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视译(视阅口译)是口译的重要训练环节,也是提高流畅表达的常用手段。但英汉两种语言的巨大差异又给译员带来了不少挑战。为了达到连贯通顺的效果,译员必须学会断句,同时要善用各种手段以衔接各断句单位。本文从视译实例出发,探讨如何运用衔接促进视译的流畅表达。  相似文献   

2.
视译是同声传译的准备课程,视译训练模式的构建要符合其自身特点,也要为同声传译服务。而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又存在巨大差异,译员在做视译时为了保证翻译的质量和速度不得不利用一些视译技巧来保证翻译效果。本文主要探讨了视译中的顺句驱动及词类转换技巧,以帮助视译学习者更好地学习视译。  相似文献   

3.
万丽 《考试周刊》2011,(90):28-29
视译训练是口译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汉视译训练成功的关键在于快速、准确地对英语长句进行断句.辅以适当的衔接手段,如此方能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英语原文准确、通顺地翻译成汉语译文。本文以实例解释英汉视译断句的“类意群”概念.以及利用“类意群”基本特征进行断句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题结合顺序翻译与英汉视译的关系,谈谈笔者作为初学者在进行英汉视译顺序翻译中遇到的障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总结出障碍信号。笔者希望帮助初学者通过障碍信号关注顺序翻译的障碍,及时并有效地解决这些障碍,从而提高翻译质量和翻译速度,顺利完成英汉视译。  相似文献   

5.
视译是口译领域里极少为研究者涉足、但误用误读现象较多的一个议题。为澄清相关概念,纠正术语使用不规范现象,首先应杜绝使用"视译"这一简称,代之以"视阅口译"与"视听口译"以供区分;其次,应将"视阅口译"与"视听口译"从同传和交传的范畴内区分出来,还其本来面目,以独立的身份与同传交传并列为口译形式之一;最后,需消除视阅口译仅作为同传训练踏脚石的印象,应将其视为一项复杂的口译活动进行专门化的系统培训。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特别是语言形式上的不同之处,论述英汉互译时如何在译文里突出译入语的语言特征,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语言习惯,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在生态翻译视阅下讨论,如何按照翻译适应选择论规范公示语的翻译以提高公示语英译的质量.首先,讨论在具体的生态环境下,公示语荚译如何兼顾英汉两种语言生态,尤其是如何弥补汉语的弱势生态地位;其次,将讨论公示语英译如何在三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角度上进行适应性选择,指出译者应该坚持“译有所为”的原则在翻译日寸=有所取舍,做到公示语翻译时信息交流的有效性,以及语言生态问的平衡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特别是语言形式上的不同之处,论述英汉互译时如何在泽文里突出译入语的语言特征,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语言习惯,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9.
高帆  王佳 《考试周刊》2012,(65):15-16
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当在忠实原文内容的前提下,分析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内涵,采用归化译法、异化译法或补偿法等各种翻译方法,尽可能地拓展源语作品的文化可译性限度,尽可能地使译语作品达到与源语作品在文化内涵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全球文化趋同环境下,英汉语言中的相似成分不断增多,它们在译语语境中的信息传输越来越充分,其可译性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语言和文化的民族特性又会阻碍英汉语境之间的完全趋同,英汉两种语言在译语语境中的信息传输不会完全等同于它们在源语语境中的信息负载,因此文化趋同环境下语言的可译性在总体上将不断扩大,但其局部的可译性限度也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1.
关于口译过程的研究比较普遍的是把口译分成理解与表达两个阶段。这样的口译过程分段,不利于译员对口译的认识与把握。意义建构理论下的口译过程研究,从口译过程的本质出发,将口译过程分成意义建构与意义制造两个阶段。意义是口译的核心。传统的口译理解与表达同样离不开意义,理解是对意义的理解,表达是对意义的表达。口译新的分段认为口译首先是译员在原语语言的激发下,结合情境和个人阅历进行的意义建构,然后再从目的语听众的角度出发结合情境及听者的阅历使用语言进行意义激发与制造。  相似文献   

12.
栾义敏 《海外英语》2012,(10):109-111
视译即边看边译,排除了口译过程中的听力干扰,能够强化大脑对所接受信息的处理,是口译中的重要训练手段。将视译训练引入口译教学,可以有效地训练口译中的信息捕捉、拆分、重组和输出等能力,尤其可以提高学生对句子的处理能力,从而为提高学生的口译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对口译教学中的视译训练进行实证探索可以为口译学习者尤其是初学者提供有效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3.
罗显敏 《海外英语》2012,(13):152-154
释意理论明确指出心理弥补在口译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心理弥补并未受到学者重视,相关研究很少。在借鉴格式塔心理学和语用充实理论的基础上,可以将心理弥补定义为:听话人下意识或者无意识地结合认知知识对已知语音信息进行的语言上的增加和弥补,并提出心理弥补能力的增强,有助于译员听辨理解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法国口译释意理论认为口译程序中的表达阶段是口译的中心环节。在释意理论的视角下,译员用译语将原语信息再现时,等于是发表了一次公众演讲。和公众演讲一样,口译表达阶段包括语言的组织架构和有声语言的产出两部分。译员的语音素质、语言和副语言的组织等公众演讲技能对口译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口译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活动中培养公众演讲技能,将会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  相似文献   

15.
释意理论认为口译程序中的表达阶段是口译的中心环节。意义的正确表达不仅要依靠对原语语言含义的理解,更需要译者的认知补充。译者的认知补充来源于通才知识储备,和话语篇章的环境,所以口译能力不仅包括语言能力,还包括百科知识和演讲能力。随着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开发,英语口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释意理论的视角有助于探索出一条适合、促进辽宁经济发展的口译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关联机制在口译记忆中起到信息选择的作用,决定了口译过程中瞬时记忆的关注点、短时记忆的内容以及工作记忆的处理对象和方式。对口译中源语听解和译语输出这两个阶段的分析揭示了口译员的认知语境与关联选择之间呈正比关系。因此,建议口译教学中在充实认知语境、增加长时记忆信息量的基础上,强化听辨推理训练。  相似文献   

17.
对翻译标准的看法,不同历史时期,中外翻译理论家和实践工作者持有不同的观点。将原语(译出语)分为口译、权威信息、情感表达三类,分析各自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总结出语言不同表达类型的翻译标准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这有益于翻译理论的研究与提高,有针对性地为翻译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指出噪音是信息传递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同声传译作为传递信息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噪音。分析同传译员所面对的噪音根据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物理噪音、生理噪音、心理噪音和文化噪音四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运用信息和语言噪音过滤、肢体语言过滤、心理噪音过滤、文化噪音过滤等方法对噪音进行有效过滤,从而保证同声传译工作准确高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19.
隐喻是人类进行抽象思维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大量英汉语料,分析了道德概念的内涵、认知经验基础,以及隐喻映射模式,归纳出以道德为本体的概念隐喻——道德是一个有价的实体,其基础是客体世界的物质属性在人心理上的感受向道德认知域的映射。英语和汉语的道德概念隐喻基本一致,这是由于人类生存适应的需求根本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一名合格的口译员须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应能同时精通源语和目的语。现今国内多所高校已获批设立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点,但其生源普遍体现出令人担忧的母语水平。文章剖析导致学生母语水平普遍欠佳的原因并探讨母语能力欠缺会对口译质量造成的严重影响,认为应在翻译硕士(MTI)口译教学过程中重视和加强汉语修养,并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