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力学是整个高中阶段物理教学的重点之一,而在力学中“力的分解”是分析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如何教学生学好“力的分解”,正确掌握力的分解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使学生能正确掌握力的分解的方注,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强调两个问题:1.在进行力的分解时,必须强调要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演示,讲解相结合,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2.在进行力的分解时,必须强调分力和合力的关系是等效的.  相似文献   

2.
:“力的分解”是中专物理教材力学部分中重要的内容 ,此节的教学主要讲解分解一个力的方法。并说明分力的性质 ,从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本文就“力的分解”这节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教学方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3.
力学是整个高中阶段物理教学的重点之一,学好力学知识不仅是解决有关力问题的根本,而且是进一步学习其它物理知识的基础而在力学中,力的分解又是分析解决力问题的基本方法.如何学好力的分解知  相似文献   

4.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常常要求学生牢固掌握两个重要的矢量分解的技能:一个是“力的分解”;一个是“速度的分解”。力的分解和速度的分解的本质都是按实际效果分解。但许多学生往往受“力的分解”的思维定势的影响,会产生一种负迁移,对“速度的分解”找不到其实际效果,而与“力的分解”的表面现象混为一谈,形成一种先入为主的错误的思维定势。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采取分步推进、合成提炼,形成了速度分解的优选法——垂直分解法。  相似文献   

5.
一些初中教师反映力学不好教,学生反映力学难学,其原因是概念抽象,理论性强。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对“力”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得不够。我想讲好“力”的概念的关键是搞好教学设计。在“力”的概念教学设计中,设计好思维过程又是讲好“力”概念的根本所在。为此,本文就“力”的概念的具体思维过程的教学设计——抽象概括法,谈谈粗浅的体会。抽象概括法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有两个,其一是初中学生思维过程的特点,即从具体的现象思维过渡  相似文献   

6.
赵莹 《物理教师》2010,31(2):15-16
力学是整个高中阶段物理教学的重点之一,在力学中力的分解又是分析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对为什么要进行力的分解、怎样分解、分力和合力有什么关系等感到困惑,在具体问题的分解中也会常出错.  相似文献   

7.
杨端方  陈刚 《物理教师》2023,(1):20-23+28
当下关于“力的分解”一节教学还存在一些疑问,例如“力的分解”依据应该是“力的作用效果”还是“问题解决需要”?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应该怎样分解力?为什么要这样分解?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现有的两种分解依据进行讨论,然后讨论“力的分解”实质、“力的分解”教学实质、总结出应用“力的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最后给出“力的分解”一节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8.
谭程 《广东教育》2014,(12):45-47
力的分解是力学与动力学基石,然而在进行力的分解时常会出现以下几个难以突破的典型障碍区:“死结”与“活结”、“死杆”与“活杆”、“力分解的不唯一性及力分解的唯一性”等。现在我们就对这几个典型的障碍区进行一个详细的分析。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这些问题时便于正确分析。  相似文献   

9.
1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实例来说明如何根据力的实际效果和需要来分解的。实际上,学生接受的难度是很大的,为此,教学过程设计中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实验来引领学生,让学生观察和体会“力的实际效果”,从而进行合理的分解。(课前布置好学生要带的一些简要实验器材)  相似文献   

10.
1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实例来说明如何根据力的实际效果和需要来分解的。实际上,学生接受的难度是很大的,为此,教学过程设计中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实验来引领学生,让学生观察和体会“力的实际效果”,从而进行合理的分解。(课前布置好学生要带的一些简要实验器材)  相似文献   

11.
解决物理问题,归根结底是物理方法问题.教学中发现,尽管教材专门讲述了“力的分解”和“运动的分解”,学生对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基本掌握,但遇到具体问题,需要分解其它矢量或分解其它运动形式时,有时仍显得无所适从.笔  相似文献   

12.
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对力的分析判断一直是处理力学问题的关键.教学中发现学生经常从感觉上判断物体间有相互作用力,但实际上并不存在;对物体受力方向如何,习惯于定势思维模式,不会进行合理推断;对过程中变  相似文献   

13.
解决物理问题,归根结底是物理方法问题.教学中发现,尽管教材专门讲述了“力的分解”和“运动的分解”,学生对力的分解及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也基本掌握,但遇到具体问题,需要分解其他矢量或分解其他运动形式时,有时仍显得无所适从.笔者认为,产生这样的原因,是由于思维方式只停留在局部空间,没有真正领悟到“分解”原理的精髓.本文通过例题剖析“分解”的思想,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力学部分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力的分解》在力学部分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设置演示实验来进行力的分解的教学,层层推进,可促进学生有效突破学习难点,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加强力的分解实验教学设计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5.
提高“弹性力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提高“弹性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是弹性力学课程教学中的中心问题。根据“弹性力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现状,认为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取得更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郭俊明 《考试周刊》2013,(51):141-142
<正>力的正交分解法是把一个力分解在两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上的方法,是力学问题中处理力的最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有:其一,借助数学中的直角坐标系(x,y)对力进行描述;其二,几何图形关系简单,是直角三角形,且解直角三角形方法多,容易求解。力的正交分解法的应用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17.
“力的分解”是教学难点,难在一个已知力究竟应该沿着什么方向分解。教学中虽然强调“根据具体情况由这个力的效果”来决定,学生还是感到抽象。为此,我设计并制作了一套教具,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一、三角架上力的分解  相似文献   

18.
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如何才能把力的分解掌握得更好呢?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工程力学教学,直接就力学模型讲授理论的应用,缺乏从工程问题中抽象出力学模型的环节,与应用脱节,不利于学生的技能培养。在教学实际中,可以根据"可靠性"、"经济性"原则,将工程力学建模分解为"主体的处理"、"力的处理"、"联结的处理"三个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20.
谢欢 《中学理科》2003,(8):23-24
在高中物理力学部分的教学和复习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变矢量”问题 .即对几个相关联的矢量相互间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解决这类问题的知识点是平行四边形定则 ,需要用图解法把几个矢量放到平行四边形中进行分析 .该过程分析较为复杂 ,学生不易掌握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 ,采用“三角形法”处理这类问题 ,效果较好 ,现总结如下 ,供参考 .一、两类问题①几个共点力平衡 ,某个力主动变化引起其他力变化的情况分析 .②速度合成、分解时 ,某个分速度主动变化 ,引起合速度变化的情况分析 .二、处理方法把三个相关联的矢量放在矢量三角形中 ,利用三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