”的内容与方式、与学校体育改革的关系、“体教结合”的师资建设与经费来源、“体教结合”成效及问题等方面展开了调研,发现“体教结合”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体教结合”本身,还与学校体育改革、学校课程改革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花样滑冰后备人才培养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现阶段我国花样滑冰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花样滑冰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对我国花样滑冰的运动员、教练员、科研人员后备人才的培养提出:加大宣传力度,改变观念;建立完善的业余训练体制;进一步发展“北冰南展”策略;建立有偿输送体制;体教结合,建立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建立完善的选拔、培养、考核机制;大力实施“送出去、引进来”等相关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20.
“体教融合”文件的下发对于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探讨了“体教结合”与“体教融合”之间的差异,对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发展策略:学校体育课程一体化;开展专项体育课程;增加体育课分值占比,并提高考核标准;成立体育社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