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朱威  曹峰锐 《精武》2012,(20):1-2
目的:对最大摄氧量和氧脉搏同800m跑、12min跑成绩的相关性作探讨,以确定哪种方法更适合作为高校普通大学生体育课体能测试的评定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太原理工大学20名普通在读大二女生。运用意大利科时迈(COSMED)公司生产的quarkb2型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测得受试对象的最大摄氧量。在标准的400m田径场上分别测得受试对象12min跑和800m跑成绩。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处理。结果:①女生12min跑成绩同最大摄氧量绝对值、最大摄氧量相对值和氧脉搏成低度正相关。②女生800m跑成绩同最大摄氧量绝对值、最大摄氧量相对值和氧脉搏成低度负相关。结论:12min跑比800m跑更适合用于评定高校普通大学女生有氧能力的体能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2.
任爽  刘静  王宇  吴卫东 《健与美》2023,(8):134-136
文章致力于探究非运动员或未经系统训练的人群最大摄氧量与肺功能的关系,了解不同水平受试者的器官功能与素质差异。具体表现为通过招募本校非体育专业身体健康的女大学生20人(20.76岁±1.67岁,161.59厘米±5.2厘米,54.42公斤±4.81公斤),进行最大摄氧量(直接测定法)、肺功能(肺功能仪测试)测试,应用SPSS22.0软件对受试者最大摄氧量与其他不同指标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进一步以最大摄氧量的正常值为界,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个组之间的差异。经研究分析得出:(1)肺活量与最大摄氧量的相对值(r=0.318)和最大摄氧量绝对值(r=0.325)显著正相关(P<0.05);最大通气量(MVV)与最大摄氧量相对值(0.596)、最大摄氧量绝对值(0.558)和肺活量(r=0.702)显著正相关(P<0.01)。(2)最大摄氧量偏低组和正常组两组之间各个指标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最大摄氧量偏低组与正常组最大摄氧量相对值(t=-12.12)、最大摄氧量绝对值(t=-9.03)、呼吸商(RQ,t=2.87)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不同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水平普通男大学生心肺适能与肺通气能力之间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哈尔滨体育学院非体育专业男性大学生38名,根据不同BMI水平进行正常与肥胖程度分组,测定受试者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VO2max)、每分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 volume,VE)、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RQ)、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每分最大随意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心率、血压等指标。结果:以BMI水平划分肥胖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肥胖组男大学生静息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正常组;VO2max、VE绝对值高于正常组,但相对值均显著低于正常组;VC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MVV、FVC、FVC.1%、肺活量体重指数显著低于正常组。结论:肥胖是影响心肺功能的重要因素,高BMI水平男性大学生心肺适能和肺通气能力较低,有氧耐力较差;VO2max、VE、VC的相对值在反映男性大学生心肺适能和肺通气能力方面比绝对值更为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特定负荷强度健美操运动对大学生心肺功能的影响,利用德国产Cortex 3B型号的心肺功能仪,对我校体育专业健美操专修班学生进行一年的无氧阈强度训练前后的部分心肺功能指标进行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无氧阈强度下健美操运动可明显改善大学生的心率、肺通气量、最大摄氧量、氧脉搏、血压等心肺功能指标。研究认为,适宜的负荷下健美操运动可以促进大学生心肺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verification phase应用于女大学生二次验证递增负荷运动测试测得最大摄氧量(VO2max)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1名成年健康女大学生作为受试者,先完成递增负荷运动测试,休息10分钟后进行verification phase矩阵式验证测试,使受试者达到二次力竭。在两次测试中,使用无线遥测运动心肺测试仪(CORTEX,German)对受试者测试过程中呼出的气体进行即时分析,根据VO2max判定指标(摄氧量平台、HR、RER、VE、RPE)及verification phase判定指标(△VO2<±3.0%)判定11名受试者两次力竭测试的VO2max。结果:两次力竭测试所测得的VO2max的相对值及绝对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VO2max次级判定指标HRmax、RPEmax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次测试所测得的RERmax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上海地区不同项群优秀青少年有氧能力,寻找不同项群有氧能力特点。方法:选择上海市2003—2014年一线、二线运动员测试数据库,从中筛选88名16岁以上男性,年龄为(17.5±1.2)岁,103名15岁以上女性,年龄为(16.4±1.1)岁,均为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对其最大摄氧量绝对值和相对值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Z分值等方法比较不同性别各项群间有氧运动能力特点。结果:耐力项群最大摄氧量绝对值显著高于隔网对抗(P<0.05)与格斗对抗(P<0.01)。男性各项群间最大摄氧量相对值无显著差异;女性耐力项群最大摄氧量相对值显著高于同场对抗(P<0.01)、隔网对抗(P<0.01)与格斗对抗(P<0.01);女性同场对抗项群最大摄氧量相对值显著高于格斗对抗(P<0.05)。结论:耐力项群最大摄氧量绝对值高于其他项群;体能主导类项群最大摄氧量相对值高于技能主导类项群;同场对抗项群最大摄氧量绝对值优于相对值,其余项群最大摄氧量相对值和绝对值同步。为科学训练提供有力数据支持,教练员可以结合项群有氧运动能力特点,判断运动员的有氧工作能力水平,从而针对性地制定训练计划,提高整体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旨在观察乳酸阈强度训练提升超重女大学生心肺机能和改善身体成分的效果。方法:通过递增负荷实验测定超重女大学生个体乳酸阈,绘制血乳酸-走跑强度动力曲线,依此确定运动干预强度及设计运动方案;受试者进行12周乳酸阈强度运动训练;测定实验前后身体成分、肺活量、最大摄氧量、超声心动等指标进行与对照组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超重女大学生个体乳酸阈为3.75±0.91mmol/L,乳酸阈强度为6.91±0.88km/h,乳酸阈强度训练靶心率为137±12.2次/min;实验组训练后,体脂%、腹部脂肪含量等非常显著的下降,最大摄氧量、肺活量、每博输出量、射血分数显著性提升;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12周乳酸阈强度运动锻炼可显著改善超重女大学生的心肺机能和身体成分;本研究得出的乳酸阈强度可作为超重女大学生有氧健身的参考强度。  相似文献   

8.
对辽宁省自行车队6名女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进行递增负荷测试,得到其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及其对应的心率,结果显示:经过一个训练周期,这6名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的绝对值有提高但不明显,而相对值均有非常显著的提高;无氧阈绝对值和相对值有显著性升高。表明最大摄氧量的相对值与无氧阈的综合运用在训练中更为有效,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得到了提高;该训练周期为有效训练。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我国U-15男子足球运动员血睾酮激素和生长激素及心肺功能,分析U-15男子足球运动员血睾酮和生长激素分泌特点对心肺功能的影响及对有氧能力的作用特点。结果显示血睾酮与最大摄氧量、最大氧脉搏显著相关(P〈0.01)。不同水平血睾酮的受试者最大有氧能力有显著差别(P〈0.05)。生长激素与最大摄氧量、最大氧脉搏无显著相关性(P〉0.05)。通过以上的研究,为优秀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的科学选材和科学训练提供可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评定有氧工作能力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训练水平、不同性别的60名受试者进行了摄氧量、心率及氧脉搏的测定,其目的是通过比较优选评定有氧工作能力的指标。结果显示:在此方面,由于公斤体重的氧脉搏可同时消除体重和心率等因素的影响,故它比最大摄氧量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11.
Fox和陈文堉最大摄氧量间接测定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最大摄氧量的直接测定法所得数值为标准,对间接测定法Fox、陈文堉进行比较性分析。首先通过Bruce方案对首都体育学院体育保健康复系的8名19至22岁男大学生进行最大摄氧量直接测定,其后应用相同样本通过Fox法,陈文堉法对最大摄氧量进行间接估测。分析讨论直接测定法和两种间接测定法的显著性,并相互比较。结果发现三种方法相互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Fox法与陈文堉法相比虽无显著性差异,间接测定法具有实际可操行。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use of a new primary field test method based on test equating to address inconsistent classification among field tests. We analyzed students' information on the Progressive Aerobic Cardiovascular Endurance Run (PACER), mile run (MR), and VO2max from three data sets (college: n = 94; middle school: n = 39; elementary school: n = 96). Using the college and elementary school data, the equival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PACER and MR scores was first established by the Kernel equating method. This yielded MR scores derived from PACER (mile run PACER equated [MR PEQ]), which were used to predict maximal oxygen uptake (VO2max) and classify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FITNESSGRAM Healthy Fitness Zones. We compared the results to the predictions and classifications based on measured VO2max, MR and PACER-predicted VO2max and cross-validated the relationships using the middle school data. We found the test conversion to be accurate and that the MR PEQ scores functioned similarly to the original MR scores. Both performed better than the original PACER scores in predicting VO2max and classifying students. The middle school data generally supported these results. The proposed method is accurate and effective in setting a new field test onto the same scale of a primary field test and determining its cut-off scores.  相似文献   

13.
不同负荷方式对大学生最大吸氧量和无氧阈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斜度跑台、平台及功率自行车三种不同负荷方式,在渐增负荷运动中测定最大吸氧量(VO2max)和无氧阈(AT),探讨了三种不同负荷方式对大学生最大吸氧量和无氧阈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三种不同负荷方式中,斜度跑台测定的VO2max和AT要大于平台、功率自行车的值。VO2max和AT受运动负荷方式不同的影响。因此,在测定大学生VO2max和AT时,应选择斜度跑台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4.
高校舞龙队员身体机能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舞龙运动对人体身体机能的影响,促进舞龙运动的发展,对18名舞龙男大学生、15名一般体育专业男大学生和11名普通男大学生安静时的心率、血压和运动后即刻心率及运动后肺活量进行测定,计算布兰奇心功指数、PWC170和VO2max,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舞龙大学生和一般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血管功能、身体做功能力,最大耗氧量和肺活量明显优于普通大学生(P<0.05),舞龙大学生比一般体育专业大学生具有更优的趋向,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舞龙运动对身体机能和心肺功能的增强有促进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健身活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跆拳道训练对人体体适能的影响,对湖南理工学院体育学院15名2010级参与跆拳道训练的学生,进行力量耐力、最大摄氧量、无氧功率和柔韧性的跟踪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的跆拳道训练,对大学生的柔韧性、力量耐力、最大摄氧量以及无氧功率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结论:跆拳道训练对人体体适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The effect of in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for 10 min twice a day for 27.5 days was evaluated in 20 human subjects, of whom 10 formed a training group and 10 a sham training group. The maximal oxygen uptake (VO2 max), maximal ventilation, breathing frequency during maximal exercise and the distance run in 12 min on a track were determined in addition to resting peak expiratory flow, 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 and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 (FEV1), with alveolar oxygen tension (pAO2) during maximal exercise being calculated. In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increased maximal inspiratory pressure from 93 (range 38-118) to 110 (65-165) mmHg in the training group (P less than 0.0005), but did not affect VO2 max, ventilation during maximal exercise, peak expiratory flow, FEV1 or FVC. However, breathing frequency during maximal exercise decreased slightly from 56 (44-87) to 53 (38-84) breaths min-1 (P less than 0.05) in the training group only; but the calculated pAO2 did not increase from the pre-training value of 126 (116-132) mmHg. The maximal distance run during 12 min increased similarly in the training and sham training groups by 8% (3-12%) and 6% (2-12%), respectively (P less than 0.01).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in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resulting in a 32% (0-85%) increase in maximal inspiratory pressure does not change FEV1, FVC, peak expiratory flow, VO2 max or work capacity.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验8周CrossFit训练是否对健康成年人最大有氧能力、爆发力、体成分有影响,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是否显著。方法:选取14名至少受过CF训练一年以上的男性训练者分别在训练前和训练8周后进行功率自行车递增负荷测试、wattbike 6S峰值功率测试,采集训练者的最大摄氧量(VO 2 max)、体成分、6S峰值功率等相关参数。结果:结果:(1)8周crossFit后,健康成年男子的BMI、最大摄氧量绝对值有显著下降(P<0.05),体脂百分比下降具有极显著性(P<0.01)、最大摄氧量相对值,6S峰值功率均有显著性提高(P<0.01),体重虽然有所下降但是不具有显著性。(2)从皮尔逊相关性得出体重与体成分之间相关性不高,体脂百分比与最大摄氧量相对值(rp=0.94,P<0.01)、最大摄氧量绝对值(rp=0.87,P<0.01)峰值功率(rp=0.89,P<0.01)之间也存在显著性相关。结论:(1)体重与体成分其他指标之间相关性不明显(2)CrossFit可以显着改善健康成年男子的最大摄氧量、无氧峰值功率和身体成分。  相似文献   

18.
调查男女大学生板鞋运动员身体形态及体能特征。受试者为大学生板鞋运动员18名(男、女各9名)。身体形态测定项目包括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WHR(腰围/臀围)、上臂围、大腿围、体脂肪率以及LBM等指标。体力测定包括最大无氧能力、最大吸氧量(VO2max)、血乳酸(La)、心率(HR)及运动成绩等指标。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板鞋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各指标的特征、最大血乳酸浓度、VO2max,与同年龄同性别的体育系大学生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大学生板鞋运动员的无氧功率,与同年龄同性别的体育系大学生比较有明显的差异。大学生板鞋运动员的VO2max和最大无氧能力都存在性别的差异。以上结果表明,大学生板鞋运动以乳酸供能为主,建议采用最大无氧功率评定板鞋运动员的最大无氧能力,这对板鞋运动员的选材和专项运动能力的评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30名普通健康成年男性进行10周的渐进性力量训练,力量训练前后测试实验对象的力量和有氧能力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力量训练后,实验对象的最大蹲起负重(Loadmax)、60%最大蹲起负重下的蹲跳功率(P60)、最大摄氧量、相对最大摄氧量以及最大工作功率都有了显著性增长。与训练前相比,在最大摄氧量测试过程中,随着工作功率的提高,通气量呈下降的趋势,摄氧量呈上升的趋势,氧差有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