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你揣着录取通知书走进大学校园,你便是一名大学生了。不知道你有没有考虑过这样一些问题:大学生和非大学生的区别究竟是什么?难道仅仅只是一本小小的学生证或毕业证?读大学,究竟又是读什么?难道是读大学校园里那些建筑、草木和池塘?  相似文献   

2.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人生发展重要的时期,也是由中学时期的"填鸭式"教育转变为大学时期主动求知过程的转折。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现就大学新生普遍存在的困惑——"读大学应该读什么?怎么读?"这一问题,在这里与同仁切磋,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助力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读?我曾百思不得其解。灵感告诉我:你应该去请教高人。于是,我展开灵感给予我的双翼,穿越时空,来到智慧的殿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咦,那不是唐朝诗人李白吗?这“诗仙”一定会告诉我的。“太白先生,打扰一下,你能告诉我什么是读吗?”“读?”“诗仙”的双眉皱了一下,接着睁大凤眼告诉我,“读,乃读书也。子不闻杜工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乎?”我连忙道谢,继续前行,发现了欧阳修先生,向他问了相同的问题。永叔先生沉思了一下,说:“读,盖为熟罢!汝可知《卖油翁》之典?老翁所以胜出,惟手熟耳。…  相似文献   

4.
覃彪喜 《课外阅读》2011,(12):26-27
你有没有考虑过这样一些问题:大学生和非大学生的区别究竟是什么?读大学,究竟又是读什么?一个机电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能够操作、维护一台机器,但是一个只有初中学  相似文献   

5.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师不断引导学生思疑解难的过程。那么,教师如何营造一个富有精神活力的课堂呢?我认为应该注重一个“读”字。“读”就是唤醒,就是领悟。因此,教师应该“读”懂课堂,“读”出课堂的精神活力。那么怎样“读”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6.
新大纲对学生课外阅读有了很高的要求 ,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促进学生读好课外书 ,扩大视野 ,达到大纲要求 ,这是语文教师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此笔者利用心理学的方法 ,设计一个训练方案 ,供语文教师参考。一、实施年级 :四年级二、实施步骤 :1 组织讨论 ,明确目标。组织全班同学讨论 :①每天花多少时间读课外书为宜?②在什么地方读书?③读些什么书为好?④怎样读?通过讨论要明确 ,每天利用中午或晚上半个小时———1个小时时间读学校图书馆里适合学生阅读的一些书。基本做到每两个星期读1本约300页的书 ,了解梗概 …  相似文献   

7.
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数学语言的简洁美.决定了数学读题的过程是一个积极的反复斟酌过程.要解题。就要先读题,学会读题.正所谓“读‘题’百变.其义自现”.我们应该如何读题?在读题中我们又该注意些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做到“慢读”“精读”?  相似文献   

8.
读句看图识字──《看图读拼音识字12》教学设计新疆特级教师吴林芳一、指导看图1.分步看图。可运用课本上的插图,最好出示活动挂图或投影片,提问:1)画上画的什么?青草什么颜色?再分别加上牛、羊。2)图上还有什么?它们在于什么?3)数量多吗?你会用什么词...  相似文献   

9.
胡静  朱丽琴 《辅导员》2009,(13):9-9
我们小学生应该读什么书?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真要回答起来却一点也不简单。书籍浩如烟海,让我们全部读,显然不可能。况且现在的书市也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不良书刊对我们的影响后果不堪设想,那么,我们小学生该读什么书呢?一般情况下,老师与家长都认为我们读书当以童话为主,或应多读些学生作文之类,因为这与我们小孩的心理、生活相贴近。可事实上,  相似文献   

10.
语文阅读,读什么?教材抑或别的什么东西?语文就像是一方广阔的天地,而教材就像无边天地里的一个圈儿,告诉我们,应该在这里耕耘。因此,教材永远是教师的立身之地,它指给我们努力的方向。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突然跑离教材,跑向另一块土地。那里,鸟语花香,美丽迷人。这时,我们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11.
一、教师要带头读书 朱永新教授有一句话经常被引用:“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阐述了阅读对一个人的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广大教师并没有对读书引起足够的重视,至少从实际层面上看,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读书的状况不容乐观,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的发展甚至整个教育的发展那么,教师应该读什么书?怎么读?本刊约请了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局长、校长和教师,他们根据自己的读书经历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没读过大学的,无限向往,上过大学却又很迷茫。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怎么读?此读后心得就着力回答困扰着大学生们这个绕不开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读想说议     
[教例]:小学语文第六册《荷花》二、三自然段。 (前面,初步学习了第一自然段,黑板上已板书“我去看”。) 一、读 师:请轻声读2、3自然段,用“__勾画写叶的句子,用“波浪线’沟画写花的句子。[板书:叶、花) 师:荷叶怎么样?你觉得荷叶美吗?从哪儿感受到美? (读小黑板上的句子:①荷叶像碧绿的大圆盘。②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师:通过比较,你还感觉到荷叶什么?从哪儿感觉到“茂盛”?为什么能感觉到茂盛?(生议;板书:挨挨挤挤) 师:荷花又怎么样?你们觉得荷花的什么美?第二自然段具体描述…  相似文献   

14.
胡友全 《学语文》2007,(6):26-27
在自读课的教学中,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去阅读。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创新,品尝阅读的快乐。同时教师又要给予积极的引导。说到底,要处理好学生的“读”与教师的“引”的关系。用什么引导?按什么步骤引导?引导些什么?这是自读课中教师应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2008,(12):56-56
问:“转”是一个多音宇,既读上声(zhuǎn),又读去声(zhuàn),在教学中常常读不准。请问:读上声和读去声的“转”字有什么区别?“旋转”的“转”怎么读?  相似文献   

16.
做为一名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在读研究生,面对浩如烟海的汉语言文献资料,常常感到手足无措:先读什么,后读什么?读哪些,不读哪些?哪些是应该精读的,哪些是备查的?……都让人感到茫然。还有,当需要利用文献时,怎么找书,怎样查书,同样让人蹙眉。近日有幸捧读高尚榘先生《汉语言文字文献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一书,使人茅塞顿开。该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词汇里有一类ABB式的形容词,它是由一个单音语素加上一个叠音后缀构成的。黄伯荣、廖序东先生把这类词归入合成词里的附加式,即由词根和一个叠音词缀构成,如“喜洋洋”“沉甸甸”等。ABB式的形容词应该怎样读?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现代汉语知识》第一册(1999年4月第1版)是这样表述的:“充当词缀的叠音语素不论原来是什么声调,都要变读阴平。”这类词语只有这样一种读法吗?笔者认为并非如此,ABB式的形容词应该有下面三种读法。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师必须把握准阅读教学中“读书”环节。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样读?读到什么程度?要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去读,通过读去品味该文作者对语言文字、文道、文法、文艺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19.
自读课是初中语文教学整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上好自读课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介绍以下四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为什么要注重读?语文教学如何注重读呢?语文教学注重读需要注意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