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文教学不仅训练学生习作,还要学会修改习作.批改作文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需要老师的引导与指点,通过示范修改,潜移默化地告诉学生怎样把一件事情写具体.习作的修改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步登天,要有针对性.习作修改的良好习惯要逐步养成,让学生掌握修改方法,提高自改作文能力,最终提高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作文修改作为学生习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学生对习作重新认识、重新发现和重新创造的过程。所以,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老师很有必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意识、能力和习惯。  相似文献   

3.
学生习作难,评改习作更难。老师费心费力,学生反应冷漠。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开展了“习作美容院”活动;通过这种富有趣味的形式,激发学生习作评改的热情.从而使学生乐于评、善于改,在评改中提高了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是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这两年来,我采用小组合作、自改习作“四步法”的教学流程,在培养学生自改习作能力中效果较好。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5.
吴玲 《考试周刊》2013,(88):57-57
教师批阅习作的高耗低能.反映出习作评价单一而低效的弊端。作者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习作的过程延伸到评价过程.充分调动学生主体能动性.让学生在互动评价中发展,主要的方法有:大家都来当老师——评价主体多元化:细读评价语精修改——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教师需要激励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参与整个写作过程,在自评和互评中.学会修改.体验到“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的喜悦。  相似文献   

6.
四遍读改法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三分写,七分改”都说明了习作修改的重要性。在习作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会修改的方法,并养成自觉的修改习惯,培养学生科学的自我评价能力,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实际中却多由教师包办代替,经过批改的每一篇学生习作皆“鲜血淋淋”。学生们并不太领情,不少有个性的学生实话实说:“我想表达的不是这种意思,老师改错了。”老师苦,学生不接受,效果可想而知。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在教学中创设了四遍读改法,以期和同仁商榷。第一遍:逐句审读,订正错别字、错标点和病句,使语句表达完整、通顺、准确和规范错别字…  相似文献   

7.
对学生的习作,教师应做到“精批细改”,一直是领导督查教学工作的要求,并作为衡量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是否认真的依据。对此,笔者反复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觉得对学生的习作“精批细改”,不仅无多大的意义,还会束缚学生手脚,扼制灵气。反思一:“精批细改”会冲淡学生修改的自主性批改作文就是教师依据习作要求对学生已形成的文稿进行润饰修改,肯定长处指出存在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一次习作“学有所获”。这个环节在习作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然而教师总担心领导会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对一本本学生的作文埋头“精批细改”,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能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激发学生习作热情,提高他们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但是多数学生拿到老师批后的作文,未能细心揣摩老师批改的意图,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作文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一直在努力追求作文的“不改境界”,即老师基本上不批改学生作文,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修改,直至接近习作要求,不断提高鉴赏作文、修改作文、写好作文的能力。下面说说我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我们应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修改,体验修改后的成功来激励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习作的能力。主要方式有:①符号批改。指教师“运用在学生作文本上画上符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2.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具体地进行习作。3.能够通过习作赏评激发学生修改自己习作的热情,并主动与别人交换意见,与他人分享习作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11.
学生们自觉修改习作行为缺失主要表现为习作目标定位不正确,习作构建形式比较单一,缺乏习作修改能力和意识,教师也缺乏习作修改技法指导,学生没有养成修改习作的意识.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2.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具体地进行习作。3.能够通过习作赏评激发学生修改自己习作的热情,并主动与别人交换意见,与他人分享习作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13.
互动式习作评改,改变教师为习作评改者这一传统做法,学生也成为习作评改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习作评改者与被评者进行积极对话,通过"确定评语——交换习作——互评、修改——教师复批——修改、展示",使评改过程成为习作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关注习作完成后学生伙伴们间的互相欣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习作评改过程成为交流的过程,促进学生的习作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4.
老师布置修改作文往往会碰到学生不肯改、不会改的问题。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最开始应该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进行。“文章不厌百回改”,学生学会了修改,写作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在习作评改课上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做法:  相似文献   

15.
现行语文教材每册基本上是七或八个积累运用,每个积累运用中都安排了一个习作。长期以来,我们大多数语文老师习惯于对习作教学采用“课堂指导习作——课外学生完成习作——老师批阅修改习作”这样的模式,结果,每次习作耗时长、费力大,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学生没有真正地动脑。因为习作是学生拿回家做的,在家长帮助下,学生原本真实的语言表达被遮盖了,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降低习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的确,兴趣如同金钥匙,它能为学生开启习作乐园的大门;兴趣又似好老师,它能为学生插上自由腾飞的翅膀。倘若学生对习作产生浓厚兴趣,我们的习作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以“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为核心,巧设“趣”境,以“趣”促写,全面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一、改变命题形式,巧设“作文套餐”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模式就是:老师命题——老师指导——学生写作——老师评议。陈旧的模式,抑制了学生的写作激情,导致了学…  相似文献   

17.
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实践证明,指导学生相互传阅与修改各自的习作,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一、提出修改的意见,让学生有渴望修改的热情相互传阅习作,主要是让学生按照每次训练的要求和修改要求,发现被阅习作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原习  相似文献   

18.
习作教学自来是语文教学的瓶颈,广大语文教师一直在积极探索。但是在努力中,教师往往只关注了学生的“写”,而忽视了“改”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修改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修改,是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写作活动由初级阶段通向高级阶段的阶梯。”为此,语文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写”和“改”的能力,写作能力才可能真正提高。笔者通过一些调查、了解,对如何加强习作修改指导,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有如下一些思考和认识。一、激发兴趣,渗透习作评改的始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习作教…  相似文献   

19.
由于大多数在农村工作的语文老师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对于课本的理解与掌握上,却对习作置若罔闻,导致很多小学生也对习作提不起兴趣,对习作产生恐惧、不喜欢习作。由于老师们不重视习作,导致习作的时间越来越少,这对于提高学生们的习作能力是非常不利的。习作体现了学生们语文的综合能力,因此习作在语文课堂上至关重要。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们乐于习作并爱上习作呢?面对这个问题,本文通过研究目前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浅谈一些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教语文,最难教的是习作,因为习作批改往往要占据语文老师大部分的课余时间,而且批改要求很多,除了批改时间、优良等级,还要修改学生的错别字、表达不完整的语句,写眉批、总评等,煞费心思。但批改后发下去的习作,又有多少同学会去认真看?老师批改的不足之处又有多少同学会理解?即使看了,又有几个会去动手修改呢?根据这种现状,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减轻语文老师的一些负担呢?那就是:放手让学生批改习作。这样我们才可以引导学生获取提高习作能力的"真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