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尼采的虚无主义与上帝之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中西哲学界对尼采认识与评价的回顾中肯定了尼采哲学思想的重要地位,继而对尼采的虚无主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论述。文章着重讨论尼采“上帝死了”这一命题的积极意义与消极影响。文章指出:尼采由“上帝死了”而提出“一切皆允许”,不仅动摇了基督教的基础,也否定了柏拉图以来二元对立的形而上学哲学观,但“上帝死了”与“一切皆虚妄”的思想又取消了人们在精神上的寄托,从而导致了社会尤其是西方社会严重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2.
从现代性理论的角度阐释尼采的主体性批判理论,通过分析“上帝之死”、召唤“超人”以及张扬“酒神精神”等重要理论命题,可以看出尼采主体观的现代性诉求,是通过一种张力模式来呈现的。他既猛烈地抨击和摧毁资产阶级主体赖以存在的道德、科学和形而上学信念,又维系了个人主义社会传统的生命血脉。尼采的主体观展示了“反人文主义的人文主义”这一悖论式的理路,其中蕴涵了将主体性批判和现代性批判相结合的萌芽。  相似文献   

3.
尼采把虚无主义的诞生归结到其所否定的柏拉图主义虚设的瓦解,也即:上帝死了之后。海德格尔对尼采的研究首先是对于当时对尼采哲学所谓的“虚无主义”问题的批驳与澄清。海氏对于尼采的虚无主义给予了“仍是在传统形而上学遗忘存在之中思考虚无主义”的结论,称尼采只是“颠倒的柏拉图主义”。海氏对尼采之“虚无主义”的深刻误读说明其思想的“形而上学”痕迹及其无视尼采的生命本体论的实际。  相似文献   

4.
在《尼采哲学的价值转向和人学转向》(《宜宾师专学报》99年2期)一文中,笔者重点讨论了尼采在形而上学和人生价值问题上的变革,指出尼采哲学实现了西方哲学的价值转向和人学转向。本文将进一步讨论尼采哲学变革中的后两个转向,即对人类理性和精神的追问导致的语言转向和非理性转向。一、语言转向:人类理性的迷与返尼采哲学的语言转向是同他在形而上学上所实现的价值转向和人学转向紧密相联的。在前两个转向中,尼采消解了传统形而上学和认识论得以成立的基本概念,诸如‘县实世界”、“绝对”、“目的”、“主体”、‘“客体”等,但…  相似文献   

5.
尼采对"另一个世界"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命之热爱,缠绕着尼采;对健全人类之渴慕,激励着尼采。可是遍视古今,尼采却发现因世界的二元分裂和世界真实关系的颠倒,人之生命被遮蔽,人之尊严丧失。为了能回归唯一真实的世界——生命世界,让人“成为你自己”,尼采深刻地揭露了“另一个世界”的真实面目,将人的生命从理性、道德和上帝的世界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6.
尼采是批判基督教神学的著名战士。尼采之前,西方的神学批判有两次汹猛的浪潮。第一次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背叛“爱上帝的基督教原则”,大胆地否定中世纪使徒们的生活方式,不再以对自身感性生命的仇视来培植对天国的向往。人们从上帝那里夺回了被出卖的情感世界,把全部精神眷恋移到人的自身。第二次是十七世纪以来科  相似文献   

7.
“超人”是打开尼采哲学思想之锁的钥匙,是尼采哲学的核心。尼采最关注的是人,因此,尼采从“上帝死人,重估一切价值”-揭示世界的本质“生命的强力意志”-造出真正的人“超人”,这一逻辑顺序展开了他非凡的哲学思想,“超人”成为其哲学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文学奠基者之一茅盾,青年时代多次发表文章介绍德国哲学家尼采。他根据“五四”时期的实际需要,特别强调尼采彻底破坏旧传统的反抗精神。他还十分重视尼采的超人哲学与权力意志说。他对于尼采的理解别有天地,常常是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代表了当时中国研究尼采的最高水平。茅盾以开阔的视野,以“为我所用”的精神借鉴尼采哲学,充分体现了他对于外国文化“穷本溯源”、“取精用宏”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9.
“超人”是打开尼采哲学思想之锁的钥匙,是尼采哲学的核心.尼采最关注的是人,因此,尼采从“上帝死了,重估一切价值”——揭示世界的本质“生命的强力意志”——造出真正的人“超人”,这一逻辑顺序展开了他非凡的哲学思想,“超人”成为其哲学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相似文献   

10.
“超人”是打开尼采哲学思想之锁的钥匙,是尼采哲学的核心。尼采最关注的是人,因此,尼采从“上帝死了,重估一切价值”─—揭示世界的本质“生命的强力意志”─—造出真正的人“超人”,这一逻辑顺序展开了他非凡的哲学思想,“超人”成为其哲学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相似文献   

11.
谁之死?     
尼采的“上帝之死”是指只有否定了上帝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独立于世界,意味着一种伦理主体的死亡,是一种道德形象的人之死;福柯的“人之死”是指“人”这一概念将失去意义,意味着一种知识主体的死亡,是一种概念的人之死;罗兰·巴尔特的“作者之死”是指作者的主宰地位被读者所取代,读者获得了自由,文本获得了独立,进而人们可以对文本世界进行可写性阅读。顺乎这一逻辑,现代人又提出了“读者之死”,主要是指具体读者的消失和视觉文化时代的“读者死了”。  相似文献   

12.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爱米丽的怪异行为,历来都是评论界关注的焦点。尝试应用Oaklander对尼采价值观(上帝死了)的解读去探索爱米丽小姐的悲剧命运,寻找她怪异生活的本源。通过分析她的客观价值、客观价值被打破之后做出的自由选择及做了自由选择后产生的困惑和矛盾,得出爱米丽怪异的生活是因她打破了一切束缚自己的客观价值之后产生的矛盾心理导致的,即由上帝死后的困惑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野草》蕴藏了鲁迅作为一个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略显孤独的思想者的幽暗、深邃的个性——类似尼采笔下的查拉图斯特拉。思想之间的影响很难以数据进行具体量化分析,但或隐或显的影响是切实存在的,更多的隐含在思想者之间相似相通的个性气质里。尼采对古希腊悲剧精神的消逝发出来自生命底的悲愤和忧伤,他以对素朴真理的追求来对欧洲传统形而上学进行孤绝地批判;鲁迅对国民性以及传统弊病的批判则在接受尼采的基础上,有着他自己作为中国传统文士和现代知识分子双重文化身份的特点——鲁迅最终没有舍弃人世间的爱,尼采则以带着强烈否定性的强力意志实现了对表象世界的超越,尽管这样做使他陷入了虚无和轮回。  相似文献   

14.
尼采的美学思想诞生并集中体现于《悲剧的诞生》。尼采在这里绘出了一幅哲与诗完美融合的“希腊悲剧艺术全景图”。“图中”尼采美学始源于对叔本华的唯意志论与古希腊悲剧艺术的赓续与创新,奠基于对传统理性主义的反思与超越,从而走向审美感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一般认为尼采学说是“战国策”派的依据,其实,“战国策”派与尼采学说有较大的差异:“战国策”派是为国民党政府建立“意志集中,力量集中”的极权政治服务的,而尼采思想却是高扬生命价值的学说。  相似文献   

16.
Nietzsche, German philosopher, who has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western philosophy from the contemporary to the modern, is a non-rationalist. Since the birth of Nietzsche's philosophy, evaluation from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ircles on his thoughts has been mixed. The "Superman" philosoph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Nietzsche's theory. He believes the spirit of strong will an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man is endless, finally, we will have a "Superman". This theory has broken the tradition of western rationalism, the moral tradition of Christianity and the cultural tradition of the enlightenment since Socrates. However, we should evaluate the "Superman" theory properly.  相似文献   

17.
《爱拼才会赢》是一首富有闽南地域文化特色的歌曲,广受社会各阶层的喜爱。留住民族民间传统诗歌之"风"、留住民族民间音调之神韵与创作特色、留住民族精神和民族民间的审美情趣、留住了人们心灵中的真善美是这首闽南语歌曲给音乐创作者最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路翎与尼采思想有着全面而深刻的精神联系,这种联系在其代表作《财主底儿女们》里得到集中鲜明的体现。在这部作品的创作上,作者以具有很强主观性的“倾吐”冲动,通过蒋少祖、蒋纯祖两个主人公形象,表达了与尼采思想相通的生命立场。注意到路翎与尼采深广的精神联系,充分重视作者的“倾吐”在整个作品艺术构成上的突出地位,把作品的人物和叙述语言更多地放在生命哲学的语义空间里,可能更切合路翎创造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9.
尼采认为悲剧理论是在人借助艺术肯定自身力量反抗苦难的基础上建立;古希腊悲剧是因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两个最重要的范畴的不断的斗争和和解而诞生;歌队、音乐、神话是悲剧的构成性要素;悲剧的价值不在于道德感化,而在于超越生存的苦难,实现对人的生命意志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尼采的教师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兴举 《教师教育研究》2004,16(6):34-36,44
尼采心目中的"好教师"是作为人生哲学家的教师。作为人生哲学家的教师具有诚实的美德、快活的情绪和坚韧的性格,而且善于把学生培养成人。人生哲学家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一定条件尤其是适合于他的个性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