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模板法合成了一个新颍的Mn(Ⅲ)配合物,其混合配体由一无机盐阴离子和水杨醛席夫(Schiff)碱组成.分别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对该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标题配合物属正交晶系,Pbca空间点群.晶胞参数为:a=12.4478(8),b=13.7536(9),c=18.7800(12),V=3215.2(4)3,Z=8.锰(Ⅲ)离子与Schiff碱上的两个氮原子、三个氧原子和一个异硫氰酸根离子上一个氮原子的配位,具有扭曲的八面体六配位环境.两个Mn(Ⅲ)配位体通过氧桥联形成双核结构.两个最近的Mn(Ⅲ)原子之间的距离为3.554.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双苯甲酰丙酮缩乙二胺Schiff碱镍(Ⅱ)配合物,并测定了该分子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 21/n,晶胞参数α=10.793(2),b=7.909(2),c=22.025(4)A,β=96.68(3)°,V=1867.4(7)A3,Z=4,Dc=1.441g@cm-3.对于3494(I≥2σ(I))个可观察点,最终偏差因子R=0.0281,wR=0.0768.Schiff碱配体的四个配位原子[O(1)、O(2)、N(1)和N(2)]与Ni(Ⅱ)配位,形成平面正方形N2O2Ni配位构型.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双苯甲酰丙酮缩乙二胺Schiff碱镍(II)配合物,并测定了该分子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a=10.793(2),b=7.909(2),c=22.025(4)A°,β=96.68(3)°,V=1867.4(7)A°3,Z=4,Dc=1.441g·cm-3。对于3494(I2σ(I))个可观察点,最终偏差因子R=0.0281,WR=0.0768。Schiff碱配体的四个配位原子犤O(1)、O(2)、N(1)和N(2)犦与Ni(II)配位,形成平面正方形NONi配位构型。  相似文献   

4.
稀土元素铕与双Schiff碱N,N’-二(亚水杨基)-1,4-二氨基丁烷(L1)、N,N-二(亚水杨基)-1,5-二氨基戊烷(L3)和双Schiff碱还原产物N,N'-二(水杨基)-1,4-二氨基丁烷(L2)形成配合物的荧光是以配体发光为主.当双Schiff碱和TTA共存于同一配合物时,配体的协同发光效应使得络合物的发光表现为强的Eu^3 特征光谱,其最大荧光量子产率为0.21.络合物的能量传递过程主要是由配体的n→π^*跃迁吸收辐射能并直接向中心离子转递能量,中心离子被激发至激发态^5LJ(J=10,8,7,5),然后无辐射弛豫至^5D0,发生^5D0→^7FJ(J=0,1,2,3,4)的跃迁,发射出Eu^3 特征光谱.络合物Eu(Lx)(TTA)(NO3)3(x=1,3)分子发光器件是由络合物中配体的苯环和噻吩环——天线的底座,S、O和N原子——接受光信号的原子天线和中心Eu^3 离子——原子信号发射器所组成.  相似文献   

5.
水热法合成得到一个含有水杨醛Schiff碱的双核铁配合物(C32H30Fe2N4O5),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结构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0.9471(10)(),b=11.0577(10)(),c=13.8143(13)(),α=67.9770(10)°,β=73.2580(10)°,γ=77.5730(10)°,Z=2,F(000)=684,V=1473.6(2)3,μ=1.032mm-1,R1=0.0376,wR2=0.0903.该配合物结构单元中的两个铁原子之间通过氧原子桥连,形成双核配合物.相邻的配合物分子之间通过弱氢键连接,形成二聚体.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新的巯基乙酸、异烟酰肼合锑(Ⅲ)三元配合物:[Sb(C2H2O2S)·(C2H3O2S)·C6H8N3O]Cl。经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中红外、远红外光谱进行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对XRD谱指标化,确定其晶系和晶胞参数,[Sb(C2H2O2S)·(C2H3O2S)·C6H8N3O]Cl:a=1.1858nm,b=2.3671nm,c=1.3850nm,β=87.67°;锑(Ⅲ)离子是通过N原子、S原子和O原子参与配位形成五配位的配合物。并对配合物进行了抑菌活性研究。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一个结构新颖的镍的二价配合物,并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3c1,晶胞晶胞参数为:a=11.9404(8),b=11.9404(8),c=17.087(2),V=2109.8(3)3,Z=4,Dc=1.389 Mg/m3,F(000)=924,化学式C7H26N7N i O1S1,化学式量为317.7.中心镍离子与3个乙二胺的六个氮原子配位成一个变形八面体结构.同时,晶体中含有没有配位的逆硫氰根离子和水分子.配合物结构单元的分子之间是通过氢键相连接,从而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配合物[Ni(C13H10N3O2)2].0.25CH3OH(C13H10N3O2=吡啶-2-甲醛缩水杨酰肼),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确定了其结构。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在配合物中,每个Ni(Ⅱ)离子与两个吡啶-2-甲醛缩水杨酰肼的四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配位,形成了畸变的八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9.
通过2-羟基-1-萘醛和氨基乙酸形成的Schiff碱与二价铜离子合成新的配合物,并经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和红外光谱与电子光谱研究而表征。其Cu原子形成四配位配合物,分子内中心原子分别形成亚胺的N→Cu,羟基的O-Cu,酚氧原子的O-Cu以及水的配位O→Cu。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型Schiff碱铜(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酮和甲醇(体积比为3:1)为溶剂,1,2-二胺氧乙烷双缩5-溴水杨醛(H2L)与乙酸铜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Schiff碱乙酸铜(Ⅱ)配合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1H-NMR,IR,TG-DTA及UV表征。结果表明,新型Schiff碱是一种四齿配体,配合物的可能结构式为[Cu(C16H12Br2N2O4)]2。  相似文献   

11.
在甲醇水溶液中以氨基磺酸和邻菲啰啉为配体合成了配合物[Cu(phen)(H2O)2].SO1,并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为a=1.4903(2)nm,b=1.38587(18)nm,c=0.70325(9)nm,β=108.618(2)°,V=1.3765(3)nm3,Dc=1.814g/cm3,Z=4,F(000)=764,最终偏离因子R1=0.0269,wR2=0.0748.配合物中Cu(Ⅱ)离子与1个phen的2个N原子及2个H 2O的O原子配位,形成变形平面四边形结构.结合晶体结构对标题配合物进行了电化学性质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以硝酸锌和3,5-吡唑二羧酸(H3dcp)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配合物[Zn(H2dcp)2(H2O)2]·(H2O)2,并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00567(9)nm,b=1.24627(11)nm,c=0.68635(2)nm,β=108.972(2)°,V=0.81350(10)nm3,Mr=447.62,Dc=1.827g/cm3,F(000)=456,Z=2。配合物中Zn离子与分属于两个吡唑二羧酸根的2个O原子、2个N原子以及来自于两个配位水分子的O原子配位。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一个新的Schiff碱大环配合物NiL(SCN)2·H2O(L为5, 12-二甲基-7,14-二苯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4,11-二烯),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以及摩尔电导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其中镍(Ⅱ)离子为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14.
在水-乙醇混合溶液中合成了标题配合物[CoIm6]·SO4·2H2O(Im=C3H4N2,咪唑)并且培养出了配合物单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手段分析了配合物的结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为六方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α=0.89999(15)nm,b=0.89999(15)nm,c=2.3080(8)nm,α=90℃,β=90℃,γ=120℃.V=1.619(7)nm3,Z=2,最终的偏离因子R=0.0862,wR=0.2505,GOOF=1.040.六个咪唑分子的氮原子与钴离子配位,形成了八面体几何构型,在配合物的晶格中,还存在着硫酸根和两个游离的水分子.  相似文献   

15.
以Nd(NO_3)_3·6H_2O、C_6H_5CH_2N(CH_3)_3OH和浓HNO_3为反应试剂,通过溶液挥发得到一例新型配合物[(C_6H_5CH_2)N(CH_3)_3]_3[Nd(NO_3)_6](1).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结晶于三斜晶系,P-1(No.2)空间群,晶胞参数a=9.779(1)?,b=10.857(1)?,c=22.412(3)?,α=78.064(3)°,β=81.766(3)°,γ=65.596(3)°, V=2115.5(5)?3, Z=2.配合物1中Nd3, Z=2.配合物1中Nd(3+)与6个NO_3(3+)与6个NO_3-阴离子的12个O原子配位,大体积的[Nd(NO_3)_6]-阴离子的12个O原子配位,大体积的[Nd(NO_3)_6](3-)阴离子和电荷平衡[(CH_3)_3N(C_6H_5CH_2)](3-)阴离子和电荷平衡[(CH_3)_3N(C_6H_5CH_2)]+阳离子之间通过非共价库仑力以及范德华力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6.
新制备的Cu2(C5H5N)2(C8H7O2)4加入到溶有2-甲基苯甲酸、吡啶的C2H5OH/H2O(1∶1,v/v)混合溶剂中反应,得到新的双核铜配合物Cu2(C5H5N)2(C8H7O2)4晶体,结构经X-衍射法表征.晶体结构中,四个苯甲酸离子羧基八个O原子经syn-syn式桥连二个Cu原子成灯笼状,在轴向分别由二个吡啶分子N配位而形成四方锥形几何结构.分子间沿(010)方向,形成折叠假性的六边形紧密堆积结构.配合物CCDC号:856726.  相似文献   

17.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配合物Na(H2pydc)(Hpydc)(H2O)3(H2pydc为2,6-吡啶二甲酸),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晶体数据分析表明,配合物为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I,a=0.690 48(14)nm,b=1.116 5(2)nm,c=1.120 O(2)nm,α=85.53(3)°, β=82.23(3)°,γ=87.16(3)°,V=0.852 2(3)nm3,Z=2,F(000)=424,R1=0.048 1,wR2=0.126 7.配合物的中心原子钠与分子形式的配体H2pydc的一个氮原子(N(1))和两个氧原子(O(1),O(3)),单阴离子形式的配体Hpydc的一个氧原子O(5),以及三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O(9),O(10),O(11))配位,配位数为7.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含水杨醛缩苯氧基乙酰腙的镍的配合物[Ni(C15H12N2O3)(C6H7N)](C6H7N=α-甲基吡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a=13.630(6)(A),b=6.826(3)(A),c=21.665(11)(A),β=108.245(17)℃,V=1914.4(14)(A)3,Z=4,Mr=420.10,Dc=1.458g·cm-3,μ=1.040mm-1,F(000)=872,R=0.0644,wR=0.1486.中心镍离子与水杨醛缩苯氧基乙酰腙配体提供的二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以及一个配住α-甲基吡啶的氮原子配位,形成了N2O2的平面正方形的配位构型.在标题配合物中,水杨醛缩苯氧基乙酰腙三啮配体以负二价的阴离子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9.
水热合成了配合物[Cd2(bipy)4(NO3)3(H2O)]NO3(bipy=2,2’-联吡啶),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晶体属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a=1.4361(3)nm,b=1.7215(2)nm,c=3.5099(5)nm,Z=8,Dc=1.708g/cm3,R1=0.0352,ωR2=0.0504.配合物中每一个镉离子均由两个2,2’-联吡啶的四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配位构成变形八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20.
通过ZnCl2与NH4SCN和二乙烯三胺(DIEN)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制备出了单核配合物Zn(DIEN)(SCN)2,并通过X射线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Cmc2(1),晶胞参数为:a=8.6540(17)(A),b=12.916(3)(A),c=11.128(2)(A),V=1243.8(4)(A)3,Z=4,Mr=284.70,D=1.520 gcm-3,F(000)=584,μ=2.283 mm-1(MoKa).通过对其晶体结构的研究发现,锌离子处于一个稍微扭曲的三角双锥配位环境中,周围为五个N原子,其中二乙烯三胺中的两个N原子[N(3)和N(4)]以及所有的C原子都是无序的.标题配合物的合成采用了单纯水溶液的方法,与传统的Zn配合物的合成方法相比.简单、易行、节约能源且易于操作,而且晶体颗粒较大、晶形完整,易于培养成大晶体材料,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