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体育运动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工作能力和反应性的提高,延缓机体机能的下降。但对评价体育运动许多老年人有自己不同的见解,据全国范围的调查,老年人回答最普遍的问题,就是缺少体育运动。运动训练能使老年人做些生活自理和家务活动,并可超过原先的活动能力 老年人需要懂得年龄对生理因素的影响和符合老年人身体状况的运动知识。  相似文献   

2.
太极拳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吴振云等编制并标准化后的老年人心理健康量表作为评定工具,对经常练习太极拳和经常参加其它体育活动的老年人与非体育参与的老年人之间心理健康的差异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认为太极拳运动比其它体育运动更能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健身运动时对运动负荷和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老年人身体状态和生理机能等特点,在参加体育活动时老年人对运动的时间段选择、运动强度的确定、运动时间和次数安排,几种常见老年病的运动处方做一个较全面的简介,对老年人的保健和体育运动有一定的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迅速增长,人民物质生活和经济生活的改善,我国群众性体育运动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老年人体育运动发展的更为迅速。门球运动是老年社会体育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掌握其发展动态,了解它在老年健身中的作用及机理,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老年体育运动的社会化、科学化和产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此,我们在油田开展了调查研究。调查对象及样本油田参加门球运动的部分老年人为本次调查的对象,其中以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经常参加门球运动的368名老年人(男232名,女136名),作为随机选取的主要样本来源。涉  相似文献   

5.
《湖北体育科技》2018,(1):71-75
休闲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促进中学生身心协调发展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及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来研究体育休闲运动对武汉市武昌区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分析中学生参与休闲体育运动的影响因素,试图探求休闲体育运动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推广适宜青少年的休闲体育运动项目,并为政府部门推广休闲体育运动项目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轮滑运动近些年成为风靡全球的时尚运动之一,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领域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轮滑运动在儿童、青少年、中年等不同性别的群体拥有众多的参与者。但是,轮滑运动在老年人群得开展不容乐观,由于轮滑运动项目本身和老年人身体的限制,参与人数较少。轮滑运动是适合老年人从事的体育运动项目,它对于老年人的身体能力和体质的改善和提高有重要的作用;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体育运动对人体的影响大都集中于对心血管、呼吸、运动等系统的研究,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还很少研究。本文就老年体育运动参加者免疫机能的测定和正常老年人以及成年供血员的免疫机能进行对比,以探讨体育运动对老年人免疫机能的影响。一般资料本文选择的观察对象,为1979年苏州市元旦长跑比赛参加者,共17人。参加体育锻炼均在一年以上,而且坚持全年锻炼,锻炼项目都以慢跑为主。对照组选自无免疫系统疾病的健康老年人、  相似文献   

8.
高质轻负是当代学校体育发展的新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运动的价值在于运动负荷对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当今社会由于人们劳动强度降低、生活节奏加快、信息交换频率增高,许多心理高度紧张、体能下降的现代文明综合症不断发生。因而,人们渴望通过那些高雅轻松、经济实效的体育运动方式去调节身心,克服文明病症,而不再去追求那种大运动负荷,出大力、流大汗的体育运动方式。因此,在学  相似文献   

9.
黄何平 《福建体育科技》2004,23(1):21-22,25
衰老是自然界的规律,谁都不能违背这一规律,然而,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延缓老年人的衰老,促进其身心的健康。本文主要从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阐述运动对老年人的身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根据运动效能的操作定义,结合智障成年人身心特点,在访谈和调研的基础上编制智障成年人运动效能评定量表。对量表进行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信度检验的结果表明:结构模型确定运动效能量表的维度包括基本体育运动能力、体育运动中的心理过程和体育运动中的适应行为。验证性分析检验拟合优度和调整拟合优度较高,评价结果的相关矩阵与理论模型之间拟合较好,可以接受理论模型的结构。量表的11个指标的重测信度比较高,说明该量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可用于智障成年人运动效能的评定。  相似文献   

11.
从体育教学研究谈体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教学是在教育目标下的有计划、有目的的师生互动过程。教师依据学习的原理原则,通过各种运动项目与运动设施为媒介,以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其健康、快乐身心的过程。通过对体育教学的研究,把研究成果应用到体育教学改革中,对于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体育概念研究的回顾和梳理,考察航空体育和航空体育运动的缘起、演进与区别。研究认为,航空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对飞行人员进行的特殊的身体教育,其本质属于学校教育;而蹩脚的航空体育运动其正确称谓应该是航空运动,是指在利用飞行器在空中进行的一系列运动项目群的总称。研究指出,我国学界应尽快成立相关机构或进行专门性研究,规范体育科学术语的标准表述与使用。  相似文献   

13.
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was to improve physical activity (PA) surveillance of the Healthy People 2010 Objective 22:10 (i.e., 50% of the lesson time engaged in PA) by establishing a pedometer steps/min guideline to quantify time engaged in PA during physical education. A sample of 180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ad their PA measured via pedometry (steps/min) and behavioral observation (PA time). Factorial analyses of variance were used to examine PA differences. Linear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decision accuracy, and 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 (ROC) statistics were used to test steps/min cut points against the 50% PA recommendation. PA differences were not found (p > .01). Steps/min was a significant (p ≤ .01) predictor of PA time, and the binary outcome of meeting or not meeting the PA recommendation. A steps/min interval of 82–88 was an accurate indicator of the 50% PA recommendation. The ROC statistic was .97 (p ≤ .01), suggesting steps/min was an excellent discriminator of the binary outcome. Pedometer steps/min is a valid, objective, and practical approach for surveillan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PA, a key physical education and public health outcome.  相似文献   

14.
论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健  陆杰 《体育科学研究》2003,7(2):55-57,77
通过对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关系的论述,提出了学校体育应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在对当前学校终身体育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体育选项课和健康体育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怎样更好地上好体育选项课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锻炼习惯 ;终身喜爱体育运动作了一些探讨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从终身体育观看高校体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终身体育观点出发,对我国高校体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考,给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龚盛  谢东 《体育科技》2010,31(3):118-121
终身体育这一新的体育思想,已成为社会共识。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终身体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和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现阶段我国体育课程改革后体育教学现状与终身体育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及其特点,进行两者之间的对比分析,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体育教学的改革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体育锻炼提高身体自我概念的内在机制,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身体自尊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体格焦虑问卷和自编的 理想-现实身体自我差异问卷,对752 名天津市在读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锻炼量与身体自尊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确实 可以提高身体自我概念。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社会体格焦虑和理想-现实身体自我差异3 个变量分别在锻炼量与身体自尊关系之 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还将自我效能感、社会体格焦虑、理想-现实身体自我差异3 个中介变量整合在一起,构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自我概念的中 介效应整合模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身体锻炼提高身体自我概念的中介效应整合模型整体拟合较好,总的中介效应占39.32%,即体育锻 炼影响身体自我概念的总方差中有近40%可以由自我效能感、社会体格焦虑、理想-现实身体自我差异解释。上述结果提示,身体锻炼可以通过提高 自我效能感,降低社会体格焦虑,缩小理想-现实身体自我差异,进而促进身体自我概念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身体锻炼提高身体自我概念 的心理机制所在。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实验法、问卷法、数理统计法对安徽省大学生身体成分现状、体力活动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男大学生超重或肥胖发生率高于女大学生,女大学生低体重发生率高于男大学生;课余时间体力活动偏少,每天静坐时间较长;大学生超重或肥胖发生与体力活动并无肯定的联系;经常参加大中强度体力活动能够改善大学生身体成分分布,弥补由于静坐时间对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中形体美的断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体育美学的角度阐述了高校体育开展形体美教学的目的及意义,讨论了在进行形体美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提出高校作为一代学子与社会的连接站,其体育价值将获得高度评价,而作为其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的形体美教学,必将得到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