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论断,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当前的新课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社会实践内容,面对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挑战,要坚持新思想的指导地位,引导人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进入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新时代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一种育人实践活动,其发展动力必然会伴随着新时代新要求在不断变化发展,呈现多样性,体现在多方面,表现为一种交互作用的合力,贯彻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全过程。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根本动力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当前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而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直接动力;同时,新时代党阶段性任务、阶段性目标的变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结合互联网,成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十九大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使用互联网也越来越生活化。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与网民的各种生活信息紧密结合在一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才更有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落脚点,也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深刻认识美好生活需要与自身的联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动员广大群众共建共享,推进美好生活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在此基础上,重点把握领导干部和青年群体两大对象,不断增强他们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奋斗的使命担当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具有特殊规定性的实践活动,既服务于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精神文明的赓续发展,又适应于创造人的美好生活的实践需要。美好生活是共同体之中的生活,是真善美相统一的生活,是蕴含时代规定性的生活,呼唤、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发挥规范、协调、动员、引导、整合的功能与作用。在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教育对象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自觉意识、培养和提升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能力,并引领美好生活的实践方向。新时代新征程上,美好生活作为独特的概念命题与鲜明的实践追求,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价值体系、育人体系的时代建构,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理论增长点,进而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实践。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新时代党中央对人民主体地位的高度重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价值追求。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思想的深刻理解和现实逻辑中深入领会这一思想的理论基础。从坚定党的根本宗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两个百年"目标的推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现中探析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丰富的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7.
柴鹏 《科教导刊》2019,(10):71-72,77
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了我们必须不断深化与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层次与新境界,以更好地平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辩证关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此背景下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便拥有了进一步深化伦理道德教育的科学内涵。必须坚持推进包括传统美德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改进和完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和方式,不断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奠定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中国人民加速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步伐,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助力实现美好生活是时代赋予的重大命题。从现实之维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兼顾当下与未来,开启了“弘扬马克思主义辩证之域”“追求马克思主义幸福之境”“夯实马克思主义实践之基”三种场域;从理论之维来看,“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现实的人”为基点,既要关注“现实的人”,也要关注“现实的事”;从目标之维来看,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指导人们进行理性的训练与选择,培育出兼具德性、自由、理性的“好人”;从实践之维来看,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转化思维方式、培养情感、促进交往三种方式帮助人们“成己”与“成物”,从而为实现美好生活提供实践理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因时而进、创新发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可以转换思维视角,从情感向度入手。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情感向度,从情感逻辑来看,这是由情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属性、情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重要意蕴、情感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突出的重要维度决定的;从情感指向来看,它要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力量、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培养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干预;从情感路径来看,它可以通过打造情感要素、运用情感资源和情感评价等得到切实推进。  相似文献   

10.
阮成武 《教育研究》2021,42(4):52-63
历史上,思想家和教育家描绘的“美好生活”皆与教育内在联结,构成一部朝向美好生活的教育寻绎史.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其创立的社会发展理论及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出发,实现对各种朝向美好生活的教育寻绎的理论超越,为教育与美好生活关系构建提供学理依据和思想基础.现阶段,教育与美好生活可谓期盼与制约并在、动力与压力交织,需要从各种朝向美好生活的教育寻绎中获得启示,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其批判超越取得的理论成果中国化和现实化.朝向美好生活的教育发展的时代方位,需要立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所标定的新的历史方位,围绕美好生活及“更好的教育”,不断摆脱“物的依赖性”,明晰教育价值、目标、体系和路径,探索形成新时代朝向美好生活的教育理想及其实现的中国之路.  相似文献   

11.
"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是社会主义发展思想的重大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集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坚定政治意识的本质体现。人民中心发展思想有其内在逻辑,它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基本内容,以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要求,以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为重要抓手,以党全面领导下的现代法治为根本保证,四者紧密联系,互融共生,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2.
<正>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论述文化自信,传递文化理念与文化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包含物质需要,而且包含精神文化需要.对于学生而言,文化自信有助于提升其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养.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面临重重挑战,德育不理想、传统文化教育缺失、教育话语面临困境等问题,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凸显应有的价值.基于新时代,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各项工作的生命线,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最近十几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还不够理想,甚至不同程度地存在"失效"的现象.针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高的现实和原因,也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教育界提出了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的自由发展,尊重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言语是最便捷、最普遍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山歌是壮族人民的一种"说话"方式,"歌圩文化"以歌育人、以文化人、以活动吸引人。"歌圩文化"作为壮乡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是壮乡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特殊性的内在要求,当代境遇的客观需要,实践经验的现实需求。需要准确把握壮族农村的基本特点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规律,遵循话语转换原则,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实现队伍的结合,促进载体形式多样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美好生活需要”的出场“,个体发展需要”日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焦点。这是否意味着“社会发展要求”的某种转向?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现实的人”的观点“,个体发展需要”之“个体”究其根本乃是“社会的人”,其“需要”亦是社会的、历史的、具体的,因而“社会发展要求”依然是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焦点。这要求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指导,坚守人的社会实践性本质立场,坚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信念,处理好基本需要与发展需要、真实需要与虚假需要、个性需要与共性需要的辩证关系,防止个体的原子化、片面化、物化发展,实现真正的关心人、尊重人、塑造人。  相似文献   

16.
积极谋划和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大思政”积极回应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多维锁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人的本质属性作为其育人格局建构的内在依据,立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多主体参与、多形式呈现、多场域运作、多层面影响,为提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开辟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宣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昭示着我国社会面貌的巨大变革,而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就在于厘清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有其特定的时代意蕴,它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而人的需要说到底是人发展动态过程的现实反映,立足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来解读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既能为其找到哲学的理论来源,也有其新时代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现实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以人为本,不仅是指导各项工作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规定了不可忽视的现实维度。在现实目标维度上,思想政治教育要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着力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在现实取向维度上,思想政治教育要促进人才资源的开发,切实达到德才兼备;在现实诉求维度上,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人的受动性与能动性、坚持满足精神需要与物质需要、坚持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坚持现实存在与历史发展等四个方面的联结及统一,有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整体实现。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高校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应当积极探索新时代网络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方式。当下,教学环境改变,教师综合素养难以与网络时代相适应;主客体错位,教师传道授业与学生现实需求失衡;机械灌输与被动接受,学生探究式学习在教育过程中迷失。面对这一现实困境,高校教师应当重视自身能力建设,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观照;发挥学生主体能动作用,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善美",积极探索网络空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升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提出,渊源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根植于百年大党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而奋斗的伟大实践,来自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转化的时代呼唤。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是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高度契合的,包含人民美好物质生活、美好政治生活、美好文化生活、美好社会生活和美好生态生活在内的多维度立体化的美好生活。构建新时代美好生活,应当立足新时代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逐步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