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体育课程改革是高校体育改革的突破口。将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传统转变为以健身为中心的体育课,是素质教育给高校体育课程提出的新要求。以此为线索,文章提出了对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2.
略论高校体育课程的构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就高校体育课程的构建作了较为深入的剖析。提出了学生本性课程和社会本位课程相结合是体育素质教育课程构建的理论基础,并依据上述理论基础设计出以财经教育发展为目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个性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为基点,全面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的体育意识、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理性思路。在课型上,提出了一、二年级开设选项课,三、四年级开设选修课的观点;在教学内容上选用了同学们喜闻乐见并具有广泛性的体育项目,阐明了课外体育锻炼、社会实践能力,以及教师素质的重构等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快乐足球”的视角谈高校体育素质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体育教学由以技术为中心向以增强体质培养能力为中心转变已有多年 ,但实际上改来改去还是以技术教学为主 ,究其主要原因是旧的课程体系尚未改进。本文对照素质教育的要求 ,以“快乐足球”的概念为切入点 ,构建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的高校体育课程新体系 ,创建高校体育一体化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 ,是今后高校体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苏妃郃 《体育世界》2010,(3):109-110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从我国教育现状出发,以素质教育为基本导向,不断完善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与评价监控体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校体育课程中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构建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秀云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11):64+87-64,8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及逻辑推理法等,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进行了相关调查与分析,就高校体育课程中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成因及对策做了初步研究,并为各高校构建体育课程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基于"健商"促进高校体育理念实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实施体育新课程标准前提的探讨,认为“健商”理念的实施是素质教育观的体现,进而提出以“健商”观念构建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方式。旨在为高校体育新课程的具体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思维。  相似文献   

7.
郭曼 《体育师友》2014,(6):30-32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分析高校素质教育的内涵,并针对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体育理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转变观念,重视体育理论课教学;恰当运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适当加入人文教育;构建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体育理论课程改革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高校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高校体育为素质教育的内涵基础,阐述了高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紧迫性与适应性,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中素质教育的现状,提出了较为全面的体育素质教育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的盲点与弱点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方向,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行为学、健康教育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对目前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健康教育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估,最后对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内容构建作了全面理论设想,为我国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构建高校体育新体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运用心理学、文化学以及教育发展等理论,结合高校教改的经验,对高校体育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比较和论证,提出突破以课程为中心的传统体系,建立以课外体育为中心而构建的高校体育新体系模式。  相似文献   

11.
体育课程的设计关系到体育教学的实施,能够讲求设计的理念和技巧,有效的实现了教学质量的飞跃。积极的发展体育课程多样性,是体育教学的重要节点,保证增强体育教学的素质,对未来体育教育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针对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通过设定具体的教学课程,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保证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考察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研究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模式的视角并作了系统分析。研究认为:视角包括对体育课程的整体设计,例如: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学科构建、生理构建、心理构建,实现改造现有的竞技运动项目,充分开发体育教师的潜能,开设小型化、专题化的体育课程,制定新的评价方法,整合体育教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13.
浅论体育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提高体育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一直是各体育院校领导和教师密切关注的问题。研究认为应当通过更新教育观念、营造人文教育氛围、发挥体育技术课程的人文教育作用、优化人文课程设置、不断提高体育专业教师队伍的人文素质、组织社会实践及第二课堂活动等途径实现体育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隐性体育课程是以显性体育课程为载体的,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论。职教体育要为职业教育服务,为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服务。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对象有其特殊性,学校体育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开展职业教育隐性体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树立为学生职业素养服务的教育理念,科学地选择具有职业特点的教材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适合职业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推动职教体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分析我国60年来学校体育课程考试变化的历史背景、主要动因,总结学校体育课程考试变化的作用和意义,探讨了升学体育考试的教育政策和教育学的理论意义。我国学校体育课程考试的主要变化特点是考试由阶段性向选拔性发展,考试的规模由小变大,考试的级别由低变高。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推进过程中,体育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学校体育考试由成就考试到升学考试,将有利于提高体育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促进学生锻炼身体,扭转学生体质下降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根据“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总体要求,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和探究卓越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针对核心素养培养优化与重组课程体系提出建议,包括:优化课程体系,应从卓越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根据课程体系的价值取向,包括卓越体育教师培养需要的根本价值、体现体育教育专业继承与发展价值、人才培养的特色价值,以卓越体育教师培养标准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形成为主线,由基础性课程到模块课程,自上而下,分解统一;同时对原课程体系整合重组时,要注重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知识点布局的全面性,处理好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注重实践课程的设计,将核心素养培养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7.
素质拓展训练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郑州城市学院公共体育教学应该引入素质拓展训练课程;结合目前素质拓展在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安排中出现的问题缺陷,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制定适合郑州城市职业学院的公共体育教学课中素质拓展课程教学方案,完善优化素质拓展项目设计安排,将更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锻炼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针对体育教育专业颁发的10套指导性文件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名称和培养目标演变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重点从课程总学时数、课程类型、主要课程科目方面探讨近70年来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演变历程,同时从多维视角揭示并提炼课程设置的变化特征,旨在为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提供历史经验,为体育教育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建议未来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应该深化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构建多样化目标体系;针对课程分类同一层级要使用同一划分根据;课程主要科目要体现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性特点;进一步强化实践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技术课程设置的比较,提出健全体育教师教育的法律内涵;减缩技术课程比例,开发内容多元和谐的现代框架(含民族与传统、现代与时尚、闲暇与健康、生存技巧和灾害防范等开拓项目);重建技术课程学分标准和履修方式(主张选修为主,尝试以课程多而学分少为原则设定学分标准);建立体育俱乐部制度和大中小学一贯制的技术课程体系;完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回归体育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的体育教育改革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绝对的二元对立,主要表现在教育目标、教学策略和教育评价三个方面。产生二元对立的认识论根源是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知失调,在素质教育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我国还需要在教师培训工作、师范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和管理机制等方面做调整。消除课程改革在价值取向上认知失调的有效办法是从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传统的课程观和新的课程观等方面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