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听课是一项能让听课者与上课者双方均受益的活动。但是,如何全面地阐释听课的作用呢?由于听课者的立场、目的不同,对于听课作用的认识各异,有的强调听课的评估作用,有的强调听课的监督作用,有的强调听课的研究作用等等。这些不尽相同的观点,为我们全面认识听课作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概括起来说,通过听课活动,上课的教师能经常地调整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升华课堂管理的艺术;而对于听课者来说,发现别人的缺点时,可以增长自己的业务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可向上课者汲取长处,从各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听课活动也是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小议听课     
苗发伟 《教育革新》2009,(12):26-26
听课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课堂效益的有效途径,是一项能让授课者与听课者双方受益的活动。通过听课授课者能有机会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深化课堂艺术,而对于听课者来说,在发现他人缺点的同时可以提高自己,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汲取众人之长为己所用。就听课者而言,应该怎样去听课,我谈谈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听课之我见     
听课是教学过程中听者与讲者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取长补短的一个过程。它是讲课者与听课者双方均受益的活动。通过听课 ,能发现讲课者在讲授本节课时的不足与长处 ,以使他发扬长处 ,弥补不足。经过听课 ,经常地调整教学过程 ,这样教学效果就可得到提高与升华。而对于听课的人来说在发现别人的缺点时 ,还可以增长自己的业务知识 ,同时可向听课者汲取长处 ,这样听课者从各方面可得到提高和发展。听课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要经常听 ,要听各科教学。一、听课先要备课听课也要“备课” ,这种说法听起来令人难以接受。听课就听课 ,…  相似文献   

4.
怎样写听课笔记,本身没有可以遵循的模式。一些学校和教研单位有时给听课者印发听课记录本或听课卡什么的,一些听课者时常是按上面的栏目填空,我认为不足取。听课,跟授课一样,要有自己的个性特色。听课者要有独特的观察能力、欣赏能力、鉴别能力、领悟能力、评判能力,听课时的所听、所看要变成所感、所悟,而这些都要用笔记录下来。记录的目的是为了备忘,为以后的评课和为自己的反思、领悟做准备。  相似文献   

5.
听课是教学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它常常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对听课者来说,既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所谓"听君一堂课,胜读十年书"是也。它可以促进听课者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诸方面有所转变。对被听者来说,有人听课  相似文献   

6.
听课是一项能让听课者与上课者双方均受益的活动.但是,如何全面地阐释听课的作用呢?由于听课者的立场、目的不同,对于听课作用的认识各异,有的强调听课的评估作用,有的强调听课的监督作用,有的强调听课的研究作用等等.  相似文献   

7.
听课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一项常规性活动,也是每个教师再熟悉不过的日常教学研究活动。不少教师认为听课只需带一本听课薄、一支笔,有兴趣多记点,没兴趣时涂鸦几笔,听完课后上交教导处敷衍了事;有的老师听课时只重视记录教师在课堂中的“表演”,而忽视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有的听课者埋头记录,但字里行间缺少自身的思考和深层次的认识,他们往往不易“知其然”,  相似文献   

8.
听课是学校中再平常不过的日常教研活动,每个教师也都在教学工作中重复着听课的活动,自然也会积累一些听课的经验,这些经验会对听课者或多或少地起到作用。但是有些听课者并不认为听课是一件复杂的、技术性的活动,并不认为听课是让一位教师快速成长和成熟的必由之路。因此,在一所学校组织了大量的听课后,教师的教学水平并没有取得长足发展,原因何在?一是缺少主动性,  相似文献   

9.
听课是学校教研活动的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形式。通过听课,可以让开课者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其学科素养和组织、驾驭教学的能力,使听课者观摩学习开课教师怎样钻研大纲分析教材,怎样确定教  相似文献   

10.
许多人认为讲课是一门艺术,其实听课也是一门艺术.听课是一项能让授课者与听课者双方受益的活动.但在有的教师眼中.听课不是一种需要珍惜的权利.而是一项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务.所以.许多教师以工作忙不想去听课,有的以听课受罪不愿去听课.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评价中,也应体现这样的思想。过去听课时,我们习惯于坐在学生的背后,与执教者面对面地观摩。这样听课对评价“教”与“学”容易出现一些缺失:一是更注重对上课教师的评价,执教者关注的也是自己的“表演”是否成功;二是听课者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三是不利于评价学生,听课者不能观察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在新课改中尝试换个位置来听课,听课者从与教师的面对面改变成与学生的面对面。选一个能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适当位置(可坐在靠墙边第一排学生坐位前…  相似文献   

12.
听课,是学校教研活动中最基本也最常见的形式。通过听课,可以让执教者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其学科素养和组织、驾驭教学的能力;也可以让听课者观摩学习执教老师怎样钻研课标分析教材,怎样确定教学目标,怎样设计教学方案,怎样创设教学情境,怎样激发学生思维,怎样调控课堂节奏,怎样处理重点难点等等。听课活动对执教者和听课者都大有裨益,自然成为广大教师相互学习、探讨、研究的主要形式。但在目前的听课活动中,我们也注意到,这种形式常常局限于同一学科的教师,局限于学科文本的解读与课堂教学技术  相似文献   

13.
听课是教师最熟悉、最直接的一种教研活动。听课,要从宏观上来把握整个课堂,诸如对教学目标、课堂结构等诸多教学要素进行分析、诊断问题。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细节也往往能反映出一些问题。所谓“一花一沙一世界”.细节能折射出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而教师的不同的处理方式往往体现教学水平的高低。以下是本人在听课时记录的几个教学片段。对于整堂课来说。它们只是教学过程中激起的点点涟漪.但一个善思考的听课者却可以从中关注教与学.反思教学观念、行为和教学效果.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严碧友 《江苏教育》2011,(12):53-53
听课.是学校教研活动中最基本也最常见的形式。通过听课,可以让执教者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其学科素养和组织、驾驭教学的能力:也可以让听课者观摩学习执教老师怎样钻研课标分析教材,怎样确定教学目标,怎样设计教学方案,怎样创设教学情境,怎样激发学生思维.怎样调控课堂节奏.怎样处理重点难点等等。听课活动对执教者和听课者都大有裨益,自然成为广大教师相互学习、探讨、研究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5.
听者有心     
<正>听课是一种观察课堂的活动,对于了解和认识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听课也是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做一个有心的听课者,通过聆听授课者的讲解之声、点拨之音,观摩教学活动,借此反思自身,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听者需有真心。听课教师要真心准备腹稿,怀揣自己的课程设计思路、教材处理方式、教学环节设计。  相似文献   

16.
高校教师听课制度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听课制度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听课的功能以及听课中所存在的误区。从反思的角度提出要从管理者及听课者两个层面着手,建立完善的高校听课制度,全面发挥听课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在听课活动中,不少听课者没有事先做准备的意识和习惯,以为带着纸笔就可以直接进入课堂,在课堂中要么是记录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要么是听到底,记到底,成了纯粹的“笔记员”。在他们看来,听课只要带着耳朵去听、带着笔记去记就行了,何必特意去准备什么。实际上,听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听课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听课活动实效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听课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了,因为在每个学期里面,每位教师经常需要开设一次或几次公开课,也需要到其他教师的课堂上听课。从授课者到听课者,我们的角色变了,但我们往往并没有对听课者的角色进行认真的思考,而习惯于作一个评价者、欣赏者。但当我们把听课看成授课者和听课者互相促进、共同学习的过程时,听课者就应该思考自己的角色让自己在听课过程中成为一个“共同遭遇者”是个很好的选择。什么是“共同遭遇者”呢?所谓的“共同遭遇者”就是两个人或多个人相互之间的角色置换,是对某个人所处的情境的感觉、认同和理解,具…  相似文献   

19.
《广西教育》2011,(4):20-20
2010年11月19日,特级教师李祥辉在其博客上撰文指出,听课是教师、教研员和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教学研究的基本方式。为提高听课质量和评课效果,一般情况下,听课者需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准备:一是学识准备。即听课者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学习论等理论知识;理解掌握课程标准;充分掌握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了解先进教改经验,熟悉有关学科的教改信息;积累课堂教学实践案例等。二是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20.
下课铃声的响起,代表着一堂课的结束,但并不代表听课者听课任务的完成。听课犹如欣赏艺术作品,听课者在欣赏完之后,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总结出来,那么对于上课者和听课者来说,都会大大降低听课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一、为课后分析做好准备在听课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