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得教育数据资源成为教育领域系统变革的重要支撑,而构建完善的教育数据治理体系则是发挥教育数据价值的基础。作为美国教育数据治理典范,肯塔基州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健全教育数据治理体系具有参考价值。教育数据治理体系由治理主体、治理客体以及运行机制构成。在治理主体方面,肯塔基州对教育数据治理人员分层分配相应权责,形成了决策层统领全局、管理层统筹资源、执行层落实流程、协同层聚集合力的"四级联动"机制。在治理客体方面,肯塔基州通过制定数据标准、确立收集原则、设定质量基准、加强隐私安全、完善共享机制、强化人员培训等措施,实现了对教育数据资源的高效、安全利用。在运行机制方面,形成了政策引领、多方协同、技术支持、资金保障、反馈强化的"五位一体"教育数据治理机制。借鉴肯塔基州经验,我国应通过出台有关教育数据治理的政策、指南和法规以强化顶层设计,成立教育数据治理专门机构并明晰人员权责以推动治理进程,加强对教育数据治理各环节的规范管理以确保数据质量和安全,强化人员培训并营造"数据至上"的文化氛围以提升教育数据利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家校社协同构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育人链条”。新时代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价值定位在于以行动回归教育原点,促进人的生存与完善;强化教育的情境性,拓展和丰富教育空间;完善教育治理结构,推动教育治理现代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为纾解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存在的主体思想认知偏差化、资源实践活动薄弱化、组织保障机制滞后化、主体胜任能力欠佳化的现实困境,形成确立目标一致理念机制、搭建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和完善主体胜任力机制的参考路径,可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更好发挥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3.
构建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仍面临未能有效统筹多元主体力量、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常态化机制尚未健全、保障措施待落实落细等问题。西北工业大学基于现代治理理论,构建了“三四四”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长效机制,即以“学生成长—数据治理—资源优化”为三中心,坚持“系统化、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四原则,创新质量保证“协同、评价、监督、改进”四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时代教育面临着“唯数据论”“数据泛化”“数据互斥”等危机,变革教育治理方式,走向循证教育治理成为推进新时代教育治理体系科学化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研究认为:大数据时代循证教育治理是多元治理主体依托智能技术,利用经由数据、信息、知识转化而成的研究证据,精准管理教育公共事务的方法。从治理背景、依据、理念综合阐述了传统教育治理方式转向循证教育治理的发展逻辑。最后,从构建“领导力—有效证据”长效互动的教育治理引导机制,推动“公共价值—有效证据”双向平衡的教育治理证据传播机制,完善“领导力—公共价值”多元沟通的教育治理协商机制等层面提出了循证教育治理的实践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职教育已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完善高职教育治理结构,优化高职院校治理,已成为实现高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命题。以协同治理推进高职教育现代化是回应高职院校“双高计划”战略诉求,应对高职院校“扩招百万”现实挑战,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新要求。当前,实现高职教育现代化面临协同治理理念转变滞后、协同治理主体明显失位、协同治理制度供给不足、协同治理机制不够健全等现实困境。因此,需构建出以树立协同治理理念为前提、以打造治理协同体为重心、以完善协同治理制度为保障、以探索协同治理机制为关键的“四位一体”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教育数字化是教育信息化在新时代的发展,我国在理论、政策、实践三个层面推进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支撑教育数字化发展的体系。理念上,基于“构成”“带动”“引领”关系、财政主导投入、战略规划驱动,以数字化推动教育现代化;价值上,基于机构间、主体间、资源库的相互融通,推动优质资源共享;治理上,以综合性与统筹性、专门性与协同性、针对性与实效性为基石,推进层级治理与部门协同;实施上,以数字化推进课堂教学、教育管理方式、教育组织体系变革;步骤上,遵循三步走的差异化行动路线;效果上,以教与学模式变革、学校管理机制优化、教育治理现代化能力提升,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时代下,教育宏观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将大数据与教育治理体制相结合,推动教育宏观治理体制的现代化变革,是新时代发展的重要课题。大数据对教育治理体制现代化变革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将教育主体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不断提高教育治理水平,推动我国教育宏观治理体制变革。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大数据对教育治理体制现代化变革的影响,探索大数据时代教育治理现代化体制改革的路径,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以数字化转型促进教师教育治理成为一种必然。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促进教师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实现教师教育治理中角色重塑、推动教师管理流程再造。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教育治理遭遇现实困境,包括政府管理“缺位”和“越位”,以“管”代“治”现象突出;数字治理效率低下,多元协同治理机制不健全;教师数字素养亟待提升,人机协作意识缺失。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教育治理的推进需要加强对教师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建设力度,实现从“管”向“治”转变;推进数据治理平台建设,构建数字化转型协同治理机制;加强数字化转型培育,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和数字化治理水平,同时摆脱对数字技术的过度依赖,端正数字化治理的价值观,在治理活动中彰显人的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治理协同机制,既是当前政府治理能力较强而社会发育程度较低的现实图景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必然要求。社会治理协同机制包括协同治理主体、客体、程序、动力、目的等构成要素,其实现形态主要包括价值导向机制、主体培育机制、主体运行机制、协同保障机制、协同评价机制等。在我国语境下,构建社会治理协同机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政府主导、法治运行、公平正义、协商民主等原则。  相似文献   

10.
赵春霞 《江苏高教》2021,(11):81-85
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社会结构和治理方式,将人类带入崭新的大数据智能化时代,同时也给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建设带来深远影响.在现代高等教育治理中,大数据智能化技术能够优化高等教育治理主体、模式、机制、结构等,化解高等教育治理困境,推动高等教育治理创新,但也给高等教育治理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为此,应当正确运用大数据智能化,创新高等教育治理机制,优化高等教育治理模式,建构多元参与、协同治理的高等教育治理格局,推动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1年11月面向全球发布了《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报告。本研究以报告英文版为主要分析文本,结合霍布斯、洛克、卢梭、马克思和恩格斯等人关于社会契约的经典理论,解读其副标题“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之意蕴,聚焦“教育需要何种新的社会契约”“新教育社会契约如何实现”以及“我国新教育社会契约的本土话语与实践”三个核心议题。本研究通过厘清社会契约的“旧传统”和“新注解”,发现该报告提出了一种不同于法学、经济学、政治学领域的社会契约概念,而是从教育学领域切入,探讨教育如何成为、如何建构、如何引领一种新的社会契约;强调从人类视角、生态视角和技术视角解读新教育社会契约的内涵及实现路径;择要分析教育学、课程、教学、教师、学校、学术科研机构、其他社会组织以及国家与非国家机构等教育要素与主体的变革方向;思考新教育社会契约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认为当前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国家与社会的有效需求与教育供给的不充分。基于整体性教育的视角,分析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本质,提出了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路径,即打破政府、社会与高校的碎片化治理现状,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场域协同治理分析框架,建立“纵横内外”协同发展机制,探索“科教协同、产教融合”教育模式与“集体培养、导师团队指导”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3.
教育督导对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教育督导在现代化进程中基本上经历了由行政管控向职能调适再到合规监管的制度逻辑转型。但目前,教育督导仍面临诸多实践挑战,如教育督导与大数据的相嵌问题、教育督导与教育行政执法的耦合问题、社会组织参与教育评估问题以及教育督导问责异体化问题。对此,应采取建立开放共享的教育督导大数据应用平台,探索教育督导与教育行政执法的协同整合机制,构建多元合作的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完善教育督导多主体问责系统等行动策略,进而有效提升教育督导与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作为现代社会福利,公共性是其重要属性,具体表现为福利保障普惠化、供给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社会化。福利保障普惠化即终身职业技能培训面向全体、服务终身、惠及社会, 供给主体多元化即政府、企业、劳动者、志愿组织共同承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责任, 治理方式社会化即依法规范与契约约束相结合,推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5.
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育治理现代化转型带来重要契机。然而,技术失控的威胁已成为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隐忧。教育治理的理论家与实干者对大数据技术失控的隐忧挥之不去。本研究援引兰登·温纳的技术自主理论,以“技术漂迁”与“反向适应”两个概念描述教育治理过程中大数据技术失控的表征:技术过程不可见、技术结果难预料和技术重塑教育治理目标。究其原因,“显现的社会复杂性”与“隐藏的电子复杂性”、个人心理构成方式以及社会环境状态三种机制,导致技术脱离人类控制。面对大数据技术失控,人们不仅需要推动现有技术进步,寻求新的技术形式,还需探索技术与教育治理理念的深度结合路径。  相似文献   

16.
社会公益组织参与乡村教育治理有助于传承乡村记忆与乡村文化,提升村民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与认同感;盘活乡村教育资源,提供多样化的乡村公共教育服务以及发挥“第三方”评价与监督,推动乡村教育整体协调发展。当前,社会公益组织参与乡村教育治理面临现实困境,即社会力量参与意识不强,未能形成多元治理格局;乡村教育治理监督乏力,社会公益组织公信力不足;乡村教育治理内部分工不明确,乡村问题分析精准性不够等。为助推社会公益组织有效治理乡村教育,要形成多元主体“共治”,达到乡村教育的“善治”;加强乡村教育治理的内部监督,提升社会公益组织的公信力;合理利用大数据的支持,提高乡村教育的精准治理。  相似文献   

17.
县域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其在推动整体教育治理转型、提升教育质量、维护教育公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传统的教育机制所触发的“路径依赖”仍存在较强的制约作用,突出表现为治理角色内卷化、治理责权碎片化、治理方式单一化、治理生态复杂化,对县域教育治理转型提出严峻挑战。为此,要创新县域教育治理新路径,需要遵循整合与协同的思路,强化顶层设计、转变治理方式、完善治理机制、优化治理生态,从而促进县域教育治理的有序转型。  相似文献   

18.
区域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内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教育公共事务有助于实现教育的"善治"。然而,当前区域教育治理仍存在治理理念缺失、治理结构失衡、治理方式不科学、治理机制不到位等问题。区块链作为蕴含协同治理思想的新型技术架构,在价值逻辑上其技术优势与区域教育治理的共治理念相契合,在目标逻辑上有助于构建多样灵活的区域教育治理新生态,在实践逻辑上可通过基于联盟链的数据治理驱动区域教育治理发展。区块链赋能区域教育治理的实践框架包括教育数据源层、区块链服务平台层、教育组织结构层及教育治理场景层,能够在动态汇聚区域教育场景大数据基础上,以数据流驱动多元主体协同处理各类教育公共事务。未来在推动区块链赋能区域教育治理中,还应加强"区块链+教育"的顶层设计,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和水平,强化监管并构建风险防控体系,完善相关法律以规范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广泛应用于教育,技术客体在今日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形态向人类中心主义的知识和教育体系提出挑战,由此引发的主体性之痛逐渐显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将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主体思想的“工业化”、主体交互的“规训化”、技治主义的“宿命化”,进而遮蔽与压抑教育中的人、教育活动、教育系统的主体性。规避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风险,超越教育的主体性之痛,可能的实践理路包括:坚守主体教育实践的理性遵循,培育教育主体的数字素养;构筑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责任伦理体系,实现人与技术的共鸣;建立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监管机制,提升教育系统的自我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多边主义以多极关怀的价值目标、多层协同的行为主体、多元张力的治理机制、多样延展的问题领域、多重普惠的治理效果为基本特征,与全球教育治理核心要素具有内在一致性,能为重塑全球教育治理体系提供新的视角。多边主义视域下的全球教育治理主要有工具取向、战略取向、制度取向和价值取向四种治理模式,它们相互补充,依次递进,但在全球教育治理实践中存在一定掣肘。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教育治理需顺应国际权力集团演变和全球治理体系深刻调整的大势,深入分析全球教育变革的特征和趋势,以承认平等互惠的多元主体、塑造合作共赢的价值理念、开拓多样延展的问题场域、建立协商对话的多边机制、实现普惠共生的理想效果为愿景使命,在行动路径上不断顺应多极科学的多边主义战略发展观、坚持多元开放的多边主义协商对话观、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多边主义全球治理观、构建命运共同的多边主义基本价值观、深化精准定位的多边主义历史大局观,进而形塑全球教育治理制度秩序、实现全球教育治理主体多元、建设全球教育治理科学机制、革新全球教育治理理念价值、深化全球教育治理发展格局,增强应对全球性教育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全球教育治理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