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体育科技成果向竞技体育转化的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手段,对我国体育科技成果向竞技体育转化的运行机制做了初步探讨,认为我国体育科技成果向竞技体育转化的运行机制包括目标机制、动力机制、激励机制、信息保障机制,虽然已初步形成,但仍需进一步完善与规范。  相似文献   

2.
体育科技成果转化空间、时间与强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司虎克  何志林 《体育科学》2004,24(12):23-27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体育科技成果向竞技运动实践转化过程中的转化空间、时间和强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体育科技成果向竞技运动实践转化过程中存在着转化空间上的随机性和不均匀性,转化时间上的周期长短不一性和转化强度上的初期单一性和后期综合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形势下的体育科技成果转化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知识经济"的出现,对体育科学研究及其科技成果的转化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又提供了发展的机遇。本文通过对"知识经济"形势下体育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找出体育科技成果适应"知识经济"条件的转化途径。  相似文献   

4.
论体育科技成果转化的规律和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司虎克 《体育科学》2003,23(3):52-57
采用文献研究方法。从理论上对我国体育科技成果转化的规律和特征作分析研究。阐释了体育科技成果转化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转化过程中的4个主要规律印:矛盾生成律、价值需要律、层次转化律和整体转化律;4个主要特征即:多样性和综合性、继承性和创新性、渐进性和阶段性、非物化性。  相似文献   

5.
体育科技成果转化系统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将体育科技成果转化视为一个系统,从理论上分析了体育科技成果转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基本性质,即客观性、目的性、整体性、自组织性、层次性;同时探讨了影响体育科技成果向竞技体育运动实践转化的外部环境主要因素,即体育体制模式、经济发展状况、教育和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6.
我国体育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我国体育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实质进行厘清,并进一步提出我国体育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即:政府主导型体育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企业主导型体育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体育科技园区成果转化模式;体育社会团体推动体育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中介组织推动体育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等。提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包括:深入推进体育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构建体育科技创新体系;优化体育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环境,加大制度供给;加大成果转化的经费支持,探索建立多渠道的经费投入体系;支持、规范和提升体育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加快体育社团、科技中介制度化进程等。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一二线教练员、科技人员对现行体育管理体制促进体育成果转化效应的认识,探讨我国现行体育管理体制的构成与特点及其对体育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和效应,即对体育科技成果转化系统结构、运行机制和方式产生影响。建议:充分发挥体育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协调科研与训练之关系,走科技兴体之路、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体育科技发展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文献分析,总结体育科技体制改革、体育科技成果贡献、体育科技服务、体育科技资源及创新激励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体育科技服务要围绕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的需要进行创新;2)体育科技创新激励如何解决个人创造与组织创造的机制冲突;3)如何构建体育科技创新资源整合体系;4)解决体育科技成果转化中各创新要素缺乏“联动”的瓶颈突破口在于如何重新构架体育科技体制和调整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
主要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科技成果在竞技体育转化中的信息运行规律、信息作用、信息保障机制的构成做了理论分析,阐述了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信息保障组织与管理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信息保障的构建途径、系统与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10.
论体育科技成果转化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实现体育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和动力进行分析。认为体育管理部门、体育院校和科研所、运动队是实现体育科技成果转化的三个主体;其转化动力分别来自于体育管理部门的推动力、体育院校和科研所的科技创新驱动力、运动队的需求引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体育产业技术政策及其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林鹏 《体育学刊》2011,18(6):37-43
对我国体育产业技术政策的概念及表现形态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认为,体育产业技术政策是对调控体育产业技术发展政策的总称。体育产业技术政策包括体育产业技术标准政策、体育产业技术开发政策、体育产业技术成果转化政策、体育产业知识产权政策、体育产业技术引进政策等。目前我国专门的体育产业技术政策数量极少,我国体育产业技术政策的表现形态主要体现在体育产业技术标准、技术开发、知识产权、技术规制、技术安全、技术规划等层面。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体育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论述,证明二者根源和目的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阐述了我国体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原因,体育被军事、政治、金牌等变成实现其目标的工具,体育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被人为的割裂。提出了加强体育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重建二者的统一,使体育从"工具"回到"玩具",重归为了人的健康发展这一根本目标服务已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体育的真正价值,才能使我国体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00~2004年我国排球科研论文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森 《体育学刊》2005,12(6):143-144
对2000~2004年我国体育部分期刊有关排球运动科研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排球运动的科研方法、科研内容、科研力量以及合作程度相对薄弱.建议:加大排球运动科研的投入,对研究的重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攻关,为中国排球运动的提高提供科学、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提高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官立勇 《安徽体育科技》2003,24(1):19-20,28
从运动训练理论的建立、运动训练的控制、心理训练和心理调控、“大负荷”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方法的应用、运动技术的创新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它们对提高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的作用,认识到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使运动训练更加合理化、科学化,才能使运动员创造出更好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5.
技能类运动竞赛裁判员评分合理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依据定量的评价方法,对技能类运动竞赛裁判员在执行裁判中主观评分的公正性、合理性进行优劣排序评价,以期裁判员在执行裁判中进一步做到公正、准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环境需求探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从理论角度分析论述了体育消费环境的概念、特征、层次,在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环境需求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体育消费环境需求意识、综合改造环境的力度、体育消费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我国城市体育消费环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以科学应用为取向的体育科学研究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科学研究与运动训练紧密结合的角度出发,认为:应构建两种体育科学研究模式。即一切研究从具体训练问题开始,以训练问题解决结束,实施科学理论成果转化为具体训练方法的研究模式;多学科合作与利用的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18.
划界与批判--论体育概念研究中的主体性思维结构问题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从东西方哲学文化的层次,分析了我国体育界两种相互对峙体育观产生的主体性思维结构.强调指出,体育学者在进一步研究体育概念时,应注意划分"真"、"善"、"美"以及"可说与不可说"的界限,确立一种讲逻辑的理性--知识主体性思维结构,从而把这一问题的研究限制在应用科学语言和科学认知价值领域.  相似文献   

19.
经验训练和科学训练的知识基础及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训练经验是经验训练的知识基础,是教练员在自己的运动实践或运动生涯中经历了无数次成功和失败所得到的,具有很强的个体性,而且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积累。科学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是科学训练的知识基础。通常并不是教练员个人直接经验的积累,而是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进行科学研究得到的成果。以训练经验为知识基础进行训练,选择训练方法的方式多为类比法,缺乏创造性;以科学理论知识为基础进行训练,选择训练方法的方式多为演绎推理法,比较注重知识的创新。训练水平越高,以科学理论为知识基础进行训练就越重要。  相似文献   

20.
身体·感性·自由——体育本质新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媛媛 《体育科学》2007,27(11):70-73
综合分析近年来体育本质研究成果,在新时代背景、新文化环境下,以反本质主义为理论支柱,遵循解释学原理的基本方法,构建体育本质的全新解释系统,引发体育本质学术争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