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晚清文学家谭献的纪实诗反映了近代中国发生的太平天国运动及鸦片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这些诗歌多记述时事,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谭献以诗歌表现民生疾苦,写出下层百姓生活的困窘,表现出诗人忧生念乱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莫友芝是清道咸年间贵州的诗文大家,他的纪乱诗反映了社会动乱、人民丧亡的社会现实,具有“诗史”品格。莫友芝纪乱诗的“诗史”品格具体表现为诗注互补、诗史互证、忧国忧民和实录时事四方面。莫友芝的“诗史”思想与其人生境遇、师法杜甫以及自身谨于治史精神息息相关,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把握莫友芝的纪乱诗的“诗史”品格,一方面可以对莫友芝诗歌的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更全面的了解,可以借此以深化对宋诗派诗歌理论的认识;另一方面,对了解贵州历史细节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诗界革命     
“诗界革命”作为近代资产阶级学革新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作用和影响已经为学术界所肯定。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针对其口号提出前前后后诗界的动向、发展、延续、影响等一系列过程做一些梳理,可以从其理论精髓和创作的内在方面,更清晰、更深入地展现晚清那批具有改良革新的政治愿望和学思想的知识分子所从事的那场学界的维新运动。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张问陶关于描写清代中叶白莲教起义的时事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剖析了作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作者的矛盾心态,肯定了其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及人民性,分析了其诗“沉郁空灵”的性灵特色及其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张问陶关于描写清代中叶白莲救起义的时事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剖析了作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作者的矛盾心态。肯定了其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及人民性,分析了其诗“沉郁空灵”的性灵特色及其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魏红梅 《文教资料》2006,(24):84-85
所谓“道学诗”是指宣扬迂腐封建道德观念的诗。杨维祯是以蔑视礼法、行为放荡而闻名的,但他确实写了一些道学诗。它们是伴随着程朱理学在中国历史上取得科举上的独尊地位后而出现的最早的道学诗,也应该是我们研究当时社会思想的有用资料。  相似文献   

7.
作为明代"前七子"文学复古运动阵营的重要组成成员,郑善夫是福建文学发展史上较早具有全国性影响的著名诗人。其诗"黄河冰凌,得杜之骨",既能以杜诗作为古典诗歌最高审美典范,又能"知其所长、又知其弊",是明代中叶学杜的集大成者。通过其"善陈时事"的现实主义笔调下的时事诗,不仅可以认识诗人在明弘治、正德年间的突出贡献,而且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明中后期文学思潮与文学风格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8.
晚清史梦兰辑《永平诗存》中收录佘一元诗10首,这些感怀诗、述史诗、赠答诗,既有对社会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和感慨,又有对个人生活、生命的认知和体验,总体而言,蕴含了诗人哀婉中有豪壮、悲慨中有豁达的复杂情感。这为后人探究明清鼎革时期的社会现状、窥探当时士人的政治取向、精神风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材料。  相似文献   

9.
与同时代及其前代诗人的创作相比,杜甫的口号诗的基本特点是:将时事打入创作当中,拓宽了口号诗题材领域,提高了口号诗的诗品,且数量多,多七绝。这些创作特色既与时代创作风尚有关,也体现了诗人自觉的诗学追求。  相似文献   

10.
阮大铖一生创作诗歌三千余首,因为人品问题,其所作诗歌曾一度被世人所忽视,但在晚明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其诗歌及创作思想还是占有一定文学地位的。在肯定其山水田园诗歌艺术成就的基础上来重点研究其时事诗,从中探索其对国家内忧外患的关注和其个人的“怀才不遇”,进而管窥其复杂的功名观。  相似文献   

11.
吟咏孙子与《孙子兵法》的诗词曲赋,既有只言片语,也有长篇宏论。这些诗词曲赋出自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不同的个人情感。有的诞生于承平之世,有的诞生于战乱之际,有的创作于武科应试之际,有的创作于友人送别之际,有的是对不良风气的讥刺,有的是孙氏后裔对祖先的凭吊。这些诗词曲赋主要表达了四种不同情怀:一是对孙子治兵才能的夸赞,二是对孙子兵学思想的赞叹,三是以孙子风格创作、品评诗作,四是对孙子历史遗迹所发的幽思。这些诗词曲赋分散在史书、小说、文集、诗集、剧曲、画作、碑刻中,而它们的作者又出身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因此,这些诗词曲赋不仅提升了孙子的社会知名度,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孙子兵法》向更为广泛的社会领域传播。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代史学大师,钱大昕的诗作总是透露出浓厚的史学趣味,他在经史方面的知识积累及思维习惯,影响到了他的诗歌创作。他以史品诗,由“史家三长”引申出“诗学四长”,以惩恶劝善的史学功能观倡导通过诗歌来进行社会教化,主张诗作敦厚古朴。他用考据家和史学家的眼光训释注疏诗作、品评诗歌内容,主张以学为诗。同时,钱大听还以诗论史,他的怀古咏史诗总是表现出史学家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在“明体致用”的治学宗旨指引下,他的诗作还有因古鉴今,关心现实的特点,严密考订的史学方法在他的诗歌中也有表现。钱大昕诗作的主要价值不在于抒发内心的喜怒哀乐,而在于含经咀史、评史论经、诗史互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陈禅心的集句诗具有"诗史"的突出特点,不仅描绘出中国现当代六十年间的时代风云变幻,记载了自己的出处行藏,而且始终洋溢着对祖国的无比热爱。陈禅心的集句诗是对文天祥《集杜诗》的重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诗史"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从社会背景和文化心理上,探讨晚唐诗人许浑写作咏史怀古诗的直接动因及诗歌的内在含蕴,并对其诗歌定式之弊端给予具体的剖析。  相似文献   

15.
金英 《鸡西大学学报》2008,8(1):133-135
《毛诗序》系统地阐述了先秦儒家的文艺观,是先秦到汉代这一历史时期我国诗歌理论的总结。它继承了儒家诗教思想,并把这一重要思想作为解诗的依据,采用“关”“刺”的方式解诗说诗。《毛诗序》较之儒家诗教又表现出不同的倾向,即对诗的解释更加具体、更重视史实、更强调政治性。它将诗篇与特定的时代盛衰联系起来,有“《风》《雅》正变说”。《毛诗序》解诗说诗也有不完全合理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咏史诗的创作历来鲜有女子问津,宋代几位志存高远、才情卓绝的女子李清照、朱淑真和张玉娘却大胆地闯入这一领域,均创作出了寓意深刻、特色鲜明的咏史佳作。她们的咏史诗从题材上来说大致可分为品评人物、褒贬是非和借古讽今、指斥时政两大类,在艺术上则具有笔力豪迈、议论高奇及用语幽深婉曲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西晋太康时期,诗风崇尚典丽华美,诗中写景之句多是繁复绮靡,虽铺列锦绣,却了无生气。这一时期的诗人惟有左思,以其高旷的胸怀写出了风格和气质迥异于时人的诗歌。但是其诗中所表现出的玄思与玄学影响历来研究者鲜有论及,本文拟从左思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及生活经历来探讨魏晋玄学思潮对其产生的深刻影响,力求揭示创作主体深层的心理底蕴及诗歌风格变化的内在因由。  相似文献   

18.
清中叶著名笔记作家、诗人和戏曲家李斗,通过行旅以布衣身份结交了六十多位诗文作家、书画艺术家、说唱艺人和影响文坛的显宦、富商。李斗的行旅不仅激发了其文学创作的热情,使其跻身文坛,而且对其笔记、诗词和戏曲等不同文体的文学创作、演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李斗的笔记《扬州画舫录》广泛记载了其游历扬州的见闻,兼具史学和文学的双重价值;其诗集《永报堂诗集》和词集《艾堂乐府》以行旅纪实为经,以写景、赠答、咏史为纬,真实记录了其行旅与交游的经历与感受,具有典型的游记文学性质;其戏曲作品《岁星记》、《奇酸记》传奇亦是其行旅与文学交游的产物,在清代戏曲文化史和昆曲演出史上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研究者一直认为增插在《三国志演义》中的"静轩诗"所咏吟的是古人古事,属于诗歌体类中的咏史诗。对此,本文通过举例论证、量化分析后的结果却是否定的,认为"静轩诗"所吟咏的是小说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和虚构的故事情节,故不可视之为咏史诗。  相似文献   

20.
苏轼知密州时期,创作了《谢郡人田贺二生献花》《惜花》《雨中花慢》《玉盘盂二首并引》等咏花诗。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当时密州的花事之盛,寺院数量之多、力量之大,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等等。虽然苏轼来时,密州是“旱蝗相继”的灾情,但他从黄老思想出发所实行的“贵清静而民自定”的理政思想很快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以诗人才有灵感写出如此丰富多彩的咏花诗。这些作品,体现了苏轼知密州时期的际遇以及他的思想状况,对苏轼一生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