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爆发用力阶段相关运动环节及铅球的速度节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左踝与其他环节动作协调匹配形成的左侧支撑制动轴,不仅关系到下肢的动量有效地向上传递和形成稳固的双腿支撑,还可使铅球在出手瞬间的最高点合成适宜的出手初速度;铅球加速阶段,肩轴加速赶超髋轴,左肩制动与右肩前顶动作成为影响铅球出手初速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在原地侧向掷铅球技术动作的教学练习和训练中(以右手持球为例),教师往往注意动作发力顺序的连贯性和动作姿态的合理性,强调左侧支撑和超越器械的技术要领,在整个投掷技术动作中,左臂的合理运用会更好地形成合理的左侧支撑,提供右肩超越器械的时机,提高铅球的出手速度,从而提高铅球成绩。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训练,深刻地认识到左臂在整个动作中的重要作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1问题的提出 铅球是我市中学生运动会唯一的投掷项目。众所周知铅球对发展学生力量素质有明显的效果。本人通过对竞赛、访谈、查询文献发现铅球投掷技术中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滑步后有停顿、推球时屈髋后坐、没有左侧支撑、持球动作不正确等。这些错误动作直接影响铅球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对训练考核、持球技术统计和文字处理后发现,多少存在着持球不正确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铅球左侧支撑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 在最后用力技术中,出现空中换步动作,无左腿支撑的现象,这是铅球教学和训练中常见的错误动作之一。就其产生的原因而言,一是教练员在教学、训练中忽视了这一重要技术环节的训练。二是运动员对这一技术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为引起重视、本文将对铅球的左侧支撑进行一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用两部高速摄影机及两台瑞士产KISTLER测力台对我国10名优秀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动作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①左脚着地后的突停制动与蹬伸动作对提高投掷效果有良好效应;②左腿强有力的支撑与快速蹬伸与投掷效果高度相关;③左臂、左肩及躯干的转动式鞭打动作与力效应特点,以及力梯度、垂直冲量、平面力矢分析进一步表明了左侧支撑用力技术与提高投掷效果的关系;④为用术语方便起见,可将左侧支撑用力技术简称为左侧撑蹬。  相似文献   

6.
运用高速摄影等方法对女子大学生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女子大学生铅球运动员左侧支撑和蹬伸用力效果较好 ,为动量传递奠定基础 ;“鞭打”技术中用力顺序存在不足 ,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7.
肖林鹏 《体育科学》2002,22(4):69-71,102
背向滑步推铅球双脚支撑技术阶段是获得铅球出手初速度的重要环节,以生物力学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双脚支撑阶段相关运动环节及铅球的速度节奏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右膝与左踝速度是影响铅球运行速度的最重要因素,建立了有关运动环节速度节奏与铅球速度之间的数学模式。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进行铅球速度的评价和预测。建议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应加强双脚支撑阶段,各有关运动环节速度及其运作结构改进方面的训练,并特别重视双脚支撑阶段运动员铅球速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正> 推铅球时,“左侧支撑”的技术比较难掌握,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要点。在中学铅球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左侧支撑”技术时常常会出现以下几种错误: 一、支撑腿弯屈。即在左脚落地后,左腿不是向前上方蹬顶,而是膝关节弯曲,身体重心下降。二、支撑脚偏离。左脚落地时偏左或者偏右,从而导致身体向右或者向左倾倒。三、向后支撑。由于左脚落地后僵直支撑,造成身体后退。四、支撑不充分。左腿支撑时始终是全脚支撑,最后没有从全脚掌支撑过渡到前脚掌支撑。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重点抓好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9.
铅球最后用力的理论与训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对铅球最后用力概念界定的基础上,重新划分铅球最后用力阶段,并论述了单支撑最后用力的积极意义及专项力量的训练。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和综合分析,提出了划分铅球最后用力阶段的新观点:推铅球最后用力阶段,是从滑步过程中支撑腿水平方向上运动结束之时开始到铅球离手的过程。整个最后用力阶段分为单支撑用力和双支撑用力出手两个阶段,单支撑最后用力阶段对减小铅球预先速度的损耗、加快左脚着地和拉长工作肌有重要意义。在训练中采用切割组合训练方法可有效地把力量与技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加强快速力量训练,尤其下肢爆发力和制动力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运动学分析方法对我国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3名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认为,巩立姣有右肘关节提前用力的不合理现象;李玲超越器械和左侧支撑技术不好,左脚的着地方式不合理,最后用力的幅度小、距离短,向前性不好;李梅菊左腿蹬伸不积极,腿部力量薄弱.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的技术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黄志红等国家优秀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的理论分析表明,左脚着地后的制动是左腿用力充分快速蹬仲的基础;力梯度、垂直冲量与投掷效果是高度相关;身体左侧的转动与鞭打是提高投掷远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推铅球技术速度节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运用高速摄影和影片解析法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进行分析,获得大量有价值的图表和速度曲线。经研究发现:滑步阶段左腿的有效摆动能加大右腿蹬伸力量,提高蹬伸速度,提高滑步速度,加快境速有利于身体重心速度的加快;在过渡阶段,加快右髋的快速前移,不仅有利于保持身体重心速度,同时有利于最后用力姿势的形成;摆动腿快速落地缩短单支撑时间,是尽快形成最后用力姿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用表面肌电技术对背向滑步式推铅球动作不同重量铅球时的肌肉测试,总结肌肉动员特征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论为,背向滑步式推铅球动作中,主要参与肌肉为右肱二头肌,右三角肌,右股四头肌等等;使用8千克铅球进行训练时,多数体表肌肉肌电信号值比背向滑步式推铅球有明显的增加,部分肌肉的肌电信号衰减。右股四头肌和左背阔肌在使用8千克铅球训练时利于背向滑步式推铅球动作。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推铅球过程中左腿支撑用力对提高铅球运动成绩的作用,介绍了正确发挥左腿支撑用力技术作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及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运用近景动态立体摄像和三维录像测量分析系统对我国10 名优秀铅球运动员的技术进行三维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在完整推铅球各阶段中,正确的身体左侧技术,可使运动员利用身体重心减小蹬地角、腾起角和低、平、快的滑步,可以建立起稳固的、强有力的左侧支撑,提高蹬伸用力效果,利于向前转动髋部,动员更多肌群参加最后用力工作,及加长最后推球工作距离,提高出手初速和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6.
以我国国际健将级女子铅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速摄影及解析、生物力学分析等方法,对女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相关运动环节的速度节奏与铅球出手初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数学方法建立了模型,以探讨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正确运用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的规律及特征,从而为提高我国女子铅球运动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推铅球运动项目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献资料法对国内外推铅球项目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简要的回顾,介绍了目前推铅球训练理论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总结了世界高水平铅球运动员训练的特点,揭示了推铅球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九运会女子铅球的前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影像分 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在滑步阶段,左腿有效摆动不足, 右腿蹬伸力量、速度不佳。脱离身体重心运动速度而片面要求滑步阶段的运动速度越快越好是 不合理的。在过渡阶段,右髋向投掷方向的前移不够,不利于身体重心速度的回升。最后用力阶 段,技术还不稳定,出手角度与出手速度之间的组合应该因人而宜,而不宜采用固定的理论模 式。  相似文献   

19.
推铅球动作系统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等基础理论,对推铅球技术的连续图片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激发肌肉潜能,加速动作节奏,以适宜的角度、合理的高度和最快的出手初速度投掷铅球的规范动作标准。  相似文献   

20.
现代铅球左侧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前现代铅球左侧技术研究不足的实际,应用运动生物力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结合铅球项目的专业特点,着重对左腿、左臂在推铅球滑步与最后用力两个重要阶段的工作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