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尽管E—learning已经成为教育机构的一种战略性知识传递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课程体系设计理念局限在吸收模式,不能达成高层面的学习模式,而且学习者易产生“隔绝”感,因此其应用范围和效果受限。本文从知识管理视角重新审视课程体系设计,提出以知识管理的编码化策略和个性化策略为指导,广泛使用知识管理技术构建后台知识体系和前台互动界面实现有效的E—learning个体学习和群体学习。通过知识管理和E—learning的结合构建了一个由具有开放性、动态性、联通性、分布性和社交关注性等特点的知识库和有利学习环境组成的课程体系,改善学习者的学习绩效。  相似文献   

2.
《远程教育杂志》2010,(1):24-24
Edutainment是关于电子学习与数字娱乐(游戏)的国际会议,由中国图像图形学会虚拟现实专业委员会主办。第五届“电子学习与数字娱乐国际会议”(Edutainment2010)将在8月16—18在东北师范大学举行。会议议题包括:E—learning平台与工具、学习资源管理、体验型学习、自适应学习、E—learning标准、移动学习、教育与远程课堂、终身学习、协同学习环境、远程群体仿真、协同学习、教育中的虚拟现实技术、游戏设计与开发、  相似文献   

3.
校园网建成之后,管好校园网与用好校园网是学校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提高校园网的应用水平,让校园网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其服务平台的作用,成为衡量学校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在这种背景之下,为创建以网络为依托的E—learning学习环境应运而生。如何创建E—learning学习的环境,笔者介绍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目前大多数E-learning支持系统基于内容对象设计,由此造成的学习者控制、网络迷失和认知超载等问题已成为制约E—learning发展的瓶颈。本文借鉴“工作流”的理念,结合学习活动的流程化特性,提出了“学习流”的概念,并建立了学习流的数学模型——ATC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学习流的构成要素和控制策略设计,试图为E—learning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最后简要介绍了本研究开发的基于“学习流”理念的管理系统功能架构,该系统已于2006年成功地应用于一项由教育部主持的面向全国的教师培训项目。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对于“学习流”管理系统支持下的培训有着很高的评价和认同度;采用基于“学习流”的方式组织和管理学习活动,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易用性和学习活动的组织效率,避免学习者网络迷航,从而为实施有效教学、促进有意义的学习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E—learning是当今流行的术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到底什么是E-learning,其说法并不一致。文章分析了E—learning的特征和四种维度,探讨了E—learning设计中四种维度的16种具体组合场景,同时讨论了四种维度的连续和非连续性质。  相似文献   

6.
B—learning是近年来在深化教育信息化过程中越来越突显其优势的一种教学与学习模式。在界定B—learning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首先构建了基于B—learning的教师培训模式,并从学习设计、活动设计以及HPI绩效评价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然后结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对该模式进行了应用研究,在实践中探索提升教师教育技术水平、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可操作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7.
自本世纪初起,E—learning作为一种灵活、丰富、高效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学习者接受,而伴随着学习技术的逐步成熟,学习者对E—learning应用的要求也从最初的知识推送提升到能够在讲授者与学习者之间搭建有效的沟通桥梁,将零反馈的封闭式学习变成多反馈的协作学习。E—learning的评论信息隐含了学习者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建议,从中可挖掘学习者对学习资源及授课者的意见。这对改善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支持服务意义重要。现有E—learning系统所提供的海量评论信息中正面评论与负面评论夹杂,给挖掘学习者的真实意见和需求带来困难。本文对文本情感分类过程进行归纳,构建了一种情感分类应用模型,在完成预处理、创建词典、提取情感特征后实现了一个情感分类引擎,并将该引擎与实际系统整合。改进后的系统能够将学习者的评论文本自动分为正面评论、负面评论和中性评论,实际性能及用户体验评价结果表明,新的基于情感单元的情感分类方法能满足E—learning评论文本的情感分类需求。  相似文献   

8.
王猛 《现代企业教育》2010,(24):158-160
鉴于目前企业E—learning课程存在的种种问题,本文在总结目前企业E—learning课程的不足基础之上,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提出一个以任务驱动为核心,以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为指导设计与开发企业培训课程的模式,并依据教学设计的各个阶段详细阐述了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9.
E-learning环境下的差异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有的差异教学设计中,分班教学、分层教学、分组教学、个别辅导等教学模式都因各种条件限制而实施得不理想。E—learning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产物,为差异教学提供了处理满足学生差异需求的有效教学途径。文章就E—learning环境下的差异特点、教学设计以及教师角色定位等问题进行探讨,为差异教学实施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学习无处不在——呼之欲出的U-learning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无所不在的计算技术(ubiquitous computing)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成熟,人们开始考虑用“u”(ubiquitous)来取代原先的“e”,描述21世纪“无所不在的”网络。与E—learning相比,U—learning将继承E—learning学习资源的开放性、学习的自主性、交互性等特点,并为教育信息化注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很多WEB20应用具有REST(表述性状态转移)风格的WEB服务API,为INTERNET用户共享资源提供了捷径,也为E—LEARNING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基于Drupal电子学档平台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方 《现代教育技术》2012,22(1):98-102
信息技术环境下电子学档形式与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正在从作品管理评价功能向具有一定交互的WEB系统平台发展,从一种评价的方法与手段转变为一种学习的工具与支持环境。利用Drupal系统设计的电子学档平台成为以学习者发展性评价为中心的学习支撑环境基础,实现了学习者作品收集管理、学习行为记录跟踪、学习资源管理和学习评价等功能,为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快速构建一个自主、弹性的电子学档平台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3.
Constructing the digital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ubiquitous learning and asynchronous distributed learning has opened up immense amounts of concrete research. However, current digit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do not fully fulfill the expectations on supporting interactive group learning, shared understanding and social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This paper introduces cloud comput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gital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its on‐demand services with high reliability, scalability and availability in the distributed environment. Then a digital learning environment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DLECC) is proposed, including the architecture,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model,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of DLECC. Finally, a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pace (ETS) platform under the concept of DLECC is constructed and applied to th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 for 110 teachers from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model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of DLECC may provide meaningful learning support and interactive communities and promote the co‐construction of befitting educational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幼儿园教师在自主学习方面存在许多偏差和局限,结果表明教师注重“外在的”、“技术性”的在职学历进修;现代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运用较差;学习内容的选择确定,组织方式大都由管理者发起;学习研究过程中缺乏合作研究意识;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自我调控评价能力不同。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有转变管理理念,端正教师学习动机;加强软件投资与建设;增强合作意识;建立自我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5.
开放性问题解决环境是一种全新的互动学习环境,其设计、分析与评价是一个综合了方法论、技术、系统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过程。通过对国外有关文献的分析研究,介绍了与教育环境设计与评价有关的问题,概括了基于学生任务建模概念的设计与评价框架结构,并探讨了设计与评价的支持工具的可用性问题以及该框架结构在开放性问题解决教育环境的评价过程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学习环境设计是信息时代教学设计研究的重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未来发展的方向。如何设计出符合学习者需要并且能够有效促进学习者各项能力发展的学习环境是教育技术学领域值得探讨的问题。对我国2000-2009年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中关于学习环境设计研究的文章,通过元分析发现:研究类型集中在实地研究和开发研究,理论研究与评价研究较少;研究受理论与技术进步的影响较大;关注点逐渐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研究视角与设计要素也随之逐渐变化。  相似文献   

17.
Traditional e-Learning environments are based on static contents considering that all learners are similar, so they are not able to respond to each learner’s needs. These systems are less adaptive and once a system that supports a particular strategy has been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it is less likely to change according to student’s interactions and preferences. New educational systems should appear to ensure the personalization of learning contents. This work aims to develop a new personalization approach that provides to students the best learning materials according to their preferences, interests, background knowledge, and their memory capacity to store information. A new recommendation approach based on collaborative and content-based filtering is presented: NPR_eL (New multi-Personalized Recommender for e Learning). This approach was integrated in a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deliver personalized learning material. We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our approach through the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a 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8.
"校园网安全配置"是"数据通信网络组建与维护"学习领域的一个学习情境,介绍了该学习情境的详细设计,包括学习情境设计目标、教学条件分析、工作任务描述,以及教学环节详细设计,明确学生该学什么能做什么,以及教师和学生可能要进行的活动等,最终给出学习过程的评价方案。通过这样的情境设计,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有序的环境下达到该学习情境的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9.
协作式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浅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教学设计无论在组织形式还是操作对象上都将产生相应的变化。协作不仅是学习活动的表现形式,同样对于开展教学设计活动也是可能的,而且是可行的。教学设计对象包括教学活动、教学环境、知识传递,其中教学活动处于三个层次的核心地位。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从学习活动的设计出发,协作式地进行教学过程信息的收集、教学方案的制定、实施及评价,构建起了以“学习活动”设计为中心的协作式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完善移动学习绩效评价理论,梳理移动学习概念及特性,以及学习绩效评价在移动学习领域发展现状,通过借鉴美国 Kirkpatrick 评估模式与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探索性地提出移动学习绩效评价模式设计原则及五层次绩效评价模式,并提出绩效评价还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该绩效评价模式与传统评价方式相比,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关注学习者动态学习过程,包括学习者知识、技能、潜能、态度、行为和实践能力的改变|二是关注学习对学习者未来长期潜在影响以及学习者完成学习后对组织和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