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是四川旅游业灾后重建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重要亮点。通过实地调研,应用SWOT方法综合分析大熊猫栖息地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与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找出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对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发展及四川旅游业的灾后恢复重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举  严贤春 《大众科技》2016,(11):85-88
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业近年来得到了发展,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实地考察,文献分析,提出了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区发展中依然普遍面临着资金不足、旅游产品设计不够科学性、文化资源开发不足、环保设施与环保意识不够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拓展融资渠道,科学与针对性的总体规划、建设多功能旅游景区,合理开发文化资源、实施新型营销策略,加强环保设施与环保意识等相应对策,旨在为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受森林采伐的影响,迭部县大熊猫栖息地20世纪70年代开始衰减,到80年代末最小,天保工程实施后开始恢复,2000年达到518.91km2,与20世纪70年代接近,此后由于加强了保护、社区干扰小及部分区域竹子开花的影响而开始扩展,2007年达到622km2,且仍然有好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4.
2013年1月~2015年2月,对陕西省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大鸨越冬生境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实验样方及对照样方各64个,统计栖息地生境中植物种类、植物平均高度、草本盖度、水源距离、最近路距离等15项参数,利用因子分析等方法从大鸨栖息地生境中提取出五个主因子,食物质量因子、持续性干扰因子、食物丰度因子、偶发性干扰因子、隐蔽条件因子是大鸨选择栖息地的主要因子。食物因素和干扰因素为大鸨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素。鼓励农民种植小麦等大鸨食物,增加越冬期保护区内大鸨食物量,改变传统牧牛、羊散养方式,加强宣传是保护本区内大鸨生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生物学家能拯救濒临灭绝的大熊猫及其它珍稀动物吗?大熊猫的最后一块栖息地位于中国中南部的卧龙山区深处,是自然界中保留下来的最大一群(70只)野生熊猫的家。现在世界上只剩下1000只野生大熊猫,而且有些专家还认为这些大熊猫将在今后十来年内灭迹,这是一个相...  相似文献   

6.
2006年7月12日,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遗产大会上,中国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成功申报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坐落于介于成都高原和青藏高原间的邛崃山和夹金山,其边缘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大约距离成都有100千米,覆盖924500公顷的区域。大熊猫群的主要中心是位于汶川县西南部的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宝兴县东南部的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和位于夹金山西南面的夹金山省级公园。含7个保护区和9个自然公园,同时由527100公顷的缓冲区所围绕。  相似文献   

7.
生态与进化     
<正>利用遥感重新评估大熊猫的保护状况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欧阳志云研究团队结合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和地面调查,分析了过去近40年中国大熊猫栖息地的演变特征,研究论文发表于《自然—生态学与进化》。从2001年以来,随着自然保护区建设、中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里生活着全球近10%的野生大熊猫,在全国33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作为大熊猫的栖息地——卧龙自然保护区对保护大熊猫所起的作用也引起了研究者的浓厚兴趣。 自然保护区怎么啦? 美国《科学》杂志2001年4月8日刊登了美国密歇根大学副教授刘建国和中国科学院生态中心研究员欧阳志云等六位研究人员的论文,题为《保护区生态退化: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案例》,这篇文章就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在保护  相似文献   

9.
李乐乐 《百科知识》2007,(1X):58-59
2006年7月12日,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遗产大会上,中国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成功申报为世界自然遗产。  相似文献   

10.
造成地基与其础质量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方案、施工、环境及使用问题、影响地基与基础事故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有些因素不可避免,有些因素是可以避免的,而且人为因素引起的质量事故偏多。  相似文献   

11.
造成两栖动物减少的最重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而栖息地的丧失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如伐木、排水开垦湿地.引进当地没有的外来物种(例如在池塘和小溪中放养鳟鱼)等引起的。但是在“处于原始状态”的地区.两栖动物也在同样减少。除了农药和其他化学物质的污染外.气候变化、新的疾病、寄生虫、紫外线辐射的增强都与此有关。目前渐趋一致的意见是.造成全球性的两栖动物减少的并不是某种明显的单一因素.而是多种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在目前水利工程招标中,存在着一些易受人为因素干扰的环节,本文通过对这些具体环节进行分析,得出减少人为因素干扰的预防措施和办法,从而使招标活动真正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相似文献   

13.
应用综合评价模型评价学生综合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考评,是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应用多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反映了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并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给出了一种非常有效的量化评价手段,并通过一个实例计算表明该模型更加细致地反映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自然电位的成因以及自然电位曲线的某些干扰因素,着重讨论了在测井施工中所发现的问题,尤其是自然电位曲线所受干扰的原因及其解决的方法。结合在陕北各油田测井曲线实例,通过对比测井曲线说明,分析了环境、人为因素及仪器本身缺陷对自然电位曲线的影响机理,阐述了自然电位测井工作中遇到的干扰因素与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干扰,大熊猫数量急剧减少,现存已不到1000只,面临着灭绝的危险。这种严峻的形势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因此,研究大熊猫的生殖规律和繁殖能力,提高大熊猫的受孕产仔率,繁衍后代,保存物种已迫在眉睫。大熊猫生殖生物学规律在许多方面是非常独特的,是当今需要解开的奥秘。  相似文献   

16.
设计变更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造成设计变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项目管理人为因素、工程自然条件因素和市场变化因素等。应当科学分析设计变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作用,将设计变更作为提高工程质量和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工具加以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17.
在民航空中管制当中,人为因素一直处于最核心的位置,人为因素对于空中管制的效果甚至于民航企业的安全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通常情况下,人为因素一般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外部的影响因素,外部因素就是民航企业的空中管制工作所涉及的规章制度与管理制度,以及空中管制工作所涉及的环境问题;另一方面就是空中管制人员的个人因素,这主要就是指空中管制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责任心、工作能力以及自身的身体素质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本篇文章主要全面论述了民航空中管制中人为因素在安全的基础上,对于加强空中管制人员的责任心以及工作能力、技术素质等等,从而达到民航可以确保飞机安全飞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森林火险预测指通过测定、计算一些自然和人为因素,来预测和判断森林火险发生的可能性、森林火险控制的难易程度以及森林火险可能造成损失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网络安全存在技术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干扰,需要针对各医院实际情况做管理制度的完善健全,提升技术手段,规范管理细节措施,提升全体人员对网络安全维护的意识与能力,从而有效的保证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高效化、安全化,有序化。  相似文献   

20.
鄱阳湖越冬季候鸟栖息地面积与水位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夏少霞  于秀波  范娜 《资源科学》2010,32(11):2072-2078
本文考虑了候鸟在越冬期的生态习性、食物选择及生境偏好等因素,确定了鄱阳湖候鸟栖息地的划分标准和划分方法。并运用RS和GIS技术,确定了典型年份以及特征水位下候鸟栖息地的面积,同时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栖息地面积及其内部结构与水位之间的关系,并从湿地与候鸟保护的角度,评估了拟建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水位调控方案对候鸟栖息地可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鄱阳湖水鸟基本上都分布在莎草草滩、泥滩洼地和水深不超过60cm的浅水区;②在候鸟越冬的不同阶段,鄱阳湖湿地可以提供的候鸟栖息地面积为天然湿地面积的24%-63%,栖息地面积受水位变化的影响较大,冬春季的枯水位,没有对候鸟及其栖息地造成灾难性的影响,但水位在11~12m(吴淞高程)时,可以提供的栖息地面积最大,水位再升高,栖息地面积急剧减小,当水位超过14m(吴淞高程)时,将可能无法维持现有候鸟的栖息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