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亲属称谓语反映着婚姻、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从他亲属称谓语则是亲属称谓语中比较独特的构成部分,庆阳方言从他亲属称谓语呈现出浓郁的地域色彩。主要探析庆阳方言从他亲属称谓语的类型、特点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2.
古代白话小说自唐代形成、宋代完善到明代繁荣,逐渐形成其独特的语言风格。作为明代世情小说集大成者,《金瓶梅》的语言口语化、俚俗化。本文通过检索北大语料库,分析《金瓶梅》中常出现的亲属称谓语,根据使用对象将其分为用亲属称谓语称呼"亲属"和"非亲属"两类。用不相当的亲属称谓语称呼亲属时,存在使用更尊敬的亲属称谓语的趋向;用亲属称谓语称呼非亲属时,突出表现为主仆称谓父子化。《金瓶梅》亲属称谓语具有情感化、交际化的特点,同时亲属称谓语的使用极度泛化,这反映了明代宗法制的社会影响及明代家庭的夫妻、主仆关系。  相似文献   

3.
亲属称谓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民族心理、文化传统等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亲属称谓语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现在汉语亲属称谓语同时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一方面系统内部称谓语逐渐减少,关系日趋简化;另一方面某些亲属称谓语向系统外部扩张,泛化为社会称谓语。  相似文献   

4.
当今称谓语尤其是亲属称谓语,鉴于社会变迁、家庭结构等原因,凸显出以血亲为中心,姻亲称谓语血亲化,旁系称谓语亲疏关系逐渐淡化的简化特征。分析中国传统伦理背景下的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尊老敬上的伦理礼制、西方个体本位主义文化价值观影响等,有利于我们继承传统文化的重人伦、讲究文明礼仪,建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的平等、和谐的新型人际亲属称谓系统。  相似文献   

5.
《尔雅·释亲》亲属称谓的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尔雅·释亲》中的亲属称谓语保存了古代社会丰富的文化信息。对出现在古典文献和古代字书中的亲属称谓语进行考证和研究发现,这些称谓语反映了古代人民"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早期社会经历了对等交互从表婚制、亚血族群婚制、媵婚制的婚姻制度,家庭形态由男从女居最终发展到男人成为家庭主宰。《尔雅·释亲》中的亲属称谓语是一定语言环境中的社会人伦关系和特殊文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吴地亲属称谓语从用途来看,主要用作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背称多于面称、比较普遍的异名同指、主要采用双音节形式以及相对稳固性是昊地亲缘关系亲属称谓语的特点。这些特点与吴文化的杂交型文化特点不无关系。吴地泛亲属称谓语可以分为纯表社会角色的和既表亲缘关系又表社会角色的两大类。泛亲属称谓语具有与亲缘关系称谓语迥然有别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亲属称谓语也不例外。本文从英汉亲属称谓语的主要差异、英汉亲属称谓语差异的文化因素、英汉亲属称谓语之差异对于交际的要求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认为英汉两种语言都源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尤其是在称谓方面都蕴含着浓浓的不同的文化内涵,也受到不同文化的制约。必须在文化教学和交际时注重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张静仪 《英语广场》2020,(11):51-54
英汉语中亲属称谓语体系极为不同,众多学者讨论了英汉语亲属称谓的对应及差异。由于时代变化等诸多原因,英汉语体系中的亲属称谓语本身也发生了一系列用法的变化。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亲属称谓语中"哥""姐"及其对应的brother和sister的用法变化,探究其背后原因。  相似文献   

9.
亲属称谓语自称现象是汉语中比较常见的,但国内语言学界关注的不是太多。在曹禺的剧本中,人物的亲属称谓语自称多达130例。以这些例子为研究对象,从语义和功能出发,讨论了亲属称谓语自称的三大语义类别和三大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0.
正一、亲属称谓语的泛化及文化内涵1.亲属称谓语的泛化亲属称谓语的泛化,是指用亲属称谓语称呼没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现象。也有学者把它叫做"拟亲属称谓语"。这种称呼方式常常在非正式场合使用,交际双方多为偶尔相逢的陌生人,运用亲属称谓语只是向对方表  相似文献   

11.
风靡于现代大学校园的称谓语主要可以分为四类宿舍成员之间的“亲属称谓语”、校园社团成员之间的官职称谓语、陌生人间的虚拟亲属称谓语以及和“专业”、“性别”和“关系”相联系的其他称谓语。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校园文化的共同产物,这两种文化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校园文化根植于传统文化,而以“家庭观念”、“官本位思想”和“亲和观念”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推动着校园称谓语在与时俱进的校园文化中应运而生。这一奇特的语言现象与这两种文化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在校园生活乃至社会生活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语言使用中的性别差异现象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话题。亲属称谓语作为称谓语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不但反映了语言与性别的关系,而且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通过比较汉英亲属称谓语揭示出性别差异产生的内在原因,并探讨了研究结果对外语学习和外语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称谓语是文化和时代的方向标,考察称谓语的变化具有语文和历史的双重意义。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是随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因此既具有稳定性又有开放性。本文重点分析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所具有的开放性,介绍了其具体表现,分析了它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比湖北通城、湖南平江及江西修水三县的亲属称谓语,发现在鄂湘赣三界方言亲属称谓语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在祖辈、父辈亲属称谓语的使用上差异性较大,平辈、子辈与孙辈亲属称谓语差异较小。鄂湘赣三界方言具有不区分性别、内外有别、简化趋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亲属称谓语广泛存在于世界语言体系中,是确立家庭成员身份、疏通家庭成员关系的重要依据。不同社会文化语境下孕育出的亲属称谓语却不尽相同。日本亲属称谓语折射出集体主义至上、亲疏关系分明的东方文化;英亲属称谓语体现出欧美文化里强调个人意识的面子观念。本文从语言特性、礼貌现象和面子观念入手,选取日语、英语两种亲属称谓语为研究对象,针对两者中亲属称谓语在父系和母系、血亲与姻亲方面的相似之处及其原因进行论述,在日两者显著差异的基础上,探究背后东西方礼貌现象差异、日语中"亲疏观念"特殊体现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6.
英汉亲属称谓语的差异及其互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汉语称谓语丰富繁杂、分类精细、指称具体,而英语称谓语宽泛笼统、分类单一、语义模糊。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是汉民族是以家庭为主体的农耕经济,以儒家化为主干,宗法意识浓厚;而英语民族是以个人为本位的商业经济,源于希腊罗马化,人成分较多。因此,翻译时对亲属称谓语的处理实非易事,本通过实例说明了亲属称谓语可采取包括归化法在内的五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甘国芳 《学语文》2014,(1):74-75
一、亲属称谓语的泛化及文化内涵1.亲属称谓语的泛化亲属称谓语的泛化,是指用亲属称谓语称呼没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现象。也有学者把它叫做“拟亲属称谓语”。这种称呼方式常常在非正式场合使用,交际双方多为偶尔相逢的陌生人,运用亲属称谓语只是向对方表示敬意。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例子看,我们一起探讨亲属称谓语泛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论称谓语的泛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汉语称谓语分为三个系统:亲属称谓语系统、社会称谓语系统和代词称谓语系统,它们都分别有泛化现象。本试析这三个系统内的泛化现象、使用的策略以及遵循的语用原则,并阐述汉语称谓语与礼貌问题的关系。中研究的是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19.
亲属称谓语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体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宋书》中的亲属称谓语作为研究对象,对该书中的亲属称谓语进行了穷尽性的考察,并把亲属称谓按父系、母系、夫系、妻系来分析,发现《宋书》的亲属称谓语含量丰富且多样化。它反映了中古汉语单音词向复音词转化过渡时期单音词复音词并存、主用单音词的特点,同时部分亲属称谓语还保留了上古汉语亲属称谓"小辈不分性别"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称谓语的习得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亲属称谓语的习得主要受家庭的影响;社会称谓语的习得则主要受媒体、书本、周围环境和传统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