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暗示教学法对构建和谐课堂教学环境的意义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暗示教学法是由保加利亚教育暗示学研究所所长、心理学博士格奥尔基·洛扎诺夫(Georgi Lozanov)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首创,其后广泛流传于前苏联和东欧各国,70年代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随后传播于  相似文献   

2.
暗示外语教学法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我国于80年代也曾进行过相关的教学试验.暗示法在西方广为人知,但在我国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产生什么影响.本文拟分析暗示教学法的理论基础,论述其对教学条件的主要要求,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探讨暗示教学法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适应性问题,取其可取之处,为我国外语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暗示外语教学法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我国于80年代也曾进行过相关的教学试验.暗示法在西方广为人知,但在我国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产生什么影响.本文拟分析暗示教学法的理论基础,论述其对教学条件的主要要求,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探讨暗示教学法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适应性问题,取其可取之处,为我国外语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刘玲 《教书育人》2013,(1):44-44
暗示教学法首创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并且在欧美以及日本等广泛流传。暗示教学法是指通过暗示,也就是建立在无意识心理上的倾向,激发个人的潜力并不断地创造学习动机,提高想象力、记忆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这种教学方法也充分地应用在我国高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认为,暗示指的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其接受某种观点、意见或按一定的方式活动。20世纪60年代中期,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Lozanov)首次将暗示法引入教育研究领域,创立了“暗示教学法”,其后广泛流传于前苏联及东欧各国。他认为,暗示教学法依靠暗示能“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的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6.
暗示教学     
暗示教学法,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博士乔治·洛扎诺夫于本世纪60年代中期首创。暗示教学法的研究始于1965年,最初由洛扎诺夫领导,在保加利亚成立了一个暗示教学小组,并进行了一天教一千个外语单词的实验。第二年,他们又在16所学校对5000多名学生进行实验并获...  相似文献   

7.
暗示教学法是本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发源于保加利亚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其创始人是一心理学家洛扎诺夫。这种教学法最初运用于成年人的外语教学,以后逐步推广到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科教学。它问世不久,就打出国门,风靡世界许多国家,成为一项国际性的热门实验项目。从1981年开始,我国山东、上海、江苏、内蒙等省、市、自治区都有人在各科教学中进行实验。第二届全国“两法”(暗示教学法与纲要信号图表法)研讨会于1992年7月在山东蓬莱召开。暗示教学法的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8.
暗示加速学习法(suggestive Accelerative Learning Techniques)SALT又称:超级学习法、整体学习法、暗示学习法,是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拉扎诺夫(Georgi Lozanov)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这种学习法的实质是:通过生理上的放松、心理上的意念集中以及暗示的作用从而扩展学习者的自我、增强学习者的记忆容量。这几方面的做法对我们不算陌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六十年代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创立了暗示教学法。他提出,个人的理智、情感、分析和综合、有意识和无意识不可分割,当它们处于最和谐的状态时,也是人的活动最有效的时刻。运用暗示手段可以激发个人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因此,我在刚开始教低年级英语课时便运用暗示法进行。通过两年多反复的实践和观察、分析,我发现:暗示教学法可以为小朋友在英语入门的阶段作较好的引导。那么,如何在低年级英语课中运用暗示教学法呢?首先是情感暗示。情感暗示,即通过老师的眼神、表情等肢体语言使  相似文献   

10.
<正>一、暗示教学法暗示教学法是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博士洛扎诺夫所创。它是利用暗示的手段以激发学生潜能,从而加速学习进程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暗示教学法强调将显意识与潜意识协调统一,创造高度的学习动机,从学生本位出发,由"苦学"变为"乐学",使学习成为一件愉悦、轻松、快乐的事情。[1]暗示教学法具有生理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基础。(一)生理学基础20世纪60年代,美国神经生物学家斯佩里通过割裂脑实验证实了大脑左右两半球在认知功能方面有严格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认为,暗示就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其接受某种观点、意见,或按一定的方式活动。本世纪60年代,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格里戈里·洛扎诺夫将暗示法引入教育研究领域,创立了“暗示教学法”。其基本原理就是运用暗示手段开发学生个体的心理潜能,特  相似文献   

12.
张继升 《山东教育》2004,(32):52-53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兴起于西方,用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内心世界为主的小说。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自、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方法为主要特征,在上世纪20-30年代的英、法、美等国形成了一个颇为壮观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40年代后,纯粹的意识流小说已不复存在,但意识流小说所锤炼的各种技巧,对后来的诸多文学流派部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认为,暗示就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其接受某种观点、意见,或按一定的方式活动。本世纪60年代,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格里戈里·洛扎诺夫将暗示法引入教育研究领域,创立了“暗示教学法”。其基本原理就是运用暗示手段开发学生个体的心理潜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认为,暗示指的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其接受某种观点、意见或按一定的方式活动。20世纪60年代中期,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Lozanov)首次将暗示法引入教育研究领域,创立了"暗示教学法",其后广泛流传  相似文献   

15.
暗示教学法是20世纪60年代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可运用于多科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暗示教学法必须深入理解并遵循暗示教学法的三条教学原则,灵活运用各种暗示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心理暗示是人类固有的一种特殊心理现象,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心理暗示,对学生建立良好稳定的心理状态,提高学习效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分析了心理暗示的概念、特征及作用,探讨了环境暗示、语言暗示、行为暗示、修养暗示等心理暗示方法,指出了运用心理暗示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暗示自60年代中期在欧洲和北美取得显著效果之后,不少学人与教育者相继从生理学,心理学角度进行探索研究。但做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暗示在外语教学中业已成为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一、诱导潜力是暗示的基本原理暗示有两个基本因素:无意识与潜力。而暗示的基本原则就是要调动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挖掘潜力。根据大脑分工理论,左脑主持抽象思维,右脑主持形象思维,其工作方式是感知性  相似文献   

18.
《管子》中的暗示心理学思想突出体现在《牧民》、《法法》等篇,它揭示了“权威暗示”这一现象产生的条件,权威暗示与受暗示者知、情、意、行的关系。暗示与模仿的关系,权威暗示与价值定向的关系等。本文还运用现代认知理论对权威暗示进行了“认知途径”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教学研究在经历了纵深发展之后,正在寻求新的拓展空间。教学研究转向艺术的发展方向是未来的趋势,将心理暗示运用于课堂的教学暗示艺术具有独特的教学功能。教学暗示由语言类的教学暗示、动作暗示、艺术暗示、距离暗示、教师的人格魅力暗示等构成。教学暗示艺术已经在不同学科教学中得到运用,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教学研究在经历了纵深发展之后,正在寻求新的拓展空间。教学研究转向艺术的发展方向是未来的趋势,将心理暗示运用于课堂的教学暗示艺术具有独特的教学功能。教学暗示由语言类的教学暗示、动作暗示、艺术暗示、距离暗示、教师的人格魅力暗示等构成。教学暗示艺术已经在不同学科教学中得到运用,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