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从健身气功的特征及推广策略两个视角对健身气功进行了剖析,从健身气功的价值、生理、生化及心理指标、健身效果以及运动形式特征等方面对健身气功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健身气功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符合我国大众的心理习惯及健身观念,随着健身气功的推广,文明科学的健身气功将在我国全民健身体系的构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健身功法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近年来,在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大力的推动下,全民健身出现了“气功热”的热潮,各种大型健身气功比赛和培训接踵而至。在日益竞争激烈的赛场,健身气功运动员的高水平训练方法直接影响了比赛成绩,本研究对培养高水平健身气功运动员的相关方法做出了一定的总结。  相似文献   

3.
运用调查法对健身气功在江苏省的开展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发现江苏省的练功群众主要以60岁左右的离、退休群众为主,学历上主要集中在中小学;练习场所主要集中在广场和空地;练习形式主要以集体练习为主,多数练功群众每周练功5~7次。并提出要加强健身气功功法的推广与宣传工作,加大健身气功活动站点建设力度以及积极开展交流展示活动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健身气功在江苏的推广情况进行了分析。江苏省健身气功的推广今后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健身气功推广人员素质;加快健身气功功法的创编;提高健身气功在年轻人中的受欢迎程度;积极探索多种推广模式。  相似文献   

5.
毛晓荣  王填  唐勇 《体育世界》2013,(11):53-54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四川省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四川省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一级以上的人数较少,指导年限较短;技术等级较低的指导员年龄偏大,人员流失较大;健身气功站点少、分布不均匀。提出建立健全各级健身气功管理机构中心,加强健身气功协会及站点的制度建设,设立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专职岗位,从数量和质量上保证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稳定与发展等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健身气功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进行研究,旨在为实现健身气功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健身气功的发展和推广应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气功运动,加强健身气功对健康的干预以及将健身气功融入政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健身气功在会员制俱乐部中的发展现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厦门市浩沙有限公司旗下健身俱乐部进行健身气功课程的现状调查、分析和研究。结果与结论发现其会员结构、宣传方式以及人才培训等方面存在问题与不足,并提出加快健身气功普及和发展进程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教学法和数理统计的研究方法,研究健身俱乐部太极拳教学引入健身气功功法的可行性。通过有无引入健身气功的对比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将健身气功功法引入太极拳教学对学员掌握动作和体会动作内涵有很大的启发性,既能提高太极拳的教学效果与质量,又能让学员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并且能增加太极健身课程的吸引力,可以吸引更多的健身者参加到太极健身行列中来。  相似文献   

9.
《武当》2004,(7):7-7
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 经民政部批准,中国健身气功协会近日在北京成立。 中国健身气功协会是从事健身气功推广、普及和研究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是广大爱好健身气功的群众与体育行政部门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其宗旨是弘扬中华  相似文献   

10.
健身气功在英国开展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对英国健身气功受众进行调查.调查显示,健身气功是一项适宜于英国中老年人的体育项目,受众中有91.18%的人非常喜爱健身气功,75.88%的受众认为健身气功有健身、养身的效果,49.41%的受众练习健身气功之后感觉精神和身体轻松多了,54.12%的受众练习健身气功后感觉减轻了生活的压力.分析健身气功在英国开展的现状,揭示健身气功在英国受众中的认识渠道、兴趣来源、功法效果,获得健身气功在英国传播的依据,提出健身气功在英国合理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教学法和数理统计的研究方法,研究健身俱乐部太极拳教学引入健身气功功法的可行性.通过有无引入健身气功的对比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将健身气功功法引入太极拳教学对学员掌握动作和体会动作内涵有很大的启发性,既能提高太极拳的教学效果与质量,又能让学员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并且能增加太极健身课程的吸引力,可以吸引更多的健身者参加到太极健身行列中来.  相似文献   

12.
新编健身气功健身效果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重庆市8个主城区健身气功习练者的自觉效果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并随机抽取部分习练者近年的医药费用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表明:健身气功已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接受,参加健身气功练习者的医药费呈下降趋势,健身效果随练功时间增长而加大.  相似文献   

13.
以“健康中国”战略为依托,以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协同发展为目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探讨健身气功与健康服务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梳理健身气功、健康服务产业以及体育健康产业相关研究文献,揭示健身气功与健康服务业的逻辑与互动关系,分析健身气功融入健康服务业的基础与条件,提出健身气功融入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路径:政府引导,搭建健身气功健康服务业发展平台;协会运作,夯实健身气功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行业基础;多元融资,拓展健身气功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资金来源;凝练专业队伍,提供健身气功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团队基础;打造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健身气功健康服务业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培养青少年终生体育理念,提高青少年体育教育质量以宗旨,以进一步推广健身气功在青少年群体中的良好开展为主要目的,通过对健身气功的起源和文化基础、健身气功新功法的创编、健身气功的特点等内容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整理和系统剖析,着重论述了健身气功对青少年终生体育的益处,论证了健身气功对青少年终生体育的重要影响和健身气功在青少年中开展的必要性,为健身气功在青少年中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较为科学和充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健身气功调养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里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调身、调吸、调心是健身气功锻炼的三个基本要素,简称三调.养生也称摄生,是通过各种措施,达到体质增强、防治疾病、延长生命的目的.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健身气功调身、调吸、调心的特点出发,运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理论,探讨健身气功调养方法.研究证明,健身气功三调内涵丰富,对于调养身心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清奥 《健与美》2023,(7):133-135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健身作为一种保持健康的有效手段,已经成为了现代人们关注的焦点。健身气功是一种旨在通过调节身体内部能量的流动和平衡来达到强身健体效果的健身方法。文章分析了健身气功的运动原理和作用机制,并从现有的科学研究中总结了健身气功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交的益处。最后探讨了在全民健身中推广健身气功的重要性和前景,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健身气功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健身气功·气舞是其在追求艺术美感方向上的最新尝试。该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对健身气功·气舞裁判规则、实践情况以及后续影响的分析为基础,以健身气功功法原理为根本,依次从健身气功·气舞的名称、功理和审美观三个层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研究显示:健身气功·气舞在名称序列上的不对应性和旨意的不确定性会影响受众的理解;对健身气功功理诸如外在神态、练养结合等的疏忽会使"功"朝着"舞"的方向发展;健身气功·气舞中附加元素过多无助于审美移情的产生和固有境界的营造,目前其发展方式也与绿色简约审美观有所背离。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编健身气功·易筋经、新编健身气功·五禽戏、新编健身气功·六字诀、新编健身气功·八段锦四种健身气功是由国家体育总局组织多学科专家,以严谨、科学、创新的精神,在优秀传统功法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基础上精编著而成,在继承传统功法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健身理念.新功法的编创适应了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体育需求并有助于开展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具有良好健身功效的健身气功不断得到推广与普及,实现了跨越式的科学发展,并在建设健康中国的发展进程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深入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动健身气功在高校的进一步开展,由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组织开展全国高校健身气功比赛颇有必要。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高校健身气功代表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探讨,剖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健身气功代表队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张晓燕 《精武》2013,(35):144-144,146
本文以商丘市各高校家属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对居民体育健身状况进行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商丘市高校家属区居民体育健身参与锻炼情况人员较多,大部分人一周在3次之内;居民的健身意识还不够积极,因为身体健康和工作压力而去锻炼;家属区居民的健身项目主要是快走或慢跑,而中老年人以太极,健身气功为主;家属居民的最佳活动场所是学校操场;在健身指导方面专业指导人才缺乏,居民自学和相互学习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