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一、用字母表示数复习1·写出下面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的意义。小明买了x本练习本,每本5角;y支铅笔,每支3角。5x表示;3y表示;5x 3y表示;5x-3y表示。2·用字母表示出你学过的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率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率乘法分配律3·用字母表示下面数量之间的关系。(1)路程s、速度v、时间t。(2)单价a、数量x、总价c。(3)收入a、支出b、结余c。(4)时间t、工效a、工作总量c。4·想一想。a和5相乘应该怎样写?()两个a相加的和应该怎样写?()两个a相乘的积应该怎样写?()练习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1)汽车甲运货a吨,汽车乙运…  相似文献   

2.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这一定律学生运用起来总是不能得民应手,为了学生巧妙记忆和灵活掌握,我教给了学生一种巧妙的记法:  相似文献   

3.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这一定律学生运用起来总是不能得心应手,为了学生巧妙记忆和灵活掌握,我教给了学生一种巧妙的记法:"a"代表妈妈,"b"代表爸爸,"×"代  相似文献   

4.
问题:计算1990×198.9-1989×198.8=?这是一道小数乘减混合运算的巧算题。解题的关键是熟悉积不变规律和乘法分配律与有关性质,先把两个积改写成具有一个相同因数的式子。规律:如果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倍数,那么它们的积不变。即:a×b=c,那么,(a×n)×(b÷n)=c或(a÷n)×(b×n)=c定律:(a+b)×c=a×c+b×c或c×(a+b)=c×a+c×b性质:①(a-b)×c=a×c-b×c②a-(b-c)=a-b+c解题方法:先应用积不变规律把两个积改写成具有一个相同因数或应用字母代换数改写成字母算式。再应用乘法分配律或性质简化计算。解题:方法一:原式=(1990…  相似文献   

5.
师 :同学们 ,我们已经学过了乘法中的哪两个运算定律 ?生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a×b =b×a(a×b)×c =a× (b×c)师 :在乘法中还有一个运算定律就是乘法分配律。什么是乘法的分配律呢 ?这节课我们用身边发生过的事一起来探索发现。上学期我们班转来了陆亭亭等 4位同学 (指着坐在前排的 4位同学 ) ,我们就来计算一道和他们有关的题目。出示应用题 :每张单人课桌 70元 ,椅子 3 0元。上学期我们班转来 4位同学 ,学校里为他们每人配了一套课桌椅 ,一共要花多少元 ?学生解题 ,后指名回答。生 1:我是这样想的 :桌子 70元…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执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代数》第一、二册过程中有以下两点体会.《初中代数》第一册1.11节(P36)乘法的运算律: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b+ac,在这三个运算律中应再次强调这里的a、b、c表示任意三个有理数,这样做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因为第一:在教学“加法运算律”时,《教参》中要求强调:运算律中的字母a、b、c分别表示任意的三个有理数,也就是它们可表示整数,也可表示分数;特别是既可以表示正数,也可表示负数或零,并要求举例说明。《教参》中的要求无疑是对加深有理数概念的理解大有好处的。在教“乘法运算  相似文献   

7.
1.在同一问题中,不同的数量要用不同的字母表示如,在梯形的面积公式S=1/2(a+b)h中,S表示梯形的面积,a、b表示两个底,h表示梯形的高.切不可既用a表示上底,又用a表示下底或高.在乘法分配律m(a+b+c)=am+bm+cm中,当a、b、c、m各取定一数值后,左、右两边的a、b、c、m必须取同一数值.  相似文献   

8.
乘法运算律是指: (1)乘法交换律:ab=ba; (2)乘法结合律:(ab)c=a(bc); (3)分配律:a(b+c)=ab+ac. 应用乘法运算律解题,贵在灵活.现举几例说明.  相似文献   

9.
乘法分配律是有关乘法和加法的运算定律,是多位数乘法和有关简便运算的理论依据,也是中学代数中合并同类项提取公因式等知识的基础。但小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时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在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常常会出现a×(b+c)=a×b+c、a×b+a×c=b×(a+c)、a×b+a=a×(b+0)等各种各样的错误。如何提高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效率,是广大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燃眉之急。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下第24~26页。【教学重点】结合现实问题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用语言或其他方式与同伴交流规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模型1.复习乘法交换律字母公式和乘法结合律字母公式,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a+b=b+a(a×b)×c=a×(b×c)。2.师生赛一赛,出示:589×4+589×6,(40+4)×25,学生每人挑一道题做,教师全做,看谁算得快。比赛结果,教师获胜。师:想知道老师算得快的  相似文献   

11.
一 字母可以表示任意数 师:(课件出示“a、b”)认识吗?在哪儿见过?生:英语单词中见过。生:汉语拼音中见过。生:运算律中好像也有字母。师:(在a、b的基础上添上符号,成为a+b=b+a)这儿就有一个,能认出来吗?  相似文献   

12.
乘法分配律不仅有乘法计算,还涉及加法,学生在应用时常出现错误,如"(a×b)×c"与"(a+b)×c"张冠李戴,"(a+b×c"错写成"a+b×c"。借助几何直观教学乘法分配律,可逐步揭示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的根本区别,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3.
乘法分配律的基本形式是“(n+b)×c=n×c+b×c”,它在简便计算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这里介绍几种乘法分配律的运算技巧。  相似文献   

14.
以往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教师往往结合所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推导出公式:“(a+b)×c=a×c+b×c”。然而,学生在做作业时,碰到“(a+b)×c”这种刚学过的题目还会做,但碰到“a×c+b×c”这种要倒回到“(a+b)×c”的题目时就大眼瞪小眼了。  相似文献   

15.
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a(b+c)=ab+ac,不仅可以提高运算速度,降低运算量,而且还能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现举例说明乘法分配律在解题中的几种妙用.  相似文献   

16.
乘法分配律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又是难点,学生对它难于理解又难以应用。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笔者曾就设计专项练习、指导综合应用入手,作了初步的探索。 一、重视结构特征的训练 掌握乘法分配律的结构特征是学好它的基础,也是用好它的前提。 1.判断型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看哪道算式正确,如不正确,请指出错的原因。 ①14×38+14×62=(a)(38+62)×(14+14) (b)(38+62)×14 ②35×(43+11)=(a)35×43+35×11 (b)35×43+11 学生刚开始学习时经常会出现有错误的算法,通过辨别正误,分析说理,能加深理解,防患于未然。 (2)请你观察下面两组算式,然后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17.
数学模型,一般是指用数学语言、符号和图形等形式来刻画、描述、反映特定的问题或具体事物之间关系的数学结构。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很多的教师从其外形特征出发,出示4~6个符合乘法分配律特征的等式,引导学生观察等式,通过找出它们的相同点,用不完全归纳法抽象出等式模型:(a+b)×c=a× c+b×c。这样的教学过程,只注重外形记忆,轻视本质理解,因而学生容易受交换律、结合律的影响,产生思维定势,出现类似a×(b+c)=a×b+c的错误,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有从乘法分配律的本质出发,引导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过程进行分析与解构,并自主建构数学模型,才能丰富和深化对乘法分配律的认知,有效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与演变,在充分感悟的过程中,真正实现对“分配”本质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8.
陈文杰 《江西教育》2002,(19):30-30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例6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以下各小题的空格里可以填哪些数?你的根据是什么?①(80+8)×125=□×125+□×125②(□+□)×37=35×37+65×37③102=□+□④43=□+□生1:①题是利用乘法的分配律把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改写成这两个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②题是把这个规律反过来用,这样计算时会来得简便,而③④题则是用口算(把这个数改写成整十数与某数相加或整百数与某数相加的形式)进行改写的。师(指生1):…  相似文献   

19.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为(a+6)×c=a×c+b×c,这一定律学生运用起来总是不能得心应手,为了学生巧妙记忆和灵活掌握,我教给了学生一种巧妙的记法:"a"代表妈妈,"b"代表爸爸,"×"代表爱,"c"代表我,合起来理解为:爸爸和妈妈爱我,也就是妈妈爱我加上爸爸也爱我,学生非常感兴趣.之后,我又给学生讲了乘法分配律的减法形式:(a-b)×c=a×c-6×c,"小诸葛"李东旭马上举起手来说道:"老师,我知道怎样巧记了:妈妈比爸爸爱我,也就是妈妈爱我比爸爸爱我多多少."我笑着对他说:"这种形式咱们就不用巧记的方法了,因为爸爸和妈妈同样爱你们."李东旭却老大不愿意地说:"妈妈的确比爸爸爱我!"  相似文献   

20.
自测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33分):1.若用字母a、b、c表示三个数,则加法交换律可表示为,乘法交换律可表示为加法结合律可表示为,乘法结合律可表示为.乘法分配律可表示为2若用字母表示数,则分数除法的运算法则可表示为3.若梯形的上、下底分别为a、b,高为h,则其面积S一4.若三角形的底边为a,高为h.则其面积S=5.a、b两数的和与差的积是6.m、n两数的平方和与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的差的一半是7.若汽车行驶的速度是c(千米村),行驶的时间是t(小时),则汽车行驶的路程S=(千)米).二、列代数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